.
第三章:略嫌多余的升级
各位看到本章的题目一定会觉得非常惊讶 ,其实,原因是自己一时冲动,为EeePC 900a做了一些简单的升级操作,可直到后来才发现这一切其实并不是很有必要做的,所以才有感而发而已**\ ,但我估计,对这台本本感兴趣的朋友们,类似我这样打算给本本升级的必定不在少数,所以,我也把这个过程和结果写出来让大家瞧瞧,以资各位参考~~
其实对于这台EeePC 900a,简单的升级操作不外乎三点:增加可用内存,增加可用硬盘空间,和增加外置USB设备(包括蓝牙或WWAN等),外置的USB设备就不说了,我们主要关注一下增加内存和可用硬盘空间的升级操作。
正式开始前,允许我打个岔,说说MLC和SLC的差异,也顺便聊聊SSD读写速度的问题,由于Cafes我并非研究SSD的专家,说错的地方请各位无情的拍砖好了。
关于MLC和SLC的的差异,除了速度上的一些差异外,最最关键的,恐怕就在于其写入寿命了,MLC的理论全盘写入寿命是1万次,而SLC则高达10万次,这还是理想状态,实际根据各家采用NAND芯片的不同,估计还会略有出入,不过很明显的是,MLC与SLC的写入寿命其间差异是很大的,这个问题确实会引起很多人的顾虑,不过请大家注意,我之所以说是“全盘写入寿命”而不是一般所说的“读写寿命”,是为了向大家强调两点:1、影响寿命的是写入操作,而不是读取操作;2、影响寿命的次数是指整个存储空间的写入操作次数。
这里我分项解释一下,第一点是比较容易理解的,譬如说,我复制一首音乐进SSD,无论我之后听多少次,只要音乐播放软件没有其他写入操作,这里也只算作1次写入,读取对SSD的寿命影响是微乎其微的。第二点则比较关键了,我们说,MLC只有1万次的写入寿命,1万次那岂不是很短?假设我每天写入100次(例如复制100个小文件),难道只能使用100天这个SSD就完蛋了?其实这是个误解,因为1万次的写入寿命是针对每个存储单元(Block)而言的,由于每个SSD上均带有一个主控芯片负责数据处理,它会按照一定的平衡算法(如wear leveling机制)对数据进行写入操作,尽可能的确保每次写入均在不同的存储单元上进行,把写入造成的损耗分散,以便于延长SSD的写入寿命,所以我们在计算使用寿命时依据的是全盘做一次均衡写入后的情况,这里让我们来算算一种极端情况,假设出现一个持续的20M/s写入操作,对于4G的SSD而言,其寿命就是4*1024*10000/20/60/60/24=23.7037天,近一个月的时间,期间写入的总数据量接近40TB*.*lll ,但实际上,一般的日常操作很难持续对SSD进行如次高强度的写入操作,并且,你可以想象一下,40TB数据是一个什么概念,假设你一直不删除数据,只是进行写入,你估计你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填满一个40TB的硬盘?
所以,在一般的日常操作情况下,假设每分钟产生20M的数据流,实际使用时间也能达到2、3年以上的,这基本上已经和HDD硬盘的设计寿命接近了,当然,通过以上的计算,我也要在这里给各位提个醒,对SSD,我们应该尽可能的减少日常的写入操作,这是使用SSD的一个先决条件,也就是说,类似系统缓存、浏览记录及TEMP目录等写入频率较高的东西,我们应尽量通过虚拟盘把它们放入内存中去,同时也一定要避免在MLC NAND芯片的SSD上进行BT这类高强度数据流应用,你可以通过外接移动硬盘解决这个问题,但如果你坚持要在SSD上进行BT,我只能祝你好运了~~~~
那么,有人就要问了,既然MLC有这么严重的缺陷,为什么不采用SLC呢?这里就涉及一个技术能力和生产成本的问题了,我们抛开繁复的理论研究,直接打个简单的比喻,SLC就像一个单层巴士,我们的技术限制了我们只能在单层上做到某个大小,那MLC则是同样大小的双层巴士,在相近的投影面积下,双层巴士自然比单层巴士能够装载更多的东西(当然,上下乘客<数据>的速度也慢一些),现在的问题就在于,我们技术只限制的能制造出的单层大小,但再多做一层却是没问题的,于是瓶颈就出现了,不妨留意一下,市面上已经投入市场的SLC一般容量都只能去到64G,而MLC容量则刚好翻倍,其原因正在于此,这个问题同样在价格上得到很好的体现,在容量相同的情况下,SLC的价格刚好是MLC的一倍还要多,但又很少去到两倍的(估计多出来的部分主要在于控制芯片的电路的成本)。
关于SSD的速度,我在这里也稍微说一下,由于SSD和HDD的根本性差异,SSD是没有寻道时间这个概念的,因此,其速度就完全取决于NAND芯片颗粒的读写速度了,又因为读取和写入操作需要经过的步骤的不同,写入比读取多了一个擦出数据的操作,因此,SSD的读取速度是远大于写入速度的,但是,既然SSD的读写速度只和NAND芯片颗粒有关,为什么市面上的SSD又会有各种各样不同的速度差异,而且差异还非常的大呢,这主要是因为芯片差异、通道数目和主控芯片的处理能力的不同,简单的说,市面上的各种高速SSD,就相当于是用两颗以上NAND芯片组建的一个RAID 0的阵列,芯片速度是基础,通道数目决定同一时间内数据的流通量,而主控芯片设计的好坏,差错控制、写入算法等,就决定了这个SSD对数据处理的能力,最终体现到用户层面上的,就是各种各样不同的速度的SSD了,这种设计也带来了巨大的价格差异,这确实为用户的选择带来了不少麻烦。
哎?好像废话我又说多了,让各位眼睛受苦,真对不起,还是赶快进入正题吧~~
----------------------------------------依然华丽无比的分割线----------------------------------------
开始前,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EeePC 900a的内存和硬盘规格。
由于EeePC 900a采用的是945GM系列芯片组,因此,受芯片组的设计限制,其默认支持的内存规格是DDR2 533/667,理论最高支持4G内存,不过EeePC 900a只具备一个内存插槽,所以实际只能支持到单条2G的容量,同时单内存插槽的设计,也注定了该本本与配置双通道内存模式无缘了,另外需要提醒各位的是,DDR2 800和1066规格的内存也一样可以被系统兼容,只是被自动降频使用罢了。在硬盘方面,EeePC 900a标配是采用Mini PCI-E的SSD的硬盘,该硬盘暂时只有华硕、DELL和少数二三线厂家的上网本采用,理论上,按Intel建议,这类小本本SSD模块的极限容量应该控制在16G内,不过实际销售中,市面上也存在32G、64G甚至128G容量的Mini PCI-E的SSD硬盘,鉴于该类SSD硬盘在应用范围上的特殊性,因此可以认为,Intel的建议并没有在硬件上设置相应限制的。
经过一段时间的搜索,Cafes我终于锁定了一套自己的升级方案:
内存方面,当然毫无悬念的直接使用了单条的DDR2 2G笔记本内存条,由于市面上的DDR2 533/667规格内存存量较少,所以我使用了DDR2 800的2G内存来替代。
这就是威刚Vdata的DDR2 800单条2G的笔记本电脑专用内存---红色威龙的购买包装。
威刚内存条的整体的做工还是相当不错的,从标签上可以看到,其2G容量是由16片内存颗粒组成,单片芯片颗粒大小为128M。
这是内存条的背面,可以看到,正反两面均有8片内存颗粒,另外顺带提一下,内存升级是在EeePC 900a购置时就已经决定了,所以可以看到,保修标签上的日期是3月20日发的货。
SSD硬盘方面的选择就比较痛苦一些了,以淘宝而言,就包括Intel SSD Z-P230(4/8G)、SanDisk SDPA1BA(8/16G)、KingSpec Mini PCI-E SSD(8/16/32/64G)和RunCore Mini PCI-E SSD(8/16/32/64/128G)四种品牌近五种容量选择,除了主流采用MLC的产品外,其中也参杂有采用SLC的产品,价格差异更是非常巨大,从一百多块跨度到三千多的都有,鉴于暂时并没有多少二三线厂家解决了MLC的4K读写的问题,而SLC的价格又过高,最后Cafes还是选择了SanDisk的SDPA1BA-016(MLC 16G),一来冲着SanDisk的名气,感觉数据安全会更有保障一些,另外不到300的价位也还能接受。
这就是快递包装了,呃,稍微有点简陋,不过看做工貌似确实是SanDisk的正品。顺便提一下,Cafes我买的SanDisk的SDPA1BA-016是一个最纯粹的SSD系统,也就是和EeePC 900a内置的4G Mini PCI-E SSD一样,上面除了NAND芯片颗粒和基本的控制芯片外,啥都没有,所以...呃,最后果真是纯粹提升容量,两者的速度差异基本是不大的。
嘿嘿,对这种Mini PCI-E比较陌生的朋友看到这块东西一定很惊讶吧?这也算是硬盘?呵呵, 你就当它是个掉电不会掉数据的内存条就好了,嚯嚯~~~~~ ,其实整个Mini PCI-E SSD的正面还是非常漂亮的,做工工整,标识也很好,不过好像芯片颗粒啊啥的都用标签遮蔽起来了......
不过近看才发现,虽然只是一部分,但原来右下角的才是主控芯片,哈,意外啊,另外从右上角的NAND芯片信息看来,应该每片颗粒大小是4G,4片一共16G,连着主控芯片刚好布满整个PBC...咦?那背后呢?
汗*.*lll ...果然不出所料,非常的“干净”......哈哈~~~
好啦,带上防静电手环,备好VESSEL 9900 P.0-100螺丝刀,我们准备对小白开膛破肚了咯~!
其实,华硕为了方便各位自行对部分硬件进行升级,在EeePC 900a的底部已经设计了一个扩展盖板,拧开盖板上的两颗螺丝钉,下面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内存插槽和PCI-E插槽了。
在开始前,记得要先拔除电源和卸下电池,提醒一下,电池两边的扣锁别忘了打开再移除电池哦,男人也不可以太粗暴的~~
接着是拧开两颗固定用的螺丝钉~~记得用合适的工具哦,别把螺丝钉拧滑牙了~~
扩展盖板除了用螺丝钉固定外,两侧还布有一些卡位,所以翻开需要花费一点力气的,这里可以粗暴一些了,扩展盖板结实得很,不怕坏的~~
好了,这回大家应该可以看到机子原配的内存和硬盘了~
照片中间靠上的是Mini PCI-E SSD硬盘,由两颗螺钉固定,中间靠下的是内存条,用卡榫夹固定,我们先来更换Mini PCI-E SSD硬盘。
移除螺丝钉后,SSD硬盘会自动“升起”,用手轻轻的朝右把它拔出来......
这个就是EeePC 900a原配的Mini PCI-E SSD硬盘了,感觉和SanDisk的PBC布局差别还蛮大的,正面连一颗NAND芯片都没有,就一颗主控~~*.*lll
主控是PHISON的PS3006-L,嘿,颇有名气的一颗主控呢,其实它也支持ReadyBoot技术的哦,不过EeePC 900a没有板载SSD,所以系统只能装在这上面,有点浪费这个功能了,特别提示一下,这块主控除了MLC,也支持SLC的哦~
和SanDisk相反,原装的SSD把NAND芯片放在了背面,只有两片,看来应该是单片大小2G的吧?
果然,还是三星芯片,不晓得能不能自己把空下的位置都给补上去呢,或者换成SLC的芯片,嘿嘿
好吧,不眷恋原先的SSD,让我们赶快换上SanDisk的吧,记得要把螺丝钉给拧回去固定好哦~!
内存就比较简单,把卡榫夹朝两边掰开,内存会自动升起,然后把你准备好的2G条放进去就好了,稍微用力按下内存,可听到轻轻的“咔”声,然后确认左右两边的卡榫夹已经夹紧新的内存条就行了......
顺便也看看原装的那条内存吧~~标签上标注是1G。
还算是不错的做工啦,正反面一共8颗内存颗粒,看来每颗也是128M的大小哦!
呵呵,又是“Apacer宇瞻”啊,看样子华硕很喜欢宇瞻,之前见过一台华硕的本本也是用宇瞻的内存条~~其实感觉还不错的说......好啦,现在,记得最后把900a的扩展盖板给重新盖好哦,也别忘了螺丝固定,这样,整个升级工作就算是大功告成啦~!是不是非常简单呢~~~
让我们参照前面刚做过的SSD磁盘性能评测,对比一下升级前后所获得的性能提升到底是多少----
先是升级前后ATTO Disk的成绩对比:
升级前:
升级后:
从数字上说,其差异还是很明显的,特别是写入速度确实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增幅超过了70%,算很不错了,写入速度略有下降,但并不多,比较有意思的是其2K写入能力,居然超过了读取,这个不是单次测试的误差,多次测试均是如此,很有意思,其实客观的说,整体性能确实是有所改善了,不过对比起普通的HDD,这个数字还是远远落后的,所以对使用者来说,这70%的写入速度提升,在操作感受上几乎是没有得到什么体现的,在这里我再给出一个普通笔记本电脑用的HDD磁盘成绩给大家看看:
这是一个5400转的HDD的ATTO Disk成绩,可以想象,对那些连5400转HDD都嫌慢的人而言,EeePC 900a所用的SSD到底慢到一个什么地步了,即便升级之后,对比普通HDD也还是相去甚远,更别说7200转的HDD咯~
我们再看看CrystalDiskMark 2.2的成绩:
升级前:
升级后:
这和ATTO Disk成绩所反映的情况基本是一致的,写入增长幅度也相近,我们同时还可以注意到,SanDisk的SSD在4K读写能力上也比原先的SSD有一定的提高,但仍不能满足日常需求。
HD Tune的成绩也基本没有脱离预期,请看:
升级前:
升级后:
可以看到,两者间的差距并不大,但性能曲线上,SanDisk的更为平稳一些,比较有意思的是,该成绩在Vista下呈现完全不同的状态:
SanDisk的16G SSD在Vista下的成绩:
即使经过多次反复测试,仍无法获得类似XP下那样较为平滑的曲线,不晓得这里反映了一个什么问题,仅将此图留给有需要的朋友~~
最后再看看升级后在CrystalMark2004的综合测试中能够获得多大的提升:
升级前:
升级后:
基本上,可以看到,其实这次升级对整体性能的提升是不大的,特别是升级内存所带来的性能改变几乎在测试中完全没有得到体现,至于SSD,虽然数据层面上看,是获得了非常不错的提高,幅度也很大,只不过在原本性能基数就很低的情况下,即便性能大幅提升,还是远不如普通的HDD,甚至,其表现还不如旧款的4200转硬盘,唯一的优势在于,用户可支配的容量增多了,虽然我们通过别的扩展方式也能让可支配的容量增加,不过,毕竟,操作系统只能安装在默认的SSD上,升级所带来的最大优势,就是让我们可以更自由的选择操作系统,甚至让多个操作系统共存。
这次升级,内存部分的花费是115RBM,SSD部分是299RMB,总费用约400多,可惜带来的改变却并不明显,要是考虑EeePC 900a才仅售1500RMB,那么升级费用就已经接近总售价的1/3,我自己觉得,这次升级其实是很没必要的,性能没多少提升,反而让整机性价比大为降低了......
不过,虽然内存升级并没有带来性能上的改变,但实际应用中,内存升级所能带来的性能提升可能比硬盘升级更为显著,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只要通过适当的优化,利用EWF或者Ramdisk Plus,把部分内存映射为虚拟硬盘使用后,就能够为系统带来巨幅的性能提升,而这种性能上的改变,却正正是硬盘升级难以带来的!
如果再给我选择一次,我会选择只升级内存,这也是我给大家的建议。
.
[ Edited by cafes on 2009-4-12 09:1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