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松下Y7能不能用液态金属散热?
松下Y7的散热系统跟一般笔记本不一样。一般笔记本都是风扇连着散热片,散热片接触cpu。它是在cpu上面粘一个很薄的散热片,这个散热片还是软的,能扭曲的。
然后c面上安装着风扇,风扇又连接着一个散热片,这个散热片看上去也很薄。
两个散热片之间用厚厚一层硅脂导热。(已经被我擦干净了,硅脂用了4年多,前几次拆机都没注意到,可能拆来拆去,硅脂都干掉了)
两个散热片都很薄,软的,很容易变形,不知道会不会接触不良影响导热。
今年夏天开始感觉到散热成大问题了,下面垫有一个散热垫,室温28度开机,CPU温度能达到65度,室温32度下开机,CPU温度就能达到72度,然后随便开个网页什么,温度经常就到85度,如果同时运行的软件多了,温度很容易到达92度、93度,这时候经常会系统假死,停顿在那里。
我本来准备换液态金属的,这下有点犹豫了。有没有知道的朋友出来指导下。 现在涂了新硅脂,螺丝没拧回去,先用几天看看
目前开着720的高清、打开一个chrome,下面垫着散热垫,温度87-88度,最高到达91度。但是没假死。 再开ie,outlook,瞬间达到94度 Y7温度还好吧,是不是硅脂没处理好 用7783信越吧,或者相变硅脂贴
这种散热结构尽量不要用液态金属 请教 最爱小本,Y7硅脂应该涂多少?
Y7原装的是厚厚一层,我这次涂了0.5g。
我涂了买液态金属送的硅脂,硅脂散热性能应该一般。温度也没降下来。
看来要买好的硅脂。 看着解构改造散热肯定可以,我没Y7,不了解具体空间,
1,使用液态金属,少一点,主要是导电的问题看好CPU附近的电容之类的,
2,散热片跟风扇之前可以通过铝片辅助导热(感觉是L7X00系类的功耗温度过高,铝片吸收热量严重不足,再加上小风扇,这是目测理论值)
支持LZ改造,
PS:液态金属注意量,保险点的话CPU表面80%左右,溶解了估计在90%,也不担心
回复 #7 war3415196 的帖子
用液态金属我担心两个问题,一个两个接触面是分别分布在C面和D面的,中间貌似还离得比较远,液态金属可能太薄,用几层不好把握。其次如果用液态金属,他溶解开以后好像会有点粘结牢两个面的意味,那我以后每次拆机的时候,是否液态金属就报废了? Posted by tiehualiuxiang on 2012-8-6 19:01 http://www.ibmnb.com/images/common/back.gif
用液态金属我担心两个问题,一个两个接触面是分别分布在C面和D面的,中间貌似还离得比较远,液态金属可能太薄,用几层不好把握。
其次如果用液态金属,他溶解开以后好像会有点粘结牢两个面的意味,那我以后每 ...
如果CD之间的间隙比较大,那么可以采用中间补充铜片的方式,
之前我改造8代无风扇的时候采用的是7代的风扇结果间隙过大,铜片我在淘宝看到的最低是0.3MM吧。这样应该没问题,
回复 #9 war3415196 的帖子
感谢回复。那我说的第二个担心是否还会存在?“其次如果用液态金属,他溶解开以后好像会有点粘结牢两个面的意味,那我以后每次拆机的时候,是否液态金属就报废了?” Posted by tiehualiuxiang on 2012-8-7 16:11 http://www.ibmnb.com/images/common/back.gif
感谢回复。那我说的第二个担心是否还会存在?
“其次如果用液态金属,他溶解开以后好像会有点粘结牢两个面的意味,那我以后每次拆机的时候,是否液态金属就报废了?”
我没有具体使用过液态金属,
看介绍是溶解状态,你当然不会在开机过程中拆开它吧,
必然是关机冷却,那时候已经是固态了,何况中间还夹着铜片,不怕损害芯片(注意CD之间的间隙以免铜片压破芯片),
等其他人使用过液态的来解答 感觉还是先用硅脂保险,淘宝上买了信越7783,3g装的,只要15元。周末试试。
不知道应该涂多少合适,上次涂了0.5g感觉不少。
涂了信越7783,开机温度降到67、68度
但是用Chrome打开两个网页,温度到了93度,我下面还垫着散热垫呢。 你好,我把薄的铜片换成1.0MM的紫铜板,面积尽量的加大,上面打满0.7CM的坑。温度上升明显的慢了.最后发现最有效的还是重装系统
最后发现最有效的还是重装系统,我清灰尘、换硅脂,温度都没有降下去。15元6克的信越7783不知道是真是假,只降下来3-4度。我把系统用ghost恢复下,现在开机在56度的样子。不过Y7,不用风扇也能稳定在92度
[ Edited bytiehualiuxiang on 2012-8-13 13:37 ]
回复 #14 dmgdmg 的帖子
求详细作业 最后发现最有效的还是重装系统,我清灰尘、换硅脂,温度都没有降下去。15元6克的信越7783不知道是真是假,只降下来3-4度。我把系统用ghost恢复下,现在开机在56度的样子。感觉硅脂靠不住,效果很有限
信越7783,这个好像没有日本厂家自己分装的成品,都是一些卖家买厂家1公斤装的,然后自己拿针管分装的,中间有很多操作余地,甚至可能信越7783干脆就是淘宝商家炒作起来的一个东西,不排除这个可能性。回复 #16 hulidaner 的帖子
你具体指拆机步骤还是? Posted by tiehualiuxiang on 2012-8-13 13:41 http://www.ibmnb.com/images/common/back.gif你具体指拆机步骤还是?
14楼dmgdmg所说:“把薄的铜片换成1.0MM的紫铜板,面积尽量的加大,上面打满0.7CM的坑。温度上升明显的慢了.”
也期待你的最终方案:P Posted by hulidaner on 2012-8-13 09:43 http://51nb.chinaidns.com/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求详细作业
紫铜片的大小按照那个图片差不多,先拿个纸板试剪个样子,换上去就可以了,CPU的上下地方不要钻坑。昨晚特地试了一下具体的温度,室温32°开机是45°稍后稳定在43度,360压力测试5分钟是80度左右,但是有个缺点就是升温稳定缓慢但是降温相对也缓慢了。 Posted by dmgdmg on 2012-8-14 08:20 http://www.ibmnb.com/images/common/back.gif
紫铜片的大小按照那个图片差不多,先拿个纸板试剪个样子,换上去就可以了,CPU的上下地方不要钻坑。昨晚特地试了一下具体的温度,室温32°开机是45°稍后稳定在43度,360压力测试5分钟是80度左右,但是有个 ...
钻坑是什么意思,直径?深度?
铜片和CPU之间用的什么?
请指点:D
回复 #22 hulidaner 的帖子
钻坑是为了增大表面积,直径在1cm左右但是不能打穿的。铜片和CPU之间是用相变CPU固态导热硅脂,铜片和铝片之间用一般的硅脂。 Posted by dmgdmg on 2012-8-14 16:05 http://www.ibmnb.com/images/common/back.gif
钻坑是为了增大表面积,直径在1cm左右但是不能打穿的。
铜片和CPU之间是用相变CPU固态导热硅脂,铜片和铝片之间用一般的硅脂。
感谢分享! 租出去租出去租出去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