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纸面发布会伤害手机行业
文/葛甲前一阵子做节目时,我信心满满地对听众表示,未来五年全球出货量最大的前五个智能手机品牌,将有四个来自中国。而这两天有个好消息是,联想智能手机的出货量已跃居全球第三,亦成为少数能获取一些利润的公司之一,同苹果和三星的差距已越来越小。在榜单中排名第四的是LG,第五则为中国的华为。
看到这一成绩后非常振奋,但我不禁又想起了另外一件事,按照国产智能手机的发展速度,距离预言的目标倒是越来越近了,但如果中国厂商都热衷于纸面发布会的话,不知道这个预言最终能否成为现实。
所谓纸面发布会,就是在还没有产品的情况下,为抢占市场先机,率先将设计好但没生产出来的产品发布出来,以取得市场关注。在市场对该产品建立初步印象后,产品却迟迟不见上市。这种情况在手机行业较为常见,手机的纸面发布会,事实上是以现货的姿态,卖一种期货手机。
在手机行业,功能机时代的运作模式是这样的,厂商更接近于电器制造商,手机造出来之后拿出去卖,先期成本高自然价格就高,产能和量上来之后再逐步降价,直到产品退市,消费者可随时根据需求购买产品。这个时代的手机,是现货,仍按照传统电器销售模式来运作。好处是,消费者想买就买,不必等。
而到了智能机时代,手机的玩法变了,发布一个月再出货的情况实属正常,半年后再出货的情况也并不少见。像苹果和三星手机,在发布后一般都能在一个月内让消费者买上,因为他们能够把手机卖出高价,发布半年后再出货,那等于是找死。但有一些无法把手机卖出高价的厂商,他们的解决之道是,采用纸面发布会的策略,把手机以高配置低价格发布,并尽可能拖长出货时限。
对厂商而言,这样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手机的价格和配置之间,存在较强的关联性,价格低配置自然低,但近两年兴起的互联网手机热,使得一些厂商既要采取低价策略,又要追求高配置,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在市场中突围,寻得生存空间。问题是,低价和高配之间存在成本矛盾,想要便宜,肯定无法用上主流高配置配件,反之则必然不会便宜。于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就是利用纸面发布会发布期货手机打时间差。
手机的各种配件,尤其是芯片,发展速度很快,欧美主流厂商发布的芯片,一般而言在出货初期价格都很贵,在3-6个月之间,由于出货量的提升,价格会逐渐降下来并步入平稳。纸面发布会的用意,就在于抓住这个时间差,以降低成本。换句话说,当前发布一款2000元的手机,其高配置可能会吸引很多消费者,但没现货,6个月后这款手机的配置就不一定有以前那么高了,但其高配置的印象仍会在消费者心中长久不散,之后再以低成本生产出来并出货成功。
对厂商而言,发布后立即出货,成本是居高不下的,利用时间差将发货时间拖延半年以上,此时随着配件价格的下降,成本也会有大幅下降。当然,还有一种作法是发布后立即出货,但控制出货量,大多数消费者买不到,只能在一段时间后才会大量供应。某种程度上说,所谓的饥饿营销是不存在的,饥饿营销的真实成因,是在打配件价格上的时间差。
当期货手机的秘密被越来越多的厂商所认识到后,市场上期货手机会越来越多,进而形成一种有损于整个行业的怪圈。大家都声称自己的手机要使用某种配件,但都不去订货,使得上游配件厂商在生产和研发上遭遇一些困难。以高通数款最新芯片为例,其铺货速度永远赶不上苹果的A系列芯片,只能被动地紧紧跟随。高通的芯片研发能力不逊于苹果,如果市场正常,完全可以在硬件性能上逐步超越A系列芯片,但由于市场原因,却只能被动地处于下风。要知道,高通芯片的升级换代速度,对整个安卓生态圈的强大至关重要。类似的情况,同样在屏幕、存储、电池、工艺等方面上演。
利用期货手机打时间差,对整个行业来说伤害很大,会拖慢核心部件生产研发的速度,使整个生态体系丧失竞争力。对企业而言,这种玩法同样存在巨大风险,如果有一天配件市场拒绝按预期的形态运行,例如芯片厂商也有样学样,刻意压低产能,控制出货量以维持价格,则厂商的期货手机策略难以维持,继而造成整体崩盘。
至于消费者这边,倒是好说一些,但黄牛遍地,肆意炒高手机购买资格的现象,总不是正常的。长此以往,消费者必然会失去对品牌的信任,对厂商而言,这个成本不知道付出得值不值得。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