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沉迷智能手机 “宅孩”已成父母心
摘要:“很多迷上电子设备的孩子,注意力常难以集中,而且他们的兴趣点总游移不定。”“如果学生长期停留在这种快闪的状态,可能会破坏孩子思维的深度和对复杂问题的理解能力。”去年10月初,重庆一名家长因儿子玩智能手机成了近视眼,后换普通手机,儿子视力好转,遂联系校长表示愿出资40多万元把全校学生的智能手机换成非智能的。这是一名怎样的家长,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去年10月4日,重庆铁路中学校长黄兴力在国庆假期里收到了一条学生家长发来的“控诉”短信,大致内容是:智能手机残害学生身体,智能手机成瘾和网瘾是一样的。伤害眼睛、颈椎,严重降低记忆力,令孩子面对面沟通能力缺失,造成攀比心滋生,占用大量学习时间。
过亿孩子使用手机 “屏奴”群体日益低龄
九成以上未成年人使用互联网,超六成10岁以前“触网”,约1亿未成年人使用手机上网……现代人被电视、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等各种电子屏幕包围而成为“屏幕奴隶”,这组调查数据凸显了我国“屏奴”群体日益低龄化的新趋向。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孙宏艳说,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流行,不但将屏幕切换升级至“无缝”,大大提前了未成年人“触屏”的年龄。一位家长说:“孩子求着玩,否则到学校没有谈资。”
“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电子设备上网,未成年人更容易有网瘾。”孙宏艳曾专门做过网络沉迷调查,研究发现未成年人使用手机等上网聊天、玩游戏的时间更长。北京回龙观医院心理治疗师魏晨曦说,与普通电脑相比,手机、平板电脑的触摸屏更便于低龄儿童操作,且随时随地可用。这些电子产品激发了孩子的探索欲望,又能满足他们想要掌控的心理需求,同时虚拟世界又与孩子本身爱幻想的特点很契合,所以很少有孩子能抵挡得住诱惑。
专家指出,手机及以后更多新网络终端的接入和使用,其便捷性、隐蔽性使得家长对孩子上网的管理更加困难。
移动时代 练就更多不移动“宅孩”
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兴起,互联网的触角无处不在。然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成长的孩子,却渐渐养成“不移动”的生活方式,对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乃至整个社会的教育体系,都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巨大冲击波。
一是“宅”:户外活动不足,学生近视率逐年上升。孩子太“宅”,如今已成不少家长的心病。缺少锻炼和运动,孩子的健康受到影响。近年来我国学生肥胖和超重检出率继续增加,视力不良检出率也持续上升。北京儿童医院眼科主任于刚介绍说,有三四成小学生是近视,高中生近视率高达80%。“除先天因素外,过早过多接触电子产品是其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
二是闷:封闭孤僻不愿张嘴,交流障碍少年增多。有些孩子,周末与节假日不是玩手机游戏,就玩平板电脑,基本不和人交流;有些小孩,平日沉默寡言、面无表情,但一玩手机游戏,便时而大笑,时而大叫。封闭、孤僻,是网络沉迷症的特征。“迷恋智能手机和电脑等电子设备及其中的虚拟世界,淡化现实的人际交往,孩子的社交、语言表达能力会退化,跟父母沟通都困难。”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儿科教授贾美香说。
三是散:碎片化冲击注意力游移。“已经没有办法读书。它无关理解力和情绪,而好像是一种生理疾病……我的注意力根本无法长久地停留在一页纸上……”网络写手“和菜头”最近如此感慨,他将此称为“碎片化生存”的症状。“很多迷上电子设备的孩子,注意力常难以集中,而且他们的兴趣点总游移不定。”中国医科大学附属沈阳市盛京医院心理科教授王旭梅说。
中央财经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心理学教授辛自强说,技术发展肯定有它积极的一面,但如果学生长期停留在这种快闪的状态,可能会破坏孩子思维的深度和对复杂问题的理解能力。
MD,早年电脑火说沉迷电脑,游戏机火担心沉迷游戏机,我擦,我11岁开始在网吧厮混,现在不也天天按时上下班,写代码吗? 不能适应社会的就让他们消失吧 楼上好狠 60多年前, 同性还被公认为病, 主要是治疗手段是电疗;
现在, 你们看到了, 很多同性结婚了;
沉迷也许是病, 也许不是病, 这取决于未来人类的认知发展; 没电的日子真轻松。 正确引导,科学安排 不懂 不沉不废,适可而止 进来看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