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山寨手机的历史在重演
昨天在《深圳硬件方案商的致命伤:赊账运作》这篇文章里面举了一个“赊账供货,客户跑路”的例子,于是随后找了一位经历了这样事情的朋友聊了几句。在这次方案商大倒闭潮里面,他因为客户跑路直接损失300多万。除非这些客户将来会重新回归这个行业,不然的话真的是石沉大海。在问及为何要以赊账的方式进行操作,他给出了两个主要理由:
首先在硬件方案这个行业,供远远大于求。一来是做方案的门槛越来越低,市场竞争激烈,二来海外市场需求萎缩加上国内经济不景气,整个产业需求大概减少了30%左右。
其次是越来越多的厂家开始借鉴互联网模式进行探索:互联网公司通过烧钱来买用户,进而拿到市场份额,整个硬件厂商也在处于这种状态,所以价格也越来越低。而这些厂商会把部分减少的利润转移到产业链上,比如硬件元器件、方案商等。
在这种环境下,硬件方案上为了争取更多的单子,很多逼着自己以赊账的方式进行操作,他也不例外。
http://leiphone.qiniudn.com/uploads/04-1/-0/04-13-05-49.jpg
在问及这笔丢失的资金是否给他以及公司带来很大影响的时候,他却非常淡定的说:“我还好吧,公司也调整得比较快。”其实他原本是一个互联网老兵,早已习惯这种模式。此外,07年的山寨手机崩盘风波他也经历过,所以能够比较坦然去面对这笔损失。
08年以前,我是做山寨手机的,很多方案商也是通过赊账的方式来赢取订单,后来整个产业奔溃了,客户跑路,倒闭不少。而我也亏了很多钱,把很多库存里面的产品和原材料亏本卖出去。而现在只是历史在重演,而这次的阵地是山寨平板。
其实跟很多有想法的方案商一样,早已嗅这场危机的到来,于是在2013年年初的时候开始着手公司的转型,做自家的品牌。只是公司运作需要很多资金,想趁着剩下的时间再捞一把。让他感到意外的是,这场风波来得比他所想象的要快,自己难免被卷入其中。
整个消费类电子的市场是这样:市场随着技术的发展不断壮大,跟抛物线产不多,技术一旦非常成熟,市场需求机会萎缩。不同的是,消费电子的周期在不断缩短。山寨手机是6年左右,而山寨平板只用了5年,基于下一代技术的产业会更短。
“美国没有方案公司,韩国以前有,后来也没了。”他认为整个消费电子行业的产业密度会越来越高,很多中间环节都要被去掉。对于方案公司的看法,他认为更多是为满足山寨产业而存在的,最后会被芯片公司合并,或者有研发团队的品牌公司取而代之。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虽然这次的交流时间非常有限,但是笔者依然非常希望能有更多的方案公司像朋友一样所有觉醒,让更多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品牌。
(若无特别注明,雷锋网文章皆为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早些时候写了一篇题目为《酝酿变革的深圳制造》的文章,随后有位行业朋友表示可以向笔者讲述一些关于深圳硬件方案商的情况,于是笔者按照约好的时间前往他的公司去交流一番。
“过去的一年里,深圳硬件方案商的最大变化是什么?”他的回答是:倒闭或者转型。
联发科早些年之所以能够在山寨手机产业那么火爆,其中一个很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的Turnkey方案。浅白的说,就是芯片厂商为了绑定更多的业务,把整个开发门槛变得很多,就算资历不深的工程师也可以按照他们提供的设计方案和SDK稍微进行修改和调整,产品就可以推向厂家或者市场。后来越来越多的上游芯片厂商也开始模仿这个套路,使得硬件方案商的入行成本越来越低。
“在Turnkey方案的帮助下,100人可以开一个方案公司,3个人也可以开方案公司。因为这个方案已经做了90%的工作,公司只要请人按着芯片厂商所提供的设计图画画电路图,采购一下所需要的硬件元器件,再调整一下接口,就差不多了。”
在开发门槛降低的同时,也使得硬件方案商这边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且越来越缺乏技术累积。在这种情况下,方案商开始打价格战。遇到厂家压价的话,他们甚至会在硬件元器件上做一些手脚,比如说对原厂方案进行精简,偷工减料。
http://leiphone.qiniudn.com/uploads/02-5/-3/02-58-37-76.jpg
当价格战还不能赢得业务的时候,一些硬件方案商开始铤而走险:以赊账的方式向厂家提供半成品,比如说平板的主板。其实这等于把公司的半只脚送进了鬼门关。举个例子来说,山寨平板主板的成本需要一百多,而它的毛利润只不过是几块钱而已。如果方案商愿意以赊账的方式出货一万件,其需要垫付三百多万的成本才有可能换取几万块的利润。
问题刚好出在这里。在过去的一年里,因为电子外贸需求下降等原因,很多厂家资金资金断裂,最后选择了跑路。这现象直接波及到以赊账方式供货给厂家的方案商。有一位我们都认识的朋友,因此而承受300多万的损失,血本无归。“很多厂家其实场地是租回来的,工人是请回来的,直接跑路也没有多大的资产负担。另外,还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受不住巨大的资金流诱惑,也在这个时段选择跑路。”
很多资金有限的方案商遇到这样的事情,只能直接让公司关门。而活下来的方案商还有从未走赊账路线的同行,部分开始走向转型的路线。以前他们的产业链是:方案商-工厂-国际品牌,现在很多人开始建立外贸团队,直接跟国际品牌商谈业务,而原来的厂家不再是他们的订单客户,而是变为纯粹加工厂。少部分还会建立国内市场团队,努力争取来一些国有品牌的单子。
对于以互联网方式来做自家品牌的探索,朋友表示这是一个很好机会,不过非常考验老板的魄力。目前愿意试探这条路子的人也不是很多,而他就是其中的一个。 酝酿变革的深圳制造抽水 2014-02-07 18:17 6条评论
分享
标签:山寨 变革 深圳
深圳还有别名叫寨都,顾名思义,跟山寨产业多少有点关系。
不管是找工厂代工还是硬件创业,深圳自有属于它的一席之地。说句不好听的话,只要有人愿意出钱,多数消费型电子硬件都能借助这个地方复制出来,工艺和质量方面不会相差太远。华强北曾经出现过一款“Macbook”,它的外形和工艺已经非常接近苹果,如果不打开系统的话,甚至可以鱼目混珠。
早两年华强北被突击检查了一下,各种高仿手机满街扔,有的甚至是从很高的写字楼直接抛下来,微博更是各种惊叹。这些“赝品”除了外观相似之外,硬件也是跟上了节奏。有个做山寨手机的朋友告诉笔者,“现在一些公司对外宣称的什么屏幕,2核4核,早几年已经在山寨机有所体现,只是当时知道的人太少,现在这些过时的配置却被营销专家拿来做噱头。”
三年前CCTV曾经暗访过一个卖山寨iPad的商家,他的回答里面有一句话让人印象十分深刻:“你要苹果可以打成苹果,你要索尼可以打成索尼,都是一种模具开发出来的。”
http://leiphone.qiniudn.com/uploads/10-1/-1/10-12-14-49.jpg
这里并不是为Copy说好话,更多是想说明一件事情:从制造这个角度来说,深圳山寨产业已经处于一个相当发达的水平,很多广东以外的硬件创业者对这个地方更是赞叹不已。除此之外,也有越来越多的老外借助像Haxlr8r这样的硬件孵化器的资源,或则说在Kickstarter上众筹一笔钱,然后把相应的生产转交给深圳这边。如果非得要举例的话,众筹一千多万美金的Pebble就是非常典型的代表。
说了这么多,有人会说,深圳制造,再牛,也只是一个“死工厂”。如果这句话放在几年前说,也许是对的。但是这两年来,情况却有些变化。
首先要指出的是,已经开始有人不愿意一辈子做方案、做代工。有一位朋友做了几年的硬件方案,现在正在努力打造NAS存储设备。也有一位朋友是做山寨盒子和手机的,现在他也在努力做自家品牌。更重要的是,他们都告诉笔者,自己并不是唯一一个做这样的选择的人。
“做方案、做代工太幸苦,那些公司压价非常狠,他们甚至把每个工人所能获得的利润都算进去了。换句话说,就是把劳动力贱卖,没多大意思。”在他们抱怨代工廉价的同时,也看到一些互联网公司拿着他们所生产的产品,以一个相对较高的价格在兜售,使得“互联网思维”成为了他们过去的一年里时常挂在嘴边的词语。
之所以发生这样的变革,其背后更主要的原因是海外市场需求在萎缩,国内的硬件复兴潮流却恰在这个时间到了风口。就拿山寨手机为例,早些年海外市场需求是“是否需要买一台手机”,而现在变成了“是否需要换一台手机”,这两三年不少手机山寨厂商、方案商的老板因为这个需求的变化无法回笼资金,被迫跑路。有位朋友,他的公司周边都是做平板山寨的,他告诉笔者的数据是,去年三个月里关闭了70多家。
当然,剩下的玩家当然还是赚钱的,不然怎么还会扎进去?但是不能否认的是,利润已经不如从前,生存条件也越来越严苛。尽管如此,但是很多山寨厂商依然选择“一动不如一静”的生存原则,愿意尝试变革的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人。而这小部分人,将会成为深圳制造的变革种子。
既然深圳制造拥有这么发达的产业,这些人是否能够凭借这股优势来做出一些东西来,也就是说,他们有没有创新的能力?虽然深圳的电子工程师相当的务实,但是并不代表他们没有创新的动力。就拿手机上“双卡双待”来说,最先流行起来的是,是山寨手机,而不是什么一线品牌。去年Google发布的Chromecast,早几年在华强北已经满街都是,只是换了个名字叫电视棒或者MiniPC(MK802)。智能灯泡什么的更不用说,早些年已经有有人开始卖,只不过人家用的是传统的小遥控器,而不是手机App。
如果说山寨产业只懂一味的抄袭,这未免太过片面。他们当中的确有一些人在埋头做一些有新意的东西,虽然初衷不是什么改变世界,而是纯粹想赚市场拿利润,但是也无可厚非。如果这些人敢放手一搏,借助自身的制造产业优势,为世界增添几款好玩而实用的消费电子产品也是有可能的。
和互联网公司比起来,来自深圳的硬件厂商的产品在硬件方面可以媲美,不过软件系统可能会变成短板,比如操作体验、稳定性等方面。以MIUI为例,他们团队的人数已经快到400人,试问山寨厂商有多少个愿意为了一个软件系统养那么多人?做山寨盒子的朋友告诉笔者,他们其实也非常清楚自己跟互联网公司的软件差距,要他们从系统里面赚钱也不太现实,他们更多的只是想把互联网营销这块学好,学精。而对于软件系统方面,笔者认为这些山寨厂商存在借助第三方力量腾飞的机会,因为已经有一些软件公司开始盯上非手机领域的ROM,比如说著名的CyanogenMOD团队的负责人在去年12月表示要闯进智能电视和智能手表领域,而国内的刷机精灵也开始支持小米盒子的刷ROM功能,个人认为这种现象会越来越多,甚至上演一场属于智能电视、盒子等设备的刷ROM时代。
有位同行的朋友问,“深圳制造的变革会带来‘中国制造’吗?”对于这个问题,笔者是持着肯定的态度,比如位于深圳的开源硬件厂商SeeedStudio已经演变成一个著名的国际品牌,这就是很好的佐证。未来肯定会有更多不满于甚至不屑于纯粹做代工的深圳工厂,把他们的产品和品牌带出国门。
2014年,这帮“深圳制造”到底会发生多大变革呢?笔者自然会继续关注,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若无特别注明,雷锋网文章皆为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看来学习一下 rom开发是很有前途的 现在就软件开发利润才好,其他都不怎么样。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