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阿里与腾讯的结构力学
【文章摘要】从阿里与腾讯两大巨头的组织架构调整,可以看出两者在扩张各自互联网疆界时不同的方向与策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扩张,原本割据搜索、电商、社交三个领域的的BAT,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业务交集与正面竞争。相比稍显低调的百度,阿里与腾讯更在支付、社交、电商等几乎所有互联网涉及的领域展开了密集冲突,各自摆出了一副互联网“全行业制霸”的架势。
但对比阿里和腾讯,虽然两者都涉足互联网各个领域,但从各自组织架构上,仍然具有明显的区别。这不仅能够看到两者扩张各自互联网疆界时的不同方向,也能看出对相关互联网产品定位的策略。
阿里:电商是块垫脚石
成立于1998年底的阿里巴巴,其独特的成长历程与企业发展方式不仅造就了超越Facebook的市场估值,也被哈佛大学商学院选为MBA经典案例进行分析。从成立以来,阿里经历了多次组织架构调整,逐渐从一个相对单纯的电商企业,变成一个以电商为基础,向互联网金融领域及服务领域不断延伸的长龙。
2006年,阿里巴巴在马云主导的首次架构调整中成为一家控股公司,下辖阿里巴巴(B2B)、淘宝、支付宝、中国雅虎及阿里软件五个全资子公司,分别由卫哲、孙彤宇、陆兆禧、曾鸣、王涛进行管理。彼时B2B业务作为阿里巴巴唯一盈利的业务颇受器重,但卫哲因08年金融危机中爆发的欺诈事件引咎辞职,加上孙彤宇、王涛前后分别离职,早期的“五虎将”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2011年,意识到亚马逊成功模式的马云将越做越大的淘宝分拆为运营C2C为主的淘宝集市、运营B2C业务的淘宝商城(即后来的天猫)与运营统一电商搜索业务的一淘网,之后又分拆出聚划算,并将B2B业务分为国际业务与国内小企业业务,加上09年成立的阿里云,七个板块构成了知名的阿里七大事业群,姜鹏、张勇、吴泳铭、张宇、吴敏芝、叶朋和王坚分任七大板块的总裁,连同掌管支付宝与雅虎中国的彭蕾和曾鸣共同向马云汇报。
2013年,阿里再次扩军,将上市公司部分(集团战略管理执行委员会)整体分拆为25个小事业部,分别由包括张建峰和陆兆禧在内9名管理者进行管理,并由陆兆禧任CEO(后接任阿里集团CEO);而支付宝与阿里金融事业群则合并为阿里小微金融服务集团,由彭蕾任CEO,两人基本各占1/3阿里业务的地位。有消息称,阿里未来将成立数据集团,设立第三位CEO,地位将与两者平行。
http://images.enet.com.cn/2014/0325/45/r_7329694.jpg阿里集团战略管理执行委员会部分组织结构 这也侧面证实了马云对阿里的定位--“平台+金融+数据”。事实上,从阿里近些年的发展可以看出,对于做电商出身的阿里来说,电商在阿里的架构体系中所占比例正在逐渐缩小,已经不再是所有业务的核心,甚至不再是阿里定位关键词中的一个。随着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大数据等新概念的来袭,阿里正在不断实现自身业务重心的转移:从电商平台打下的商业数据基础,到小微金融的信贷体系,到以支付宝、余额宝为代表的“民营银行”模式,阿里正在逐渐将自身的体系架构从电商这一单一核心中脱离出来,成为一个横跨整个互联网领域的金融帝国。
腾讯:一切因社交而生
同样是1998年诞生的腾讯,则一直在人们又爱又恨又不可或缺的复杂情感中成长为中国市值最高的上市科技企业。而这家经历了14年的“老”企业,招牌形象却仍然是最初的那只企鹅--QQ。
最初,腾讯作为国内首批出现的即时通讯软件之一,在对国外同类软件ICQ、MSN与社交网络Cyworld等的借鉴中逐渐成长,将即时通讯+虚拟增值业务作为最核心的业务内容。五位创始人中,除马化腾外,张志东、许晨晔、陈一丹、曾李青分别负责研发、对外职能、行政和市场运营,管理线条相对较粗。2002年与2003年,QQ用户迅速突破了一亿和两亿,并迅速借由海量用户将业务发展至门户、网络游戏、无线增值、邮件、博客、电商等领域,出现了多达30个业务部门,管理十分复杂。
2005年,腾讯在上市之际进行了组织架构调整,重新划分为八个系统,包括四个一线业务单元(无线业务、互联网业务、互动娱乐业务、网络媒体业务),以及运营支持系统、平台研发系统(分为研发、搜索、运营、架构四条线)、企业发展系统和职能系统,分别由各个执行副总裁进行管理。
经过组织架构调整后的腾讯重新启动了以QQ为核心的对互联网各个领域的进军,并将“互联网的水和电”的目标贯彻到产品覆盖的各个角落。而这一状况仍然没有改变各个部门对于即时通讯部的巨量需求,QQ成为所有产品生根发芽的土壤所在。此外,腾讯一直鼓励的内部竞争机制带来较大内耗,而随着广州研究院的微信表现出巨大的平台潜力,腾讯组织架构的再次调整也势在必行。
2012年5月18日,腾讯宣布了组织架构调整方案,将原有的业务单元制(BUs)改为事业群制(BGs),并将业务重新划分为企业发展事业群(CDG)、互动娱乐事业群(IEG)、移动互联网事业群(MIG)、网络媒体事业群(OMG)、社交网络事业群(SNG),整合原有的研发和运营平台,成立新的技术工程事业群(TEG),并成立腾讯电商控股公司(ECC,2014年初大部分并入京东)。
http://images.enet.com.cn/2014/0325/73/r_7337164.jpg腾讯2012年组织架构调整结果(来自搜狐IT) 而后,社交网络事业群负责即时通讯工具QQ及相关社区平台,其他多个部门分别负责游戏、无线、网媒、电商和搜索等几大业务板块,并通过QQ与微信的账号体系构建的用户体系进行合作推广。
此后,腾讯对这一架构有进行过多次微调,将安全、媒体等分属不同事业群管辖的内容合并,以提升不同事业群对独立业务整合的程度。相比曾经以QQ为核心的辐射型业务增长,当前的腾讯依然以QQ时代形成的海量用户资源与社交关系数据作为大多数业务的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结合相对松散化(仅以QQ/微信账户关联)的不同业务群体,以拓展更大的业务创新空间。
殊途同归的巨头
AT两大巨头相比,阿里将起家的电商作为自己日渐庞大的业务系统的一部分,而腾讯则将社交演变为不同业务联系的纽带与基础。这种不同,一方面是因为电商本身就属于可盈利业务,而社交更多情况下则是作为增值业务的用户基础存在。另一方面,阿里与腾讯两者的企业风格也迥然不同:马云带领的阿里造梦的能力无人能及,旗下产品的市场想象空间也是环环相扣不断扩张;技术出身的马化腾则更注重以核心社交产品为基础实现周边业务潜移默化的渗透。
虽然殊途,难得同归。阿里与腾讯在打车应用烧钱大战上的面红耳赤,与二马在众安保险上的惊艳合作,都表明两大巨头已经摆脱各自在电商与社交领域的窠臼,投入到更多领域的竞争与合作中。
屌丝不理解大佬的苦 值得探究,互联网给人们带来了方便,但让人们身体更孱弱,生活水平更低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