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武汉分公司限制用户携号转网 被罚款60万
携号转网不合作 武汉移动被罚款60万导语:携号转网业务开展以来,运营商多 采取“非暴力不合作”的态度应对,用户办 理携号转网多遭限制。针对此种情况,经 济观察网记者独家获悉,武汉移动被湖北 省通信管理局以限制用户携号转网为由开 出罚单60万元。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刘振华 9月20日,工信
云南三省可办理“携
湖北、
部公布江西、
号转网”业务。这是继天津、
二批携号转网的试点省份。但是携号转网 业务开展以来,运营商多采取“非暴力不 合作”的态度应对,用户办理携号转网多 遭限制。针对此种情况,经济观察网记者 独家获悉,武汉移动被湖北省通信管理局 以限制用户携号转网为由开出罚单60万 元。
经济观察网记者在关于武汉移动行政处罚 意见告知书上了解到,移动武汉分公司限 制用户号码携转。此举违反了《移动电话 用户号码携带试验管理办法》十二条规 定。那么武汉移动究竟是怎么样限制用户 携转的呢?一位供职于武汉移动的内部人 士向经济观察网记者揭示了内幕。
该人士表示携号转网是国家层面的政策, 但是各地运营商在具体的操作层面上有太 多的漏洞可以阻拦用户携转行为。例如套 餐合约尚未结束的用户不能转网,特殊号 段不能转网,以及转网之后用户无法收到 来自银行、邮箱的短信,原有的积分被清 零等,更有媒体曝出办理携号转网需要经 过30多项流程。
该人士表示在武汉地区开展号码携转业务 后,平均每天都有400左右的用户申请办 理号码携转业务。但是真正办理成功的用 户却寥寥无几,武汉移动办理成功的该业 务的几率为0.27%。
“携号转网是多家运营商采用的是共同的 携转平台,一旦用户申请了携号转网业务 后台立即就会向原运营商发送一条短信。 这时携出运营商就会采取一些措施来挽留 用户。”该人士向经济观察网记者解释了 为什么用户一旦申请了携号转网就会有优 惠赠送。
此外武汉移动还对号码携转营业厅办理做 了相关限制,用户携号转入的业务几乎在 所有营业厅都能办理,但是携号转出的业 务则只能在三个偏僻的营业厅办理。例如 其中一个能办理号码携出业务的楚平路营 业厅附近就是殡仪馆,市民并不能很轻松 的找到该营业厅。正是如此多的限制条件 导致用户望而却步,也让携号转网叫好不 叫座。
尽管携号转网遭遇泼冷水,但从通信业的 发展大趋势来看,携号转网的前景依然值 得期待。携号转网是电信业市场化改革的 重要一环,将激发通信产业的活力。携号 转网还将倒逼运营商业务创新,提高用户 粘性,促进通信产业生态健康发展。
目前,号码携带已经成为国际上公认的电 信市场开放的标志性政策之一。号码携带 可以增加用户的消费选择权,有利于激励 运营商提高服务水平和业务创新,节约国 家的号码资源,使得市场竞争格局更加合 理,从而使用户成为最终的受益者。
部于2010年11月起在天津、
号码携带试验。其中海南省已于2014年5 月17日实现由单向号码携带调整为双向号 码携带。9月20日,工信部公布江西、
北、云南三省可办理携号转网业务。
此次武汉移动被开出罚单势必会引起运营 商的相关动作。湖北省移动公司工作人员 透露,湖北省移动市场部负责人马晓晖就 该事件到湖北省通信管理局进行会谈,目 前该罚单还尚未执行。 罚了发给业务受困扰的用户还差不多。
回复 #2 HOPE 的帖子
给个10万给受困扰的用户,我相信运营商也会老实很多. 附议3楼意见 2,3楼意见都非常不错。 牛背上拔根毛,不在乎 广东是参加优惠并承诺多长时间不转网吧,不一样吗? 携号转网为何失败商业价值 10-12 06:01
上半年“5·17”国际电信日和下半年北京通 信展,是电信业两大盛事。但在今秋通信 展开幕之际,“第二批携号转网试点地区 落地”的政策信息,却很少有人关注。
数年前,“携号转网”可是媒体上的热门话 题——既具有电信反垄断改革的“重大意 义”,又切合广大用户的“迫切呼声”,还有 一代机皇iPhone4的“3G诱惑”……可是,在 首批试点的天津和海南,成功携号转网用 户只有6万左右;而两地总移动用户约 2200万,携号转网累计成功率为0.27%。
以结果论,携号转网试点显然失败了。与 之类似,是“虚拟运营商(移动通信业务 转售)”。2014年,19家获颁虚拟运营商 牌照的民营企业,经过大半年努力,仅仅 放出20余万170号段。业界对虚拟运营商 牌照的申办热情,也一落再落。
为什么曾被寄予厚望的改革落地无声,至 少有两个主因——
第一,“云、管、端”的技术创新和演进, 不可逆的重构着电信生态。
过去我们讲,电信业是有围墙的花园,虽 然墙内鸟语花香,但终归是围绕语音通信 基础业务,以基于移动窄带的增值服务建 构起的半封闭生态系统。割裂系统边界的 要素,包括通信制式、终端制式和品牌内 涵、业务品类、服务质量,前两者是硬指 标、后三者是软实力。显然,那时携号转 网的实质,是三大电信运营商的全业务竞 争。而用户,没得选。
移动互联网时代,基于云和开放流量,互 联网服务商无需依赖运营商的增值服务经 营体系,就可直达用户终端(APP 或WEB形态),打造独立品牌和服务。用 户只要一个能上网的智能手机,就足够 了,至于上谁的网、走谁的路,无所谓。 终端层面,通吃所有制式的“全网通”手机 越来越多,通过特定通信制式的特色终端 (如WCDMA版的iPhone)吸引用户转网 的动机,也没有了。
归根结底,“携号转网”是以基础运营商三 家分治、提供一揽子网络信息服务为前提 的改革举措。置于移动互联网的新视野, 其前提本身就不复存在,已经是一个伪命 题。
第二,出发点错误,使改革错过了时间窗 口期。
客观讲,在公共移动互联网全面兴起之 前,携号转网并非伪命题, 也符合当时相 当一部分用户的需求,但从改革的执行配 套措施来看,出发点并非着眼于用户本 身,令人遗憾的错过了时间窗口期。
比如,时至今日,一个想要办理携号转网 的用户,还要走30多个流程步骤;而且, 转网之后号码绑定的银行、保险、会员卡 等信息通知都收不到。而监管部门,对三 家运营商之间人为设置的众多专网障碍, 基本上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其 实施效果自然可想而知。
改革的出发点,也即顶层设计,决定了后 续一切——是着眼服务于电信服务消费 者,客观上带来电信运营商的平衡竞争; 还是着眼于电信市场的非对称管制,客观 上有利于消费者?
看似殊途同归,实则大相径庭。(文/包 冉 易目唯文化传播CEO、中国互动媒体联 盟数字文化产业工作组组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