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mio 发表于 2016-2-11 22:15

【新闻】屏幕术语那么多 这些你真的能分清楚吗

早在坚不可摧的超凡搭档 Moto X 极体验评测上,小编埋下了伏笔,答应了大伙日后要给你们分享一下关于手机屏幕的那些事儿,今天小编来还债了。由于手机屏幕方面能够说的实在太多,小编决定采用分期付款的方式和各位读者慢慢解读手机屏幕的技术原理。本期文章小编先从整体上介绍一下屏幕上那些“不明觉厉”的专业术语,当读者朋友走到手机专卖店,销售员殷勤地介绍着那些采用了全贴合、黑瀑布屏、LTPS、视觉无边框技术手机之际,消费者估计早已开始打呵欠,并不是销售员解读得不专业,而是突然之间说那么多专业术语,谁也会接受不了。


http://img.cnmo-img.com.cn/1310/1309400.jpg
  还原基本步,小编决定用一张图和各位读者理清主流的那些屏幕技术,只有搞清楚了每一项技术分别作用于屏幕结构的哪一层,读者才可以跟着销售员的思路理解下去,起码知道这项技术究竟对屏幕综合表现(包括显示效果和防刮防碎屏等指标)起到了关键性作用,还是只是噱头大于实际的花拳绣脚。一张图时间:http://img.cnmo-img.com.cn/1310/1309353.png
屏幕技术对应屏幕结构关系图
  由于是第一期文章,先不说那么深入,只是蜻蜓点水地引导一下各位读者,让大伙分清楚那些专业术语究竟是作用于屏幕结构的哪一层。  手机屏幕简单来说可以分为保护层、触控层和显示层,在功能机时代,大部分手机都是没有触控屏幕的,相对来说技术上也没有那么多亮点可言。进入智能机时代,iPhone触控屏幕热潮席卷全球,大小手机厂商纷纷转向研发触控屏幕手机。自从进入触控屏时代,特别是iPhone 4推出所谓Retina屏幕之后,全球生产手机屏幕供应商开始互相竞逐,几年时间你追我赶,不断超越对方,最终才有了上面这张小编总结的技术分类图。保护玻璃http://img.cnmo-img.com.cn/1310/1309354.png
保护玻璃的专业术语  平时我们听到的那些大猩猩玻璃,第几代大猩猩玻璃,离子交换,耐磨屏幕,水滴屏......其实都是指保护玻璃这一层的技术,手机厂商主要围绕着屏幕的耐用性和美观性进行技术革新,前者代表就是美国的康宁大猩猩保护玻璃,而后者则是著名的2.5D弧度设计(IUNI称为水滴屏)。两者之间可以并存,例如三星Note 4上屏幕采用2.5D弧度设计的第四代康宁大猩猩保护玻璃。上图出现的蓝色字部分两种技术由于横跨了手机屏幕多层结构,所以小编将两种技术横跨了两列。今天先简单介绍一下Moto ShatterShield极御技术。http://img.cnmo-img.com.cn/1310/1309355.png
Moto ShatterShield极御技术  这是之前小编在Moto X 极单品评测上提及过的技术,Moto ShatterShield极御技术五层机构中AMOLED柔性显示屏和硬铝材质基座并不是关键核心,所以小编重点介绍前三层结构。从上面结构图清楚看到,Moto主要是从保护玻璃和触控层入手强化屏幕的防碎能力。  保护玻璃上面,Moto采用了极御防碎外层和通透防碎内层两层结构,相比普通的手机屏幕采用的一层结构,通过增加厚度而让手机屏幕更耐冲击。两层屏幕虽然能够保障坚固性,但是正如单反相机的滤镜,每增加一层玻璃都会影响显示效果(单反则是影响其拍照画质),针对屏幕而言,主要是因为光线每一次穿过玻璃都会发生若干次的折射和反射,最终经过复杂的光路才抵达人眼,这个时候每增加一层玻璃都会影响光路,让光线的走向发生变化,抵达到人眼的影像多了一重变数。http://imgm.cnmo-img.com.cn/cnmo_product/22_500x375/159/ce1gkASF8gTf.jpg
Moto X 极  正因如此,通透防碎内层除了需要增加屏幕坚固性以外,还需要设计得十分通透,才能够更好地还原下面那层AMOLED显示屏本身的颜色。  而极御防碎外层除了本身坚固以外,还需要像康宁大猩猩保护玻璃具备防刮的性能,Moto采用了一种全新的工艺(精密防护材料),提供良好的磨损效果(专有硬罩),这样既能够抵御冲击力,同时也具备耐磨的能力了。  触控层采用了双触摸架构,简而言之就是双重保障,主触控层失灵时,辅触控层依然能够确保手机屏幕正常使用,如今烂大街都是触控屏手机,如果坏了触控层,基本上只能够拿去维修店换一块全新触控屏,维修成本不便宜,而Moto提供这项功能或多或少减轻了消费者经济负担,加上Moto X 极本身的保修政策十分喜人,所以昔日最让人担心的触控层碎屏问题也总算得到了解决。触控层http://img.cnmo-img.com.cn/1310/1309356.png
触控层专业术语  接着我们看看触控层那些技术,自苹果将触控屏发扬光大之后,这些年,关于触控屏的技术好像并没有什么大的突破,单点触控升级到多点触控之后,业界好像也并没有什么新的亮点。IFA 2015之后,华为和苹果同时推出了Force Touch和3D Touch两项技术,也就是其它厂商如今所说的压感屏。http://img.cnmo-img.com.cn/1310/1309357.png
Force Touch  Force Touch和3D Touch两项技术其实比较相似,主要都是通过消费者手指按压屏幕的力度不同,实现不同的功能,触摸、轻按和重按分别对应不同的操作界面或者触发不同的操作,例如查看软件二级菜单或者直接打开该软件都会由你的指尖按压力度而定。  虽然这种技术是继多点触控技术之后又一大革新,但是在小编看来,这会增加用户早期学习成本,如果推压感屏这项技术的不是苹果和华为,而是二三线厂商,估计愿意改变使用习惯来接受新技术的消费者可能不多。贴合技术http://img.cnmo-img.com.cn/1310/1309358.png
主流全贴合技术  贴合技术其实就是指保护玻璃、触控层和显示层三层结构之间究竟是如何粘在一起的?贴合技术是知识盲点重灾区,消费者经常吐槽那些全贴合技术并非全贴合,息屏状态下黑得不够彻底,厂商所说的那些GFF、OGS、TOL他们根本就分不清,而且15年开始,小编发现千元机以下价位的机型,手机厂商索性连OGS、GFF这些名词也不标注了,让消费者更分不清楚谁才是真正的全贴合技术。上面黑色字五种技术全部都被称为全贴合技术,但是GFF是否真正全贴合技术还有待商榷,它们间区别小编以后再说。http://img.cnmo-img.com.cn/1310/1309359.png
酷派大神F2
  当然,那些所谓的黑瀑布屏和黑钻屏,也是指采用了相关贴合技术之后的显示效果,媲美黑瀑布和黑钻,其实就是形容它们的屏幕息屏状态下漆黑一片。显示层http://img.cnmo-img.com.cn/1310/1309360.png
显示层专业术语  上文提到,Retina屏幕出现之后,手机屏幕厂商纷纷开始较真,加大在屏幕技术上研发,而在研发过程中,屏幕面板厂商三星、LG、夏普,以及近几年后起之秀JDI纷纷拿出了屏幕技术上创新点,另一方面,台湾友达光电和深圳天马也在近几年备受关注,逐步拉近和一线国际大厂的距离,例如vivo Xplay3S上的2K屏幕便是出自友达光电之手,而15年“新国货运动”的领军产品红米Note 2则采用了深圳天马屏。http://imgm.cnmo-img.com.cn/cnmo_product/22_500x375/311/ced83AIB6FhsY.jpg
红米Note 2  如果说上面提到的保护玻璃和触控层、贴合技术对屏幕的显示效果只是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那么显示层的技术才是决定一块面板最本质的特性。在显示层方面,根据发光原理不同,主要分为LCD和OLED阵营。  LCD俗称液晶面板,技术相对OLED比较成熟。不过这几年,OLED技术无论在智能电视还是智能手机、智能穿戴设备上都大放异彩,让站在LCD阵营几家厂商倍感压力,当然,iPhone一天不宣布采用OLED屏幕,两大阵营的市场占比或许也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  在智能机市场,三星和LG均有生产OLED屏幕,而LG同时也和JDI、夏普、深圳天马、友达光电站在了LCD阵营,脚踏两只船,呵呵。不过,针对手机而言,LG在LCD阵营的造诣明显比其在OLED阵营要高,iPhone的那些Retina屏幕就是出自LG之手。http://imgm.cnmo-img.com.cn/cnmo_product/18_500x375/347/ce9L2TRm8gIY.jpg
盛大GEAK Mars(鹰眼屏)  蓝色字部分那些技术名词其实都能够归类到这一层,小编不得不吐槽一下,只是把ppi提高了,就说Retina屏幕、Pixel Eyes屏幕、鹰眼屏,不得不让小编佩服宣传部门的文学功底,看上去很高大上的名词,往往都只是把某些技术指标提高了而已,并不是说Retina屏幕是超越了LCD和OLED的第三类材质屏幕。排列方式http://img.cnmo-img.com.cn/1310/1309361.png
OLED和LCD屏幕排列方式  这是针对显示层衍生出来的技术名词,上面提到,手机屏幕主流的就只有LCD和OLED两种显示屏,而OLED分为RGB排列和Pentile排列,LCD则分为了IPS排列和TN排列。  这里小编简单介绍一下四种排列的代表,详细技术剖析将在以后的文章陆续送上。http://img.cnmo-img.com.cn/1310/1309417.png
RGB排列:Moto X(第一代)
http://imgm.cnmo-img.com.cn/cnmo_product/21_500x375/679/ceHz4SxvsRMuM.jpg
Pentile排列:三星S6
http://imgm.cnmo-img.com.cn/cnmo_product/22_500x375/95/ceqopcC6mwO3k.jpg
IPS排列:iPhone 6s Plus
http://imgm.cnmo-img.com.cn/cnmo_product/18_500x375/78/ceazgg69NT36.jpg
TN排列:索尼Xperia Z
液晶迁移方式等http://img.cnmo-img.com.cn/1310/1309362.png
液晶迁移方式等专业术语  最后就是液晶迁移方式,这是针对LCD阵营屏幕而言的,前几年单晶硅屏幕普遍存在在智能机市场,采用LTPS技术的厂商出了名的就只有苹果,从iPhone 4开始沿用至今。后来才被华为、联想等厂商纷纷用在了自家的旗舰机上。这也得益于技术的进步,JDI(索尼、日立、东芝合资公司)在LTPS技术上的突破,让更多的旗舰机用上了这项技术,同时,深圳天马微电子集团早在2011年已经投建国内第一条LTPS生产线(第5.5代),代表着中国高端显示行业将打破日韩垄断。LTPS(低碳多晶硅)相比单晶硅而言,在液晶分子的响应速度上更加灵敏,同时也更加省电。http://imgm.cnmo-img.com.cn/cnmo_product/17_500x375/755/ceUaIldKJo8Mg.jpg
iPhone 4开始就已经用上了LTPS技术  NM2+CGS和IGZO其实都是夏普的独家技术,早期搭载在nubia Z5S和nubia Z5S mini上,从技术上来说,普遍认为NM2+CGS和LTPS等级类似,而IGZO则是成本和显示效果的均衡妥协,但是三者都比单晶硅技术要先进。纵观夏普这两项显示技术,NM2+CGS还算被越来越多厂商采纳,但是采用IGZO技术的厂商却屈指可数,基本上都是前几年的机型,小编的印象中,搭载这项技术最新的一款手机也要追溯到魅蓝Note。主要还是因为这几年,伴随着LTPS和NM2+CGS的技术进步,成本降了下来,手机厂商当然首选等级更加高的技术搭载在旗舰机或者中高端机型上。IGZO目前主要在平板电脑等大尺寸电子设备上有所作为,得益于成本和显示效果的平衡控制,IGZO还是能够在部分数码产品中找到自己的定位,用来取代LTPS技术,毕竟大尺寸屏幕面板用上LTPS技术,成本还是不容小觑的。http://img.cnmo-img.com.cn/1310/1309413.jpg
魅蓝Note  还有一些不属于上面小编提到的6种分类之中的技术,例如CABC,这是一种让手机背光源更加省电的技术,勉强也可以划分到显示层,当年的那些2K屏幕横行的年代,CABC技术帮这些2K分辨率旗舰机剩下了不少电。当然,CABC也并不是仅仅用在2K屏幕上,例如魅族MX2,利用CABC技术,可根据屏幕显示的内容调整亮度,可节省20%-50%的耗电量。http://imgm.cnmo-img.com.cn/cnmo_product/22_500x375/252/ce8OoxgFYHDkU.jpg
OPPO Find 7同样采用了CABC技术  总结:以前有很多消费者不明白,为什么一台手机屏幕能够既是LTPS,又是IPS,又是LCD。看完本文之后,各位读者应该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了吧?这三项技术能够并存的,正如2.5D弧度屏幕能够和康宁大猩猩四代保护玻璃并存。不严谨地说,上述6种分类中,从每一种分类中抽出一门技术加在一起,其实是不矛盾的,也就是说保护玻璃采用了2.5D弧度康宁大猩猩第四代保护屏,触控层采用了3D Touch技术,为In-Cell全贴合技术下的IPS LCD屏幕,液晶采用了LTPS迁移方式。  当然,深究下去还是有限制的,例如液晶迁移技术对于OLED阵营是不存在的,另一方面,OLED屏幕在贴合技术上一般只会采用On-Cell技术,其它全贴合技术很少用上,这和材质本身结构有关。当然,反过来则不是了,LCD阵营也有机型采用了On-Cell技术,例如酷派大观4 mini。还是那句话,分清楚了每一种屏幕技术分别作用在屏幕的哪一层结构,基本上就能够略懂销售员在卖场和手机厂商在发布会上说的那些名词,小编也会不定期更新技术类文章,让各位读者能够进一步把握每一种屏幕技术究竟是什么意思,彼此之间区别又是什么?还有它们的作用明显吗?是鸡肋还是实用技术?

血手爱妖精 发表于 2016-2-11 22:45

还真是看不懂!

xc2z888 发表于 2016-2-13 13:28

真是看不懂!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新闻】屏幕术语那么多 这些你真的能分清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