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带你读懂排名数据背后的故事之:手机市占率排行榜有啥猫腻?
在这个笑贫不笑娼的浮躁年代,任何能吸引眼球的东西,就有人去制作和贩卖。数据自然也不免沾染上铜臭味。近两年,大家应该留意到,很多公司都会发布所谓的手机市场市占率排行榜。由于目的不同、操守不一,自然可读性是千差万别。因为之前的工作关系,我对市场研究有一些心得体会,正好趁年前的机会,替各位一一道来。
此文较长,大约会占用你半小时左右的时间。
排行榜中最常见的就是各大电商渠道的日/周/月/年销量榜,然后是国内各类数码网站的手机销量榜。当然,以上两类我我基本不看,因为数据太糙、太次、太可变,所以没有参考意义。
较为主流的,是一些国外调研公司会定期发布的手机市场研究报告。被认可度较高的研究机构有IDC、IHS(现在卖给了Informa)、Counterpoint Research等。
因为这类报告有稳定的数据调研渠道和分析方法,更重要的是,调研公司需要确保报告的第三方公立客观性来体现其研究的价值。所以出于对品牌价值(俗称羽毛)的重视,一般情况下,调研公司报告的内容可信度比前一类排行榜要高。
一份完整的市场调研报告,必须要包括市场回顾与现状、法律法规解读(对国内来讲,就是要说透Government和Regulation这块有哪些可能的坑)、重要产品趋势、主要参与者(对手机来说,就是OEM厂商和销售渠道)的综述,并且还要提供对于未来市场趋势的预测。
随市场研究报告一起发布的,通常会有一个受人关注的副产品,那就是市场占有率排名,包括季度排名和年度排名。
排名数据有销售额(revenue)和出货量(shipment)两个维度。销售额排名对与品牌单机售价高的公司有利,而出货量排名对于各种档次机型都有的公司有利。
调研公司常见的市占率排名,大多两者都有。而购买调研报告的公司,通常会根据自己的需求公布对自己有利的排名。(请记住这点,对后边要讲的故事很重要!)
市场占有率排名的得出,是建立在真实、唯一和可信的数据基础之上的。这里只大概讲一下数据分析的事儿。不提调研的细节,反正大家知道很不容易、绝不是谁花钱多爷就跟谁混就是了。
不管统计哪一个,在收集、整理、分析数据时,都要求统计归口严谨(区分自有品牌和替别家贴牌制造)和数据前后一致(提报数据后,不允许任何更改)。
说了这么多,不如来看一下实际的例子吧:
今年双11的某东销量排行榜
有意思的是,同一个商家出的榜,吃瓜群众常常能看到某500强和某米轮流去“屠榜”
先来某米:
再来某500强
辣么,问题来了:真相永远只有一个。到底谁才是真正的第一呢?
不得不说,这就是黑心平台在忽悠商家和韭菜们、赚取大数据时代的双重利润。
对于不太了解数据分析的普通吃瓜群众来说,会说有黑幕、谁花钱多谁上。但事实上,服务器上真实记录的下单量没有错;错的,只是一个简单的排名问题下边,藏了太多猫腻。
以“刷单”为例。这在各大手机厂市场部看来,是司空见惯的操作。为了冲销量,海军也好、水军也罢,甚至黄牛也有,都可以去做这事儿。说到底,刷单拼的,就是资金实力和组织动员能力呗。反正最后的赢家,是各大电商平台。厂商倒是都可能因为资助刷单的行为,获利降低。
如此这般,诸多下单不付款、买进又退货的操作,平台会不知道?要统计和扣除这样的单量,技术上完全是可以做到的。事情的关键,就在于怎么样赚钱、怎么来。
什么是底线?咱家不知道,也不敢说。删除了做单数,客户和东家都不高兴,严重的还会扣工资、压奖金,so,这事儿不能做;反之,把这部分数据留在总数里,按需取用,你好我好大家好多好;至于唯一不开心的那群消费者,又不会影响到小编的绩效和年终奖,谁会去管它呢?
好了。看了上不了台面的例子,再来看一个上得了台面的吧。
这次就以Counterpoint Research为例。
他家主页是这样的
符合西方人简介的审美观。业务类介绍简单、直接,没有多余的Flash、品牌宣传视频之类。你要啥自己看,没有就换一家去。
他家出版的手机市场报告,常规覆盖中国、印度、美国等热点地区。
从18年1季度起,每季度都在提供不同地区的手机销量排名。
中国的季度报告截图
我个人不是那种不达目的不罢休、任何手段都用的人,所以比较欣赏Counterpoint Research这样的风格。
虽然是在商言商,但也要“诚信为先”,“先做人再做事”。
我看了他家的历史数据,从2018 Q1开始,到2019 Q3,的确是做到了“归口严谨、前后一致”两条。
帖子的最后,来说说调研公司在国内遇到的掣肘,或者说面临的难题吧。
中国经过20多年的高速发展,经济总量有了相当客观的提高。各行各业的发展,要么是了解客户/渠道、了解友商,要么是开疆拓土、开辟新战场,对于市场调研的需求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多的两个阶段了。从2005年前后的导入期开始,国外调研就开始在国内设置分支机构,针对国内客户的需求提供调研报告和咨询服务了。从一开始的一份报告卖五、六万美金,到后来的一个小报告只卖5000人民币,市场调研公司仅仅靠卖报告,已经很难维系高速的发展了。所以,他们必须开设其他的服务项目,比如咨询项目,比如举办收费行业会议,比如推出定制白皮书和代言演讲,等等等等。而白皮书和代言演讲之类项目的中立客观性,就有待商榷了。
我也看到另一个趋势,那就是国内一些大企业出于更好、更深层次地用好调研结果,直接从调研机构招人,设立公司自己的调研部门。可以说,市场调研的理念已经被有意识的国内企业所接受和践行了。
但这也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市场排名“被套路化”。对于有野心、又没有过多原则的公司来说,既然招乙方人员的目的是为了”尽力美化市场份额、为销售服务“,那么他们会不会开足脑筋、串通相关部门一起提供一份无懈可击的市占率答卷呢?答案显而易见了。而调研公司遇上这样的调研和服务对象,想要不被牵着鼻子走,难度甚至比调研一家不懂市场研究为何物的公司大了几何倍!
那么,第三方调研还有意义存在么?
有的。别忘了,无论时代变迁,总是“外来的和尚会念经”。
只是,常规报告卖不了之前的价钱而已。
只是,出现了更高层次的需求而已。
这类需求,就是在品质和设计上的第三方背书。
说直白些,就是“红点奖”和“IF奖”之类的、专坑国内ZF和公司的“克莱登大学文凭”之类的存在。
同前些年那类请洋面孔(主要是东欧白人或者落魄犹太人)来打广告的事儿差不多性质。
但这个话题,已经超出了设立本帖要讨论的市场调研排名本身,也不是我擅长的了。就不再讨论。
结语:
敲黑板划个重点:
一、严肃的市场占有率排名是需要真实、唯一和可信的调研数据支撑的。
二、调研数据必须满足统计归口严谨和数据前后一致两点要求。
三、市场调研的理念已经被有意识的国内企业所接受和践行了,但这导致市场排名“被套路化”。
四、第三方市场调研公司仍有生存空间,但报告价格下滑极多。
五、大多数市场调研公司被迫开展其他相关业务来维持收入,然而此类项目的中立客观性有待商榷。
行业规范一下。能省不少钱 排名更多的是营销用途 camio 发表于 2019-12-25 13:30
排名更多的是营销用途
一方面,你这点对国内公司来说是成立的。
另一方面,全球领先的国外企业多半有买报告了解市场的习惯。
在他们看来,形而上的排名只是一种参考信息罢了…… 拜读完了
拜读完了!
难得的干货和较真,一字不漏的看了两遍。G大是扒业内人的皇帝新衣。
大家都知道排名是任人打扮的娃娃,都说自已的娃儿乖。
做为商业行为,屁股决定脑袋,拿钱吃饭做吹鼓手的团队,大V帮凶海军之类不要太多。
在排名上有两个关口,一个是数据收集窗口,刷单算不算?怎么准确的收集是否刷单,让经销商提前打款压货算不算?退货数量有没有罗列进去?
第二是数据分析的客观性和时效性,采集后的数据怎么优化出来,让金主爸爸看着开心。让韭菜们知道格老子天下第一。
目前包括中立的第三方,在第一个关口已经卡住了,因为你难以拿到第一手的数据。没有人原意把内裤拿出来让人打脸。
过家家就好了! 这种当然有用钱买位的成份的,
什么值得买那里文章位置都是明码标价的 晓晓就好!刚买啥,还不是继续买啥。排名有啥用! 2秒东最恶心了。他的排名能有节操吗?水军的至高点就是自己做水军。谎言说一千遍的世界还有什么是可信的。这个世界诚信应该排名第一。 版主牛啊,花了多少时间写这? 基本买东西不看排名。
看自己在乎的功能,价格能不能接受,再考虑下牌子。
很不负责的说一下,我一直认为所有排名都是充值结果。当然,像CPU天梯图这种,稍微例外一点点。 sunboo029 发表于 2019-12-25 16:01
拜读完了!
难得的干货和较真,一字不漏的看了两遍。G大是扒业内人的皇帝新衣。
大家都知道排名是任人 ...
感谢认真回复。完全是看不过去,写下一些讲解的文字来唤醒下普通用户罢了。
不认同“扒业内人的皇帝新衣”这句,是因为,我曾经从事的职业,跟他们做的事儿是完全不同的。
正因为在天朝,谈诚信过于奢侈,才愈发显得诚信的可贵。 拜读完毕,给后续换机一个大的参考方向。{:1_323:} 很不错,干货多多 现实是,只能看破不说破,在过五天,反正我也是被小康的人了,也被平均了,打落的牙齿往肚子咽,谁都知道怎么回事。 顶认真的人。赞! 排行榜就看看好了,谁还当真啊
国内各种排行榜有多了去了,哪个不被人诟病啊
包括大学排行榜、县市经济排行榜、、、、、、 安卓只用原厂原生系统的。没这么多烦恼。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