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nkPad P1 Gen 3评测下篇:举一反三
本帖最后由 song_1118 于 2020-12-30 09:28 编辑续言
上篇对ThinkPad P1 Gen 3(下文简称为P1G3)的外观进行了简介,同时对其进行了日常维护级别的拆解,得出的初步结论是:超轻薄努力的P1G3,其机体结构对于进行日常维护非常友好,拆装简单易行。
同时发现,对于出厂无预装广域网卡的机型,官方无预置天线和SIM卡槽,用户想自行加装非常不易;而且,空置的M.2广域网卡槽,也不支持安装M.2 SSD使用,无法利用,有点遗憾。
P1G3的外观,在展开后的正面一眼看去,是非常正统庄重、严肃认真的ThinkPad笔电风格。
机体
P1G3企图轻薄而兼顾性能的机体,屏轴依然可以实现180度展开,展开屏幕上盖时,屏轴转动所需的力度,给笔者的感觉非常舒适:既可以任意角度平稳停住,又无需双手大力操作。
不过,为了追求轻薄,P1G3的屏轴使用了下沉式设计,其横向长度几乎贯通整个机身后部;
而P1G3的散热排风口,被安排在机身后部,正对着屏轴的方向排出,这使笔者对其散热效能有点担忧,后文对此会进行实测。
P1G3屏幕上盖部分使用的材质,上篇中有提到,是碳钎维复合塑料,从而保有不错的强度,对其进行大力扭曲才会有明显变形;所以,在日常使用中,屏幕难以因为上盖严重变形,而出现显示波纹。
P1G3机身框架采用的是镁合金,硬度高刚性好,无论是双手分别在机身对角线大力扭曲、还是单手握持掌托一侧移动,P1G3的机身都肉眼难以看出有变形,也听不到有机体轻微变形发出的异响。
端口
机身轻薄的P1G3,端口数量和种类并没有过分弱化。右侧拥有标准SD读卡器和双USB-A端口,两个USB-A之间保持了适当距离,就算同时插入两个USB设备,也不会感觉空间紧张。
而左侧拥有双雷电3和标准HDMI端口,可以实现同时连接三个外部显示器;雷电3在兼顾USB-C设备的同时,还可以连接更高速的雷电外设。
遗憾的是P1G3没有内建有线网卡RJ45端口,所以官方通过配备USB-C转RJ45的转换线来进行弥补。
键鼠
尽管P1G3的C面空间足够,但由于机身厚度所限,为了确保机身两侧端口的容纳空间,P1G3无法拥有数字小键盘。
笔者经过持续约2小时的文字输和日常操作,对其键盘和双指点杆系统的评价是:其布局、键馈、指点杆操作的舒适度,在笔电界中依然属于优秀之列,还算能保有ThinkPad键盘的名誉。
不过,笔者必须要说的是:明显不如ThinkPad P71----而且并不是P71带有数字小键盘的缘故,而是轻薄之下,必有轻薄之情。
屏幕
P1G3官方数据中,可选用的屏幕有如下四种:
本台P1G3的屏幕是第3种:15.6吋16:9 3820x2160分辨率、支持杜比视界HDR,广视角178度、广色域100% adobe,亮度最高可达600nits、对比度可达1400:1----是可选4种屏幕中亮度最高、视角最广的。
使用AIDA64查看屏幕面板信息,官方编号为LEN4185,厂家型号为MNF601EA1-2,经查询资料,此屏幕面板在ThinkPad T590、Lenovo Legion Y740Si曾有选用,由具有TCL背景的CSOT(华星光电)出品,大批量采购的成本笔者推测为$65左右一片。
上篇说到,P1G3此屏幕,官方出厂已经有通过X-rite PANTONE认证校准;出厂预装的Windows 10操作系统中,也有预装X-Rite色彩助手,可以方便调用多个预制或自定的色彩配置,默认开机自启动----笔者第一次进入预装系统,联上网络之后,即提示有更新:
测试时,笔者保持了X-Rite色彩助手开机调用的默认配置文件不做处理,并关闭了X-Rite色彩助手,然后使用SpyderXElite进行测量。
使用SpyderXElite实测结果如下:
色域----为100%的sRGB、99% 的AdobeRGB、95% 的P3和95% 的NTSC----非常优秀的成绩,其中Adobe距离官方标称的100%差距为1%,可以算是笔者测量上存在误差;
色调响应----得到的实测曲线,基本上位于光度1.8和2.2曲线之间,表现有所欠缺;
灰阶----在20~80范围内,能保持在6650开尔文左右,属于优良;
亮度与对比度----测量得到最高亮度为620.4nits,此时对比度为1720:1;两者均高于官方标称的600nit/1400:1,表现不错。
色彩亮度均匀性----实测结果四种亮度之下,DeltaE最高值仅为2.8,色彩亮度均匀性的表现非常不错!
亮度均匀性----实测结果四种亮度之下,亮度差距最高值仅为9%,和上面色彩亮度均匀性的表现一样优秀。
色彩精度----实测色彩精度DeltaE均值为非常优秀的0.91,仅有一个4D超过2为2.15。
最后,SpyderXElite对于此台P1G3的屏幕,色域和对比度方面,给予了最高的5星评价;
在亮度均匀度、色彩均匀度和色彩精确度方面,三者给予了4.5星评价;色调响应和白点方面评价要低,分别是3星和4星;
就笔者而言,此台P1G3的屏幕,可以算入非常优秀的范畴,特别是亮度、色域、色彩精度和屏幕均匀性上,非常令人满意。
笔者还特意使用51nb WinPE系统启动,发现就算在没有X-Rite色彩助手调用色彩配置文件之下,肉眼观看的效果同样非常出色,其广视角效果也没有问题。
同时,经实测在阳光直射之下,除了高亮度的加持之外,其表面似乎还有一定的防眩效果,所以依然可以保持不错的可用性。
综上,此台P1G3的屏幕,对于特别看重广色域高色彩精度的图像处理作业来说,是非常称职的;不过其屏幕刷新率,只有常规的60Hz ,对需要高帧速的电竞用户来说,有点遗憾。
CPU
本台P1G3不属于定制机型,MTM为20TJ-S07300,使用了Intel WM490芯片组,采用的CPU是intel Core i9-10885H,同门同系之下,其理论性能,仅次于同样是8核16线程的i9-10980HK;再加上使用AIDA64的查看CPUID,显示其PL1为56秒90W,LP2为2.44毫秒135W,使笔者对其性能表现十分期待。
然而,笔者实测结果如下:
在Cinebench R15多核性能测试中,实测其得分为1461分,强于Lenovo Legion Y7000P上的i7-10750H、ThinkPad P73上的Intel Xeon E-2276M,但居然不如DELL Precision 7750上的i7-10875H,也不如DELL Precision 7740上的i9-9980HK;
在单核性能方面得分为203,高于Lenovo Legion Y7000P上的i7-10750H和ThinkPad P73上的Intel Xeon E-2276M,不如其他两者。
在Cinebench R20测试中,多核性能得分为3025,仅高于ThinkPad P73上的Intel Xeon E-2276M;单核性能表现要好,得分为501,仅次于DELL Precision 7740上的i9-9980HK。
在使用Cinebench R15多核性能50次持续循环测试得分曲线的比较中,P1G3上的i9-10885H的性能发挥原形毕露:最高得分为1467.46,最低得分为1378.88,平均得分为1417.93,仅高于ThinkPad P73上的Intel Xeon E-2276M。
这样看来,P1G3上的i9-10885H的性能,应该是没有正常发挥。
为何如此?笔者在下面的压力测试和温度测试环节,会对此进行研究。
GPU
P1G3是双显卡机型,可以在BIOS中对其进行设置为双显卡或独显模式运行;其中Intel CPU集成的UHD显卡无需笔者多说,重点当然是在独立显卡之上。此台P1G3配备的独立显卡是NVIDIA Quadro T2000,有着128bit 4GB GDDR6显存:
其理论性能,在NBC移动显卡综合性能排行榜中,位于GTX 980笔电版和GTX 1650Ti移动版之间。
使用3DMark基准测试软件对其进行测试,得到的显卡分数对比如下图:不如Lenovo Legion R7000上的GTX 1650Ti,很接近Apple MacBook Pro 16上面的AMD Radon Pro 5500M的表现。
使用VRMark基准测试软件对其进行测试,得到的成绩对比如下图:同样不如Lenovo Legion R7000上的GTX 1650Ti,但比Apple MacBook Pro 16上面的AMD Radon Pro 5500M好一点点。
NVIDIA Quadro T2000是专业显卡,所以其专业图形性能才是重心所在。
使用SPECgpcViewperf 13基准测试软件,对其双显卡和独显模式下的性能进行测试,得到成绩对比如下图:其双显卡模式下总分,已经超过Apple MacBook Pro 16上面的AMD Radon Pro 5500M,独显模式之下,总分非常接近ThinkPad P71上面的Quadro P5000。
使用SPECgpcViewperf 2020基准测试软件,对其双显卡和独显模式下的性能进行测试,得到成绩对比如下图:同样是双显卡模式下总分高于Apple MacBook Pro 16上面的AMD Radon Pro 5500M,独显模式之下更好。不过,总分距离当下移动版专业显卡的亚军、DELL Precision 7750上的Quadro RTX5000,还是很远,只有不到46%。
存储
此台P1G3安装的两条内存虽然是DDR4-3200,但在官方BIOS之下,只能运行在2933MHz状态。
使用AIDA64的缓存和内存基准测试模块,对P1G3在双显卡模式和独显模式分别进行了测试,得到的结果如下图:左边是双显卡模式,右边是独显模式,可以看出两个模式下,得分稍有差异,但基本可以无视。
此台P1G3出厂预装的硬盘,上篇已有说明,是三星PM981a 1TB,其性能测试结果网上很多,笔者没有做单独测试,相信P1G3对其性能发挥应该中规中矩,不会有什么意外之处,在下面的PassMark性能基准测试中,也可见一斑,就此略过。
整机
使用PCMark 8对P1G3进行整机综合性能测试,得到的结果对比如下图:
双显模式下的总分,略低于Apple MacBook Pro 16(配置为i9-9980HK+UHD630+AMD Radeon Pro 5500M双显),但独显模式下的总分反超很多,非常接近Lenovo Legion R7000(配置为Ryzen 7 4800H+GTX 1650Ti);
虽然独显模式下的总分,还是不如DELL Precision 7750(配置为i7-10875H+Quadro RTX5000),但在Home和Work的子分数,已经高于DELL Precision 7750,只不过在Creative子分数上,被7750凭借RTX 5000显卡超过很多。
使用PCMark 10对P1G3进行整机综合性能测试,得到的结果对比如下图:
对比结果P1G3都表现更好----双显模式下的得分就已经压制住Apple MBP16和Lenovo Legion R7000,独显模式之下的得分,除了对图形性能比较有要求的Extended之外,P1G3距离7750的得分不太远。
笔者依据境外网友的要求,使用了UserBenchmark基准测试软件,分别对其双显卡和独显模式下的性能进行测试,得到的结果如下两图:
可见双显卡模式和独显模式之下,多种基准软件的测试,都表明综合性能确实有较大差异。
同时也能看到,P1G3的最大性能短板就是显卡。
使用专业图形综合性能基准测试软件SPECwpc 2.1,对P1G3进行测试,得到的结果和对比如下图:
P1G3无论双显还是独显模式,都全面超过笔者已经使用三年的主力机ThinkPad P71(配置为i7-7820HQ+P5000),虽然在大多数子分数上和DELL Precision 7750差距不小,但总分的差距似乎不是很多。
使用专业图形综合性能基准测试软件SPECworkstation 3.04,对P1G3进行测试,得到的结果和对比如下图:
得分同样全面胜出ThinkPad P71,部分子分数能高于7750,但总分低于7750不少。
临近测试结束时,收购了出品3DMark和PCMark的 Futuremark的UL,对笔者推送了其最新基准测试软件UL Procyon,其直接使用了UL的招牌,看起来有什么新花招。
这个UL Procyon要求比较高,要求安装Adobe 的相关软件,用以对PC的图形性能进行综合测试。
使用其对P1G3进行的测试,UL Procyon Photo Editing(图像编辑)得分为6224分:
UL Procyon Video Editing(视频编辑)测试无法完成,笔者使出了浑身解数,并和UL技术支持联系,依然无解(笔者多台笔电,只有一台能完成UL Procyon Video Editing测试)。
最后,看看PassMark PerformanceTest 10.0对P1G3的测试成绩又如何。
笔者选取了自有的DELL Precsion 7750、MSI WT75测试成绩作为参照,同时在PassMark在线数据库中,选择了同样采用i9-10885H+NVIDIA Quadro T2000的DELL Precision 7550和5550各一台作为参照,再加上双显卡和独显模式下P1G3的成绩,一共就是6个成绩进行对比。
PassMark CPU得分对比如下图:可以看出P1G3的i9-10885H的性能发挥,和5750和5550差不多,同样低于DELL Precision 7750上面的i7-10875H。
PassMark 2D得分对比如下图:P1G3独显模式之下,其2D得分和DELL Precision 7750、MSI WT75差不多,大大高于双显模式之下的自身、7550和5550。
PassMark 3D得分对比如下图:P1G3独显模式之下的得分,不如7550,只有WT75的56%、7750的44%。
PassMark 内存得分对比如下图:P1G3和7550、5550的表现差不多,不如能正常以3200MHz运行的7750,也不如WT75以2666MHz运行的ECC内存。
PassMark 硬盘得分对比如下图:无需多解释,因为P1G3使用的三星P981a,在跑分上一贯优秀。
依据以上,PassMark给予的总分对比如下图:P1G3独显模式得分为7141,在对比机型中排名第三,双显模式得分为3877,排名倒数第一。
功耗
从上面多种测试来看,P1G3和Apple MBP16、DELL Precision 7550、5750这样追求轻薄的机型一样,在不能采用顶级性能显卡的同时,其CPU性能也受到压制。
上文有说道:“使用AIDA64的查看CPUID,显示其PL1为56秒90瓦,LP2为2.44毫秒135瓦,使笔者对其性能表现十分期待。”但实测结果使笔者大失所望。
那么,P1G3对CPU和GPU的功耗设定,实际上到底是如何的呢?
首先,笔者使用AIDA64的系统稳定性测试模块中的Stress FPU,对P1G3的CPU进行了长达220分钟的持续压力测试,得到的结果如下图:
从上图和其他笔者没有发出的连续截图,可以看到:
1.CPU功耗峰值为96.6瓦,在测试开始的瞬间出现,然后马上下降到60多瓦,但此时温度不到90摄氏度,运行频率最高近4.8GHz
2.CPU功耗均值为63.4瓦,CPU温度均值为81摄氏度,温度峰值在开始的1分钟之后,为94摄氏度,运行频率均值为3.2GHz左右;
3.如果HWiNFO64的记录数据有效的话,此测试中整机功耗峰值为116.3瓦,均值为84.5瓦;
4.结论是P1G3的CPU的压制,似乎是通过温度墙来实现的,温度墙似乎是设置在81和94摄氏度,但并不是说温度低于81摄氏度,P1G3的CPU就能平稳运行在LP1的90瓦----在大多数时候,它会稳定运行在62瓦左右,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温度到达94摄氏度,P1G3的CPU会立马开始降频降耗,最终长时间的压力测试之下,保持着81摄氏度的状态。
接着,看看使用FurMark对独显状态下的GPU进行长时间压力测试,又将如何。
在70分钟的压力测试结果如下图:P1G3的NVIDIA Quadro T2000波澜不惊,自始至终,其温度在50在摄氏度左右,功耗在35瓦左右,整机功耗峰值为133.2瓦,均值为95.9瓦。
总之,毫无乐趣可言,不折不扣的Max-Q显卡的常规受限水准。
最后,笔者使用Stress FPU+FurMark进行了长达120分钟的双压力测试,得到的结果如下图所示:
1.GPU的温度均值到达了61摄氏度,而CPU的温度峰值为98摄氏度,均值还是为81摄氏度;
2.GPU的功耗均值和显卡单压力测试是一样,依然为35瓦左右,而CPU的功耗均值为48瓦左右;
3.不过,CPU的功耗并不是平稳状态,它在35瓦和62瓦之间,不断反复挣扎;
4.当CPU功耗是62瓦时,温度为94摄氏度运行频率在3.1GHz左右,当在35瓦时,温度为72摄氏度运行频率在2.3GHz左右;
5.与此同时,CPU的PL1,也在在35瓦和62瓦这两个值中反复,时间间隔约为80秒钟左右;
6.如果HWiNFO64的记录数据有效的话,此测试中,整机功耗也是同步的、不断在98瓦和127瓦这两个值中反复;
7. 经过笔者仔细观察对比,发现P1G3的策略是如此的:在长时间的压力测试之下,当CPU的温度低于94摄氏度时,PL1力图保持为62瓦,其在94摄氏度左右时,大约能坚持运行80秒左右,就会断然采用PL1猛降到35瓦的方法,当温度回到72摄氏度时,PL1再恢复为62瓦,如此不断反复。
温度
笔者在以上三个依次进行的压力测试进行时,使用红外线测温仪,记录了多张P1G3的机体外表、电源外表的温度。
测试时室温时比较低温的10摄氏度。在这样的环境下,P1G3的电源外表温度没有超过37摄氏度,笔者觉得,就上面三个压力测试记录的结果来看,此台P1G3配备一个135瓦的电源就足够了,标配170瓦的电源实在有点浪费。
P1G3的C面温度图如下,由于室温为10摄氏度的缘故,掌托温度没有超过19摄氏度,最高温度点为靠近屏幕的C面中央位置,达到41.8摄氏度,键盘中央温度为33.1摄氏度。
P1G3的D面温度图如下,掌托下方依然良好,但D面中央靠近后方的一片区域,都在40摄氏度以上,最高点达到48.1摄氏度,依据之前的拆机图,此部位应该是P1G3独立显卡的供电部位。
如果是室温为20摄氏度,或者换成笔者之前在夏天对DELL Precision 7750进行残酷测试时的、室温最低为28摄氏度的环境下,P1G3的温度表现,肯定不能如此“清凉”了。
噪音
除了CPU性能没有良好发挥,笔者对P1G3的散热噪音也很不满意。
在低负荷状态下,基本听不到P1G3散热风扇的声音;
在中等负荷下,P1G3的散热风扇发的声音就比较明显了,但不至于无法忍耐;
到了全速运行时,根据HWiNFO64的记录,P1G3散热风扇有着近4900RPM的转速,其发出的声音声压不低,而其音频频率很不讨人喜欢,和官方宣称的“鹰翼”---猫头鹰的“鹰”,保证散热的同时像猫头鹰飞行一样静音,完全对不上号,倒是有点像远方传来的“鹞”式战斗机垂直起飞时的声音……
续航
P1G3的电池为80瓦时,其续航时间,官方是如下标注的:
电池续航测试最长时间:MobileMark 2014: 15.9 小时,MobileMark 2018: 12 小时。
电池续航时间,会因硬件配置,设置,使用情况和其他因素而有很大差异。
由于时间关系,笔者并没有对P1G3的电池续航进行全面测试,只使用了PCMark 10对其进行了一次测试,结果如下:双显卡状态下、屏幕50%亮度,PCMark 10应用程序电池续航测试成绩为8小时24分。
P1G 3电池充电时间,官方是如下标注的:
支持快充,使用135瓦电源,一小时可以从0%充置80%。
以上所言,应该是指关机充电。笔者实测时如下:
使用标配的170瓦电源、开机闲置、屏幕最低亮度保持不关闭、电源最节能,从5%开始充电,显示完全充满需要2小时30分钟。
评价
此台P1G3笔者于10月20日开始测试,12月3日结束测试,但实际测试加使用的时间,算来断断续续大约是三周左右,所以,本次评测难免有所不周之处。
就目前而言,笔者所认为的P1G3的优缺点,在文中都已经提及,结尾不再一一明确列出。
笔者就以下几句话,作为最终评价:
1.此台ThinkPad P1 Gen 3的屏幕表现非常不错,亮度是笔者目前测试过的机型中的最高者;
2.ThinkPad P1 Gen 3的性能和扩展性,虽然比不上DELL Precision 7750,但键盘鼠标的舒适度,绝对要好不少;
3.ThinkPad P1 Gen 3的性能好于Apple MacBookPro 16,如果不是一定需要正版MAC OS,绝对要选P1G3;
4.ThinkPad P1 系列历经三代,除了CPU性能升级之外,几乎没有什么长进;
5.ThinkPad P1 下一代,应该对对标的“假想敌”,会继续“跟进”,但四个雷电4加16:10屏幕,并不一定指日可待。
这,就是,本文副标题“举一反三”的来由。
加分,撒花,鼓掌,支持!!! 评测很专业、客观,可惜机器买不起。 看来ThinkPad P1 Gen 3散热表现尚可,看来P15会更好,期待song版的 P15 GEN1的评测下篇 好文章!顶起来
好文章!顶起来! 支持 谢谢宋版的精彩测评。 看来P1没有正常发挥八核实力,至于显卡,从测试数据看来也实际是maxq,功耗限制在35W
也算意料之中,从隐士一代开始都是maxq,手持一代隐士,表示显卡不maxq确实压不住
thankdad 发表于 2020-12-29 20:55
看来P1没有正常发挥八核实力,至于显卡,从测试数据看来也实际是maxq,功耗限制在35W
也算意料之中,从 ...
14nm下的八核要长时间跑满那得85-90w功率的散热水平,目前也就有些游戏本风扇起飞模式能跑的比较充分,不知道P15的散热能不能做到这点
我手上的第二代也是很快就过热降频,不过确实没有苹果的几秒钟就降那么惨 本帖最后由 and250 于 2020-12-30 07:43 编辑
16:10我觉得有希望,4雷电希望不大,如果全靠c口而进一步减少其他接口那无异于自废武功,本来ThinkPad卖点之一就是接口丰富,非得走xps和苹果路线估计销量不会好
不过下一代10nm处理器据说原生支持雷电和usb4,如果不需要外挂模块的话,c口最好一边一个,现在有时候转个方向充电器要重新绕线感觉比较烦
性能看来还是跟游戏本和厚工作站有差距,毕竟风扇规模摆在那里,又是屏轴出风,我有点好奇单烤cpu同条件下跟P15v相比怎样
或者有谁同时持有第二代和第三代,跑跑看9980和10875以及10750的差别 忙中出错:之前这篇文章中图表中的文字“P1G3”,全部错误打成“P15G1”了----因为我同时正在写P15G1评测的下篇;
刚才已经修正过来了。 好文章,评测太细致了,还是更喜欢p15多一些 heimahei 发表于 2020-12-30 10:01
好文章,评测太细致了,还是更喜欢p15多一些
我的评测文章,一般不会是新闻概览和宣传炫耀,而是朝说明文+记叙文+参考文的方向努力,并且由于篇幅太长,喜欢连载(因为一篇文章图文超过200张+4万字的话,大部分读者没有耐心的)。
实际上,就算分为上下篇,图片也只是100张左右,文字1万左右,已经失去很多喜欢”短平快“和只看视频的读者了。 and250 发表于 2020-12-30 07:41
16:10我觉得有希望,4雷电希望不大,如果全靠c口而进一步减少其他接口那无异于自废武功,本来ThinkPad卖点 ...
P1G2, I9-9880H, 32G,T2000, 1080P,cinebench跑第一轮3030cb 这种轻薄本就不要纠结风扇噪音啦
想要安静,低压u才是这种拍扁散热模组的最终归宿
标压u起飞太正常不过了,要标压还得买P15才用的清净吧
要么轻薄起飞,要么厚砖清净 已有MBP 2016,所以暂时不考虑P1 了,但是确实散热比MBP 强多了 宋版的文章还是很详细的,值得反复阅读。继续啊,别停。 宋版每次推出的测评,资料详实,数据全面,行文逻辑清晰!而且tp历史信手拈来,全文具有对当今大厂笔电流行趋势的横向把握,又有对tp历史沿革的纵向分析,涨知识了。 来看屏幕 1byte 发表于 2020-12-31 11:42
宋版每次推出的测评,资料详实,数据全面,行文逻辑清晰!而且tp历史信手拈来,全文具有对当今大厂笔电流行 ...
多谢盛赞!
希望我之后的文章,能依然不愧对这样的高度评价!
将来如果能将评测做成视频形式,我也想能做到这样,但是文字的力量和视频的力量,对人脑维度上的冲激,不好统一。 精彩评测,难得精品! 一如既往的死脑筋做下沉式!真丑,接口少,散热差!
能否把大蛇实验室关闭,让火鸡去设计!
P1 Gen4已经大量上市了,16寸并且是16:10比例,宋版预测准了^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