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g_1118 发表于 2021-1-30 13:08

技嘉Aorus AERO 17笔电RTX 3080版评测连载1:傲睿之士?

本帖最后由 song_1118 于 2021-1-30 13:10 编辑



前言
在四天前(1月26日)早上,笔者微信收到英伟达(NVIDIA)消息:GeForce RTX 30系列笔记本即将发售。打开细看,在当晚有三台配备GeForce RTX 3080笔电可选,分别是ASUS ROG冰刃5双屏版、技嘉AERO 17和微星GE76,三者价格都有逐一标注,英伟达和这三家在此阶段的亲密关系可见一斑。


笔者立刻按图索骥,在京东和淘宝一番查找对比,鉴于价格都在人民币两万以上,最后还是选择在京东下单购买。
其实,对于ASUS ROG兵刃5双屏版,在收到英伟达消息之前,笔者已经因为其独家首发AMD R9处理器的缘故,早已经在京东预约了。
1月26日22:00,预约的ASUS ROG兵刃5双屏版开始接受下单,总计39个预约作为其中之一的笔者,硬是没有抢到,可见AMD R9-5900HX供货目前严重不足。
于是回过头来,购买了采用intel Core CPU的技嘉AERO 17和微星GE76,两台合计的价格,居然只比ASUS ROG兵刃5双屏版一台的价格稍多……


微星GE76预计今天送达,而技嘉AERO 17已于昨日下午送达。
昨晚临时加班开箱拆机拍照,今早最快速度编辑图片文字,发出此文。
在开始正文之前,附上此台技嘉Aorus AERO 17的相关资料如下。
技嘉:技嘉科技,英文是Gigabyte(直译是千兆字节),台企,1986年创立,以主板、显卡起家,现在经营范围蔓延到家用、商用、电竞、云端等多个领域。
AORUS:技嘉旗下品牌,其中包含笔电,直译是“主动脉”,官方启用了“傲睿士”中文名称;
AERO:技嘉笔电新系列,直译是“飞行、航空”。


笔者购买的是技嘉Aorus AERO 17 HDR YC,其具体配置,和同上市的、采用RTX 3070的Aorus AERO 17 HDR XC进行对比,差异不大,只有CPU和GPU不同,如下图所示:




开箱
技嘉Aorus AERO 17 HDR YC(下文简称为AERO 17)的外箱为棕黄色,其正面在左上角标注GIGABYTE,再无其它,非常简单。


外箱背面同上左上角标注了GIGABYTE,但其下方,多了一张后贴上去的黑底白字“傲睿士“贴纸----难道这才是外箱正面?
右下角有UN3481警告标签,说明内装设备内置电池,设备并不是和电池分开放置的。


外箱一侧有此台AERO 17相关信息的标签:


打开外箱,露出了带有黑色提手的橙色内箱:左GIGABYTE,右AERO,没有AORUS傲睿士。


提出内箱一看,原来只有上下两面的是橙色,其他四面都是黑底,也标注了GIGABYTE和AERO:


内箱俯视图:


内箱右侧有intel inside,如果AERO 17有AMD CPU版本的话……


内箱左侧是此台AERO 17相关信息,同时还有中国能效标识,1级能效,典型能源消耗值为240.5kWh,此处又出现了一张黑底白字的“傲睿士“贴纸。


内箱封箱贴纸:


封箱贴纸带有防拆防伪机能:


内箱展开,左边是黑色泡棉防护之下黑色袋装的AERO 17本体,右侧是附件盒。


附件盒中内容如下从左至右依次是:保修卡、快速指南、电源和电源线。


保修卡、快速指南两者背面再次出现了黑底白字的“傲睿士“贴纸。


此台AERO 17的电源型号为A17-230P1A,19.5V*11.8A=230瓦,群光出品。


包裹AERO 17本体的黑色袋上标有白色AERO。



外观
从后侧俯视AERO 17的A面,上部中央有AERO徽标,下部有菱形条纹。


AERO徽标为银色阴文雕刻,质感不错。


在机身后方中央也有AERO徽标,同样是阴文雕刻,但改成了银色金属板之下的黑色。机身后方除了散热排风口,无其他任何端口。


机身后方略带弧度,笔者感觉这设计略失锐气。


换个角度观看,其A面菱形条纹的在外部光照之下的光影效果不错。


AERO 17的正面,无任何接口。


AERO 17的底部(D面),巨大的散热通风格栅占据了约一半面积。


底部下方中央的标签标注的MFG:2021-01,说明此机为2021年1月份出厂,标签下有一矮矮的脚垫,标签右侧又出现了黑底白字的“傲睿士“贴纸。


除了底部下方中央标签下方的脚垫是矮矮的,下方左右两角的脚垫的高度看起来差不多,脚垫一侧是扬声器格栅。


底部上方左右各一的、位于散热通风格栅一侧的脚垫,高度稍高。


AERO 17左侧的端口,从左至右依次是:散热窗口、RJ45有线网卡端口、SD读卡器、USB-A 3.2.1、3.5mm音频输入、3.5音频输出、USB-A 3.2.1。


AERO 17右侧的端口,从左至右依次是:USB-A 3.2.1、雷电3、miniDP1.4、HDMI 2.1、电源接口、散热窗口。


展开AERO 17屏幕上盖,屏幕和键盘之间有一黑色防护布保护。


这块黑色防护布并不是其他笔电常采用的无纺布,可以长期使用,用来屏幕的擦拭清洁,技嘉这个细节做的不错。


展开屏幕上盖的AERO 17正面图,看上去很美。


为什么说很美呢?因为其屏框非常窄!上左右三边都是窄边框,宽度仅为3 毫米。


下边框就不是窄边框了,不过看上去也还算好,或者说为将来采用16:10的屏幕预留了空间……


下边框右侧标注了AERO 17的屏幕,通过了X-Rite™ Pantone®校色认证,其实际效果,有待测试。


屏框下方中央标注了AERO,靠近此部位的C面有着摄像头和电源按钮,摄像头带有物理遮挡开关,摄像头左右两侧还有阵列式麦克风。


C面靠近屏幕一带,是贯穿了整个C面的通风格栅:


AERO 17的C面俯视图:带有数字小键盘的6行键盘,官方宣称采用了GIGABYTE Fusion技术,不仅键盘背光更亮、色彩更鲜艳, 敲击手感更显扎实, 全局可宏化功能,其实际效果如何,下文将会实测。


掌托右侧贴纸,标注各种美好功能。


掌托左侧贴纸,Intel Core i9 + NVIDIA RTX STUDIO,还有技嘉笔电MIT。



拆解
按照笔者惯例,开始维护级别的初步拆解。AERO 17的拆解从底部开始,其锁定螺丝为梅花内六角螺丝。


需要注意的是,官方对其中两颗螺丝,采用了拆机检测黑色贴胶,并不是普通易碎贴纸,不能使用电吹风加热的方式无损取下。


不过,笔者为了第一时间了解AERO 17的内构、并及时分享给读者,当然是义无反顾拿出51nb 8周年纪念版拆机螺丝刀,开始对其进行拆解。


AERO 17的底部维护仓盖,由四周12+中央2=14颗梅花内六角螺丝锁定,很容易就可以取下,并且14颗螺丝规格一致。


底盖的取下也很轻松,无需塑料撬片,只要注意小心操作,特别是机身后方,不要损坏了塑料卡楔。


底盖内部一览:粉红色的是对应主板部件使用的的散热硅脂,散热通风格栅有覆盖金属防尘网,除了前部4个,其他螺丝孔位都有采用防静电积累的安全设计。。


取下底盖的AERO 17的底部内部一览图,可见总计有两风扇4热管。


底面右上角(对应的是C面左上角)是CPU散热风扇,有三根热管连接。


底面左上角(对应的是C面右上角)是GPU散热风扇,同样连接了三根热管。


位于CPU下方的是对置式双内存插槽,再下面是双天线的M.2 2230无线网卡。


右侧CPU散热风扇下方有一M.2 2280 SSD,右下角圆形物是扬声器。


底面左下角有第二个M.2 2280 SSD,旁边是另一个扬声器。


内存是两条Sk hynix DDR4-3200 32GB,合计64GB;
硬盘是两个1TB,型号为ESR01TBTLCG-EAC-4,笔者之前没有用过。


底面下方是电池仓,采用线缆方式和主板接口连接。取下电池需要松开3颗螺丝,无卡笋和双面胶,操作轻松。


AERO 17采用了99Wh大容量电池,这是登机许可的极限。其型号为GAG-N4A,标定为15.2V/6514mAh,充电限制电压为17.4V,额定容量为6200mAh。由胎气神基科技出品。


由于其投影面积较大同时厚度偏薄,背面采用了金属薄板进行加强。


取下左下角的M.2 SSD和电池之后,可以看到SSD下方的主板BIOS纽扣电池:


其他细节:AERO 17的两根无线天线,被安排在靠近左右屏轴的机身底部,其信号收发质量,令人有点担忧。


左侧端口附近的主板上有标注AMI-Aptio NB 2006 BV 54 8366的贴纸。


右侧端口位于子卡,通过两根排线和主板连接。


位于电池仓中央的集成指纹的触摸板:


机身后方主板的局部图:


CPU散热风扇的一颗固定螺丝,使用了上文所言的同样的拆机检测黑色贴胶:


GPU散热风扇这边也同样如此安拍,官方用心良苦。
不过,笔者在性能测试完成之前,一般不会去拆装散热部件,以免影响出厂状态时的散热机能,最终影响测试结果。


笔者对AERO 17的维护级别的初步拆解一览图如下:
合计拆下来的部件,就是底盖、内存、硬盘和电池,以及19颗螺丝,整个拆装过程,非常轻松。其他地方目前无需也没必要拆解。


傲睿
在上文开箱、外观环节中的图片上,多次看到在产品、包装和附件上,有明显是后期补贴上的、黑底白字的“傲睿士“贴纸,说明至少在中国,官方在实销AERO产品上,有在追加宣传中文品牌“傲睿士“的行动。
但在目前的官方网站上,显示的却是:最新上市采用NVIDIA GeForce RTX 30系显卡的四款AERO,并不再和之前的型号一样,在型号前面有使用“傲睿士“一词:


据此,笔者认为官方在产品名称的本地化上,出现了策略上的犹豫不决和反复。
到底是使用Aorus AERO?还是使用傲睿士AERO?或者干脆使用全中文的傲睿士飞行?
当然,这对于笔者来说都不是问题,只希望能够简单明快方便记忆。


行文至此,图片已达70张之多,按笔者惯例本文结束。
之后,笔者会马上加班加点对AERO 17进行全面测试,看看这技嘉傲睿士飞行17吋笔电,采用最新最强的NVIDIA GeForce RTX 3080显卡之后,其性能发挥,能否在骄傲的RTX 3080+酷睿CPU的加持下,真正傲睿。
敬请期待!

tokyabby 发表于 2021-2-17 06:47

配置挺高的,就是看起来,还是蓝天系的既视感。期待下一部评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技嘉Aorus AERO 17笔电RTX 3080版评测连载1:傲睿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