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从末代P4到11代i7,只为IBM logo——ThinkCentre A52改造记
本帖最后由 Pentium 5 于 2021-4-26 05:52 编辑序
用IBM老机箱组装新电脑的想法早已有之,考虑过台式机箱、服务器机箱。台式机箱合适的、成色好的少见;服务器机箱太大,有的结构标准不一样,可能连主板都装不进去。
最近在闲鱼200元收了套IBM ThinkCentre A52,包括主机、鼠标、键盘和一个非原装显示器(AOC)。机箱品相非常好,生产时间大概在2006年,除了硬盘因为有私人资料,被机主拆走,顺便丢失了两颗原装螺丝,外观无磕碰无划痕。键盘无油光,但空格键平衡杆不知去向。感觉原机主并没怎么用过,大部分时间闲置。
更重要的是,机箱是少见的标准M-ATX,为改造提供了便利,不像BTX机箱主板方向完全相反,毫无改造价值——2002年,英特尔为了改善散热问题,提出了BTX标准,这一标准在DIY界响应寥寥,倒有不少品牌机跟风。原因不难理解,DIY用户要不断折腾、升级,对标准的延续性要求较高,换标准意味着平台彻底更换,麻烦又不划算。
而品牌机厂商少有这样的历史包袱,他们面对更多的企业商用用户,生产链条可以做到闭环,整机生产、销售、淘汰。在2000年代中前期,一些品牌机厂商生产了BTX主机,ThinkCentre A52也有BTX版本,但终究因为兼容性不了了之。实际上,现在二手市场的IBM机箱,BTX的反而更多,找个ATX/M-ATX不易;十几年过去,品相好的机箱更是可遇不可求。个人非常不喜欢现在流行的“光污染”,这就像当年山寨手机的跑马灯一样恶俗,还是传统外观舒服耐看。
所以,改造计划由此开始。200元收的机箱,改造成本为8341.70元。有点儿像相声里说的,剩了一碗底醋,买了二斤螃蟹蘸着吃了,醋总算没浪费。
先上几张图欣赏,做工良好,钣金活儿漂亮。
本帖最后由 Pentium 5 于 2021-4-26 05:29 编辑
一、改造计划
考虑到原机的收藏意义,改造原则是“修旧如旧”、外观保持、内部所有操作可逆,没有任何破坏性改造。
此时存在的问题有:
1. 光驱和软驱的去留
解决:最终决定全部保留,并且“活着”。最初原因是找不到配套的光驱位和软驱位挡板。转念一想,就算全用挡板代替,机箱面板一片漆黑也显得单调,不如留着它们作为点缀。特别是软驱,更是重要的怀旧元素——试想一下,11代平台上、动辄以GB、TB作为存储单位的时代,还保留着活的1.44MB软驱。盘片弹出的按键还是蓝色的,蓝色和黑色一直是IBM的形象颜色,可加持信仰。
在现在的电脑上装软驱,有这种奇葩想法的还不止我一个。
2. 面板跳线
有的品牌机的开关、前置USB和音频跳线都是自有标准,与通用标准不一样,需要转接,比如淘宝上有卖联想机箱和普通主板的转接线。这个机箱只有开关跳线是联想标准,USB和音频都是通用标准。但音频跳线是AC97,不是HD,直接插上后接口不出声,这个问题后边详述。
前置USB保留了原装2.0,。原装前置模块做工好、结构严密,改3.0有破坏性。实际上现在需要倒数据的情况也不多,如果需要就用后部接口。
注意:即使接口与标准的一致,也要确认针脚定义,避免插上去烧主板。
本帖最后由 Pentium 5 于 2021-4-26 06:01 编辑
3. 平台
不折腾、不超频,就踏踏实实用。11代i7-11700,华硕TUF GAMING B560M-PLUS WIFI重炮手。
4. 噪音对噪音敏感,为了降低噪音,采用了海韵无风扇电源和猫头鹰散热。效果理想,散热系统噪音很小,最主要的噪音源是机械硬盘。
5. 散热与现在的下置电源、走背线、宽大机箱不同,传统机箱在散热上是逊于新机箱的。但好在机箱面板设计不错,利用视觉差扩大了进风口,有利于风道建立,选择散热器只需要注意机箱限高。NH-U9S,高度125mm,这是猫家能买到最低的塔式散热器,兼顾限高、静音、CPU散热和风道建立。机箱排风扇尺寸9cm,选用型号NF-A9 PWM。
6. 内置扬声器新主板没有mono插座,放弃。
7. 显卡无解……核显顶着。
二、组装
硬件主要购自京东自营和淘宝,除了i7-11700因为全新散片还没大量面市,从闲鱼上买了神舟笔记本拆机的(台式CPU)。据说这批神舟TX9因为用了RTX 3060/3070显卡,也被卷入矿潮,被矿工买来换成低端CPU用来挖矿,拆出的i7出掉回血。
原装光驱已经老化不能读盘,IDE接口也不能接入新主板。淘宝上找到了号称是联想库存备件的SATA接口光驱,面板没有光驱厂商硕大的logo,不会与机箱IBM Logo喧宾夺主,比较协调。
SSD沿用既有的三星970 EVO Plus 2TB。2021年初购于美亚,用来升级ThinkPad 25周年纪念版。原装SSD本来要挂闲鱼出掉,一直拖拖拉拉就没挂上去。没出正好,还给它装回ThinkPad 25,恢复整机原装状态,可以收藏了。这台机器一直放在扩展坞上当台式机主机用,所有外设外接,键盘机身无油光,完美藏品。
缺点是970系列不支持PCI-E 4.0,不过参考网上评测和实际体验,目前差距并不大。另外,一些帖子反映980系列有写入掉速的问题,三星目前没有解决方案。个人感觉并不算严重,但手头有个并不差的SSD,就没必要买新的且有bug的产品了。
大房子(机械硬盘)。西部数据WD40EZRZ 4TB,垂直记录、兼顾存储空间和噪音。刚买完两天,就传出了硬盘挖矿的消息,硬盘又涨起来了。
原机箱是普通螺丝,为了拆机方便,换成手拧螺丝。原来的原装机箱螺丝改为固定硬盘使用。
本帖最后由 Pentium 5 于 2021-4-26 04:43 编辑
改造前,最后一次在原装状态下开机。机器到手后CPU温度高,开机即60度,换了硅脂稳定在40度左右。这几天玩了玩Windows XP和2000,更早的9x、3.x安装麻烦,算了。做了一张DOS启动软盘,好多年没听到吱吱嘎嘎的读盘声了。
关机,准备就绪,开工。原装硬件留影。电压选择开关的膜都没丢。
Windows 2000,那会儿就爱玩这个弹球。论坛不会自动旋转图片,传上来就是躺着的。。
拆卸之后彻底清洁,比较干净,尘土不多,印证了机器是被轻度使用的。原装硬件拆卸后装箱保存,必要时可以恢复整机原装状态。
本帖最后由 Pentium 5 于 2021-4-26 05:34 编辑
拆卸后螺丝按位置摆放,利于清点数量、避免丢失,拆机最麻烦的就是螺丝这儿多一个,那儿少一个。然后将主板放进去测试位置。主板是整个改造的控制性环节,如果主板位置、I/O接口不对,整个改造计划将前功尽弃。幸运的是严丝合缝,机箱原装螺丝柱有平头的,也有头部带凸起台阶的,便于主板定位。当主板落下时,即是最佳位置,无需调整旷量。
首先安装的是电源。电源重量最重,先安装不用小心避免磕碰、砸坏主板,便于走线。安装时遇到两个问题:一是新电源长度为17cm,比旧电源长3cm,与光驱距离太近,又是模组电源,插线操作空间非常局促,下不去手。先把光驱松开,插好线再推回固定。二是原装模组线“黑粗大硬长”,过长部分盘起来,尽量不挡风道,捆扎整齐牢固。
本帖最后由 Pentium 5 于 2021-4-26 05:36 编辑
上好散热器扣具底座,安装主板。稳妥落入,当心电源线和机箱边角碰坏元件、碰断针脚,拧回螺丝,从中间向四周交替上紧,尽可能地释放应力。
插线、调整走线。可以看到,主板顶部的两处针脚离最粗的主板电源线太近,用尼龙扎带将附近线路固定。既保证主板安全,又便于盘线。
本帖最后由 Pentium 5 于 2021-4-26 06:06 编辑
插入各种跳线。机箱底板上的原装固定位很合适,为了线路整齐,把主板和电源附件里拆出来的包塑绑线利用起来,把线捆好。
这就是开机转接线。
本帖最后由 Pentium 5 于 2021-4-26 05:39 编辑
然后安装风扇。其实机箱风扇应该先于主板安装,因为风扇用橡胶钉固定,需要拉拽,主板先装上后,与风扇间的空隙太小,拉拽操作非常不便,使不上劲也不敢使劲。
连接软驱、安装机械硬盘。主板上有两个前置USB 2.0插座,一个正常接前面板模块,一个装内置插座,用于插接软驱USB转接线。
软驱和机械硬盘的后部长出的部分,可能阻挡主板安装。最下端的SATA电源口是我故意甩在那里的,便于临时接入硬盘倒数据。固定硬盘的螺丝,来自机箱盖板,就是被手拧螺丝换下来的那两颗。
最终软驱用了USB转接方案,缺点是系统任务栏会多一个“安全删除硬件”图标。但没有别的办法,没有PCI-E转接传统软驱控制器的产品,能找到的软驱卡都是ISA接口,PCI-E无法转接ISA。就算能转,ISA卡普遍硕大,能否装进机箱,以及能否驱动都是问题。反正只是点缀和玩具,一般不用,退而求其次了。
注意:普通(非外置USB)软驱工作电流是1A左右,USB 2.0的标准供电能力是500mA。用USB带这种软驱是超负荷的,所以我用电源直接供电,降低主板负担,保证安全,另购置SATA转软驱电源线一条。
最后,整理走线。捆扎牢固、整齐、稳定,必要的地方定形、释放应力,所有设备安装可靠、不别劲。软驱因为不常用,插着的话有时候还试图读盘嘎嘎响,所以平时不插。新买的易驱上有个USB保护盖,正好废物利用,戴个TT,避免插头乱动碰到主板针脚短路。
总之,安装次序避免互相干扰。
本帖最后由 Pentium 5 于 2021-4-26 05:41 编辑
三、开机、装系统
正常点亮、更新和设置BIOS,装系统。为了不让Windows 10擅自创建恢复分区,搞乱分区结构,手动预留了较大的恢复分区。分区方法参见:
http://bbs.pcbet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784880
https://www.iruanmi.com/mbr-and- ... ype-and-attributes/
实际上,需要diskpart命令行设置的只有“gpt attributes=0x8000000000000001”(配置为隐藏分区),其它参数可用DiskGenius图形界面实现。比如“set id=de94bba4-06d1-4d40-a16a-bfd50179d6ac” (配置为恢复分区),创建分区时,选择类型为“Microsoft recovery partition”即可。
本帖最后由 Pentium 5 于 2021-4-26 05:43 编辑
四、后续问题解决
主要是如前文所说的前置音频接口问题。插好开机,Win10自带驱动后部音频接口可以出声,但装原厂驱动后反倒不响,输出到显示器也可以出声。一度以为是主板故障,或是前置音频跳线虽然使用了标准接口,但定义是非标的。
通过查阅资料和用万用表测量,研究半天终于破案。原来这个机箱的前置音频跳线是老式AC97标准,不是后来升级了的HD Audio标准。
英特尔推出HD Audio标准是在2004年,Windows XP SP2时代的事,很多人可能还记得,不打KB888111这个补丁就装不了声卡驱动。2006年生产的电脑还用旧标准,应该是正处于过渡时期,联想又认为ThinkCentre主要面对办公用户,对声卡无所谓。
AC97和HD Audio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兼容,后者主要是加入了接口自动检测和配置。Windows 10自带的驱动不识别前置音频接口,而当装好原厂驱动,前置音频启用,在插入跳线的情况下,驱动程序会认为前面板插入了耳机或音箱,将后插口静音。也有不少人反映是前面板插口功能不正常。
变通解决办法是,在驱动中禁用前面板插入检测,或将前后插座分为两路输出。
至此,所有问题解决,可以关闭机箱盖板,“盖棺定论”了。
(两种接口对比那张来自网络)
在末代P4旁贴上新的i7,一个又一个时代过去了,我很怀念。怀念野蛮生长、在捉襟见肘中各种折腾的年代。
随便复制个文件,见识一下软驱速度。这年头找个能装进软盘的文件还真不容易。
还真有人买11代硅渣 本帖最后由 Pentium 5 于 2021-4-26 08:41 编辑
wxch111 发表于 2021-4-26 08:22
还真有人买11代硅渣
我一猜就得有人说这个。
对11代平台,网上评测的关键词是“过渡产品”“牙膏”“拉胯”,顺便喊一句“AMD Yes”。个人觉得这种评测对消费者没有什么指导意义,主要讲跑分,与技术、体验和消费的意义有一定差距。有些梗开始玩玩还行,看多了就贫了。
对我来说,有消费习惯的问题,很少用AMD平台,对AMD的小问题有顾虑。产品市场寿命不一定是使用寿命,就算是过渡产品,11代用几年也不是问题。这就好比换车,有的人可能尝鲜换各种品牌系列,有的人可能换来换去还是一个品牌,无他,习惯了他的设计语言、UI。我除了模拟飞行和空当接龙不玩别的游戏,模拟飞行主要吃的还是显卡。总会有更新的平台,难道一直等待?12代就一定不挤牙膏?DDR5内存就不嫌贵了?至于祖传14nm,使用成熟工艺保证产能,这没什么。
我也不是Intel粉丝,恰恰相反,我对其官僚傲慢的气质是不喜欢的。但又或者说,我就嫌AMD名字难听,贴纸logo难看,不喜欢他的自检逻辑,看Intel习惯了,也算个理由。 Pentium 5 发表于 2021-4-26 08:32
我一猜就得有人说这个。
对11代平台,网上评测的关键词是“过渡产品”“牙膏”“拉胯”,顺便喊一句“ ...
说的对 随心最好 我们已经过了追求品牌 性能的年纪 够用 喜欢 就值得!! 本帖最后由 Pentium 5 于 2021-4-26 08:56 编辑
yliangmdj 发表于 2021-4-26 08:38
说的对 随心最好 我们已经过了追求品牌 性能的年纪 够用 喜欢 就值得!!
是,装这台机器本来就是鼓捣着玩,不是没考虑过AMD,除了上述原因,也因为IBM时代没有AMD的Think。我日常生产力在Mac上,其实最该买个M1,现在用2019款的MBP,i7,那才是真被M1吊打,另一边又被AMD吊打,我当然明白楼上xd的意思,要不说不爽intel呢,就是习惯了,买呗。 Pentium 5 发表于 2021-4-26 08:32
我一猜就得有人说这个。
对11代平台,网上评测的关键词是“过渡产品”“牙膏”“拉胯”,顺便喊一句“ ...
14nm保证产能 这都说的出来在下佩服 那您开心就好 我接着买amd股票 做空intel Pentium 5 发表于 2021-4-26 04:11:09
序
用IBM老机箱组装新电脑的想法早已有之,考虑过台式机箱、服务器机箱。台式机箱合适的、成色好的少 ...
老哥好手艺,好兴致,好文笔。写了这么长的文字,在我看来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娓娓道来,着实不易。更出彩的是整个修旧如旧的作品让人眼前一亮。
至于X渣的言论,根本不用理那些小屁孩键盘党。其实自此看你diy过程,就会发现你避了很多的坑。要是换amd的平台绝不会顺利。 经典机箱是黑金刚系列,塑料与金属双层机壳的那种, Pentium 5 发表于 2021-4-26 08:48
是,装这台机器本来就是鼓捣着玩,不是没考虑过AMD,除了上述原因,也因为IBM时代没有AMD的Think。我日常 ...
97年开始用电脑 mmx133 到现在的i7 全部是英特的 就连当年所有电脑配件都很贵 惟独amd cpu和intel cpu差价很大 k6超频都比intel的奔腾强的年代 都不曾换过amd 习惯吧 !~懂的自然懂 不懂说啥都没用!什么吊打啥的 你真正的生产力能用出多少 自己心里没数吗 对不~ 1
机器很漂亮
这机箱后来就没有IBM Logo了 把前置面板给挪那个位置去了 应该是用到了扣肉双核时代
这个带脑门儿的设计现在也还在用呢
联想原装光驱其实一直有货 涉密单位只能用刻盘交换数据 一时半会儿淘汰不了
内置喇叭我也闲着一个 FRU 43N9091的 磁封闭奇好
可以搞一个USB声卡去了壳儿 和软驱插一起 找个废耳机线接出来 反正不求音质 用的时候在WIN 10音量一选就好
2
十分赞同LZ对平台的选择
3A平台用过5年 倒也是不输牙膏厂的一代X2-245配置挺低但是性能榨到底玩WOW挺爽的 关键是图个便宜
除此以外的平台都是牙膏U 没事儿也不更新
分在其次 好用就行 我也藏了一个这样机箱,估计还在杂货间躺尸。 本帖最后由 Pentium 5 于 2021-4-26 15:52 编辑
todayhigh 发表于 2021-4-26 11:46
1
机器很漂亮
这机箱后来就没有IBM Logo了 把前置面板给挪那个位置去了 应该是用到了扣肉双核时代
USB声卡这招不错,我还真没想到,研究一下。
这个前置模块少见,现在的一般都是耳机、麦克风插座在中间,USB在两边了。要是有合适的总成,就改3.0了。不过也无所谓,很少用移动硬盘大量倒腾数据,有需要的话插后边,稍微费点事能接受。
其实电子产品都是不良资产,从买的那天开始就开始落伍、贬值,最后都变硅渣,除了少量东西变为收藏品。实际上发展也免不了挤牙膏,除了少量跃升阶段,大部分小改款不都是挤牙膏么,不光电子产品,车什么的也是。在性能够用甚至过剩,又没什么竞争的情况下,厂商为啥要费那么大成本克服技术极限。A落后了这么多年,突然发力是个好事,往大了说技术进步,往小了说两个竞品竞争,无论是技术还是价格,最终还是消费者受益。
从感性上说,不是对A没感情。早先ThinkPad独显都用的Ati,后来可是被AMD收了的。
后续还会上个M1的Mac,Final Cut神器,但玩不了游戏,5nm又该吊打谁?用就完了。
本帖最后由 Pentium 5 于 2021-4-26 16:01 编辑
yliangmdj 发表于 2021-4-26 10:38
97年开始用电脑 mmx133 到现在的i7 全部是英特的 就连当年所有电脑配件都很贵 惟独amd cpu和intel cpu差 ...
哈哈,害,无所谓,交流呗,有时候难免尖锐。大学时候帮人装机,维护系里电脑,做了无数系统,A和I都有,但我自己一直是ThinkPad,就没怎么用过台式机,签名那些机器一路走来,被动地一直Intel,习惯了。
25周年纪念版出的时候,评价也一般,8代都出了牙膏没少挤还用7代,我还是买了。消费心理不就这么回事。
本帖最后由 Pentium 5 于 2021-4-26 16:12 编辑
14nm没啥说不出来的啊,Intel自己有厂,制程不行但产能行;AMD外包制程行产能不行,前一阵还缺货,最近没关注,似乎是好点了。两种模式优劣就是这样,哪个好要看历史阶段。但对厂商来说都是生意,Intel这个被动局面,他要是连11代这种过渡产品都不推的话,更加被动。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