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守望雷亚 于 2022-2-18 13:38 编辑
结合【科普】美丽的谎言——8代Intel低压4核性能测试,【科普】8代低压4核CPU性能探索和intel 10代酷睿移动版性能测试以及intel 11代酷睿移动版性能测试(Tigerlake-U)观赏最佳
让您对八代、十代、十一代的低压四核酷睿的性能和表现有一个系统且直观的理解
上一篇科普,阐述了8代低压CPU的尴尬定位,主要原因就是其功耗配置(PL1/PL2/真男人时间)没办法施展开,原本带超线程的4核只能和不带超线程的4核持平,并且部分小尺寸超极本连持平都做不到,让人唏嘘不已。厂商改进产品,至少也是一段时间后的事情了。如果我们现在就需要它发挥更好的性能,有没有什么办法呢? 这个时候就要拿出评测室常用的一堆软件了。这么些软件里,能够改功耗配置的程序,存不存在呢? 经常看图文评测的粉丝应该已经知道答案了,确实有这么一款软件,它还是Intel自己做的,它的名字叫—— Intel Extreme Tuning Utility简称XTU就在一周前,Intel更新了这个工具,旧的版本是无法安装到机器上的,这也是为什么上期科普没有说这个问题,当时我还不知道它更新了。最新的版本支持8代U,我身边刚好就有一台笔记本(小米pro),于是就安装成功了。 下载地址: 这个软件功能很强大,调节的项目相当于在BIOS中更改,众所周知笔记本的BIOS基本没啥可调的,关键项目都会被隐藏,而XTU的项目是只要BIOS中存在,不管隐藏与否,都会显示出来,极大的提高了玩家更改参数的可能性。 这是XTU调整参数栏目下的截图,可以看到除了CPU的倍频和电压模式不可调节以外,8代低压U的功耗配置、电压补偿值和电流限制值都可以调节,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调整的参数。 - Turbo Boost Short Power Max
这个就是短时睿频功耗限制,即PL2,小米pro默认是44W,实际更改后无法更大,但可以缩小,说明整机锁了功耗上限。不过44W在低压CPU中已经很大了,再大可能供电都撑不住。 比上面那个词少了个“short”,那就是长时睿频功耗限制了,即PL1。默认15W,调整数值会生效,最大值同样是44W。 - Turbo Boost Power Time Window
看到是时间为单位的数值,我觉得大家都能猜到了,这就是真男人时间。 AIDA64中把这个数值显示在PL1后面,而PL2后面是2.44ms,可能会有玩家疑问,这解释不通啊? 其实,这是Intel白皮书里介绍过的东西。按照官方说法,这个时间是当前状态的响应时间,即28秒后开始生效PL1状态。那么2.44ms也就好解释了,从负载状态开始就几乎瞬间作用,防止功耗过大主板挂了。 这个解释给玩家说就比较难扯清楚了,首先这个28秒是PL2到PL1的响应时间,我要按照官方的说法,那就得多说一些东西。但这段时间实际按照生效位置来看,它就是PL2的存在时间,也就是短时睿频时间,所以这样一说就简单多了,只是AIDA64显示的没那么“人性化”而已。 这个数值最大可以调整为96秒,不过小米pro实际进入PL1状态的时间不仅仅由这个决定,当温度过高时EC也会让CPU强制进入PL1状态,可能其他超极本也有类似的机制。 这就是CPU的电流限制值了。以前在4代hotwell的时候,部分厂商会把这个数值调整为一个较小值,导致单烤FPU时频率无法更大。这个数值会影响部分高负载应用的最大频率,不过这玩意是保护电路的,电流不加以限制的话,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 这个项目上面还有个不带“offset”的项目,那个是核心电压,固定电压模式时(Static)才会生效。而在动态电压模式下(Adaptive)是这个项目有用,可以称为核心电压补偿值。这个数值不是绝对值,有正负,这个意思就是电压还是变化的,只是那个变化的曲线整体上移或者下移。 对于低压U来说,把这个数值改为负值是有一定意义的,这相当于降压,CPU的发热和电压是非常相关,降电压就意味着同频下功耗更低,温度降低。
XTU需要了解的参数基本上介绍完毕,接下来就是靠调整它们看看实际8代CPU能有什么表现了。 先介绍实际的性能表现,把功耗分为4档,15W/25W/35W和不限制。 可以看到,不同功耗下的8550U性能表现有巨大的差异。 15W的就是昨天介绍过的,单线程超过7700HQ,但多线程只跟7300HQ差不多,所以实际也就跟7300HQ相当。
25W在综合分数上十分接近6700HQ,跟昨天介绍的战66类似。一般超极本都是PL2设定为25W,真男人时间28秒,这半分钟坚挺的时间确实能够让跑分跟25W长时间负载的跑分接近,只是这两者实际使用表现会有明显差异,一个是短时间断高性能,一个是长时间稳定高性能。25W的8550U单看多线程成绩的话还是要比6700HQ差的,看来25W下8代低压4核在这些跑分中频率还没到3.1GHz。
35W的成绩就很理想了,不管是单线程还是多线程全面超越了6700HQ。这意味着如果超极本能够让低压4核维持住这个发热,这个机器就可以当作一个标压4核本来使用了,这不刚好就是某些喜欢便携又想做PS编辑视频的玩家们梦寐以求的产品么?
解锁的成绩连7700HQ都干掉了,理论上约等于7920HQ的表现。这个结果意味着,低压4核真正的实力确实很强大,只要厂商们敢做一个散热完全过关,让8550U的功耗配置比标压4核更好一些的话(PL1=50W,PL2=60W,真男人时间28秒),这个“超极本”甚至比那些厚重的游戏本CPU性能还要好,看着真是诱人。
当然,大多数超极本的散热是不可能保证40W以上发热的,你就算自己解锁了也没法让机器撑得住那么高功耗。 有没有什么办法在散热有限的情况下获得更多的性能?有!刚才介绍的电压补偿值,就是用来干这个事情的。刚才的解释是降低发热,但放到8代低压4核上,就是同样发热下得到更高的频率,也就是更多的性能了。 下面看几组实验,观察不同功耗下R11.5多线程跑分时实际的频率大小。 15W的频率为2.3GHz,25W为2.9GHz,35W为3.2GHz,44W为3.4-3.6GHz。即便到了44W极限,也没能到3.7GHz满频,而此时小米pro已经到了96度,即将过热降频。
15W的频率为2.4GHz,25W为3.0GHz,35W为3.4GHz,44W为3.7GHz。前面两个只增加了0.1GHz,后面两个是0.2GHz左右,这次44W终于可以满频了,但温度还是无法直视。
15W的频率为2.5-2.6GHz,25W为3.1-3.2GHz,35W为3.5-3.6GHz,44W为3.7GHz。基本上都增加了0.15GHz平均,最后一档44W实际已经不受限了,CPU功耗在跑分时是39.5W左右,因此温度也低了10度。
降压100mv后,跑分时频率都有了0.3GHz以上的提升,这个幅度不小了,咱们可以看看降压110mv时不同功耗下的R15成绩。 15W的跑分559cb,没降压是513cb,提升了9.0%。 25W的跑分685cb,没降压是622cb,提升了10.1%。 35W的跑分771cb,没降压是706cb,提升了9.2%。 这3档的功耗,通过降低110mv获得了接近上一档功耗的跑分,这个结果还是很有意义的。降降电压,不增加发热,性能凭空多了10%,岂不美滋滋?
当然干什么事情都是有代价的。 降低电压,意味着CPU可能会不稳定。过低的电压会让CPU无法正常的运行,实际上小米pro顶多也就能降压110mv了,改成120mv没几分钟就会黑屏。 一般来说,降70mv以内还是比较安全的,不过遇到某些吃AVX负载的程序时,降压哪怕一点点都可能会黑屏。Intel给你设定这个电压不是没有道理的,你降压用着稳定不代表任何人都稳定使用,所以用户还是得需要结合实际使用场景,尝试一下是否可以降压再长期使用。
这期的科普到这里就结束了,这次主要是让大家看到8代低压4核CPU实际能够发挥多大的性能,眼馋的玩家可以看本次科普上手操作一下。 不过XTU也不是万能的,有些超极本的EC是动态调节PL1的,你更改完了后它还会自动刷新,不知道有没有会编程的玩家,看看能否做个脚本一类的程序,通过XTU这个接口定时调整PL1,用来对付这种会刷新的超极本。 最后的最后,8250U是3.4GHz睿频,它只需35W配合降压就可以做到跑分满频了,这样对于超级本来说更容易实现一些。 如果你身边就有一个8代低压的超极本,不妨试试看,大家可以在回复中讨论一下,看看到底哪些机器可以把它们的实力发挥出来,给其他人做一个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