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60年代问世以来,人们手中的鼠标已经拥有了种类丰富的不同分支,用以配合我们对于效率、人体工学和便携性的不同需求。最近,瘾科技就对鼠标的演化历程进行了一次回顾。
在1968年的“The Mother of All Demos”当中,斯坦福研究院的Douglas Engelbart向世界展示了多种不同的计算机技术和界面成果。在展出的项目当中,就有制作于1964年的计算机鼠标原型机。在当时,鼠标有一个更为正式的名称:用于显示器系统的X-Y轴位置指示器。它的外壳为木质结构,底部还有2个轮子,分别用于垂直和水平运动。斯坦福研究院有关鼠标的专利申请在1970年获得批准,并最终向苹果和施乐等公司进行了授权。
就在斯坦福研究院开发着“鼠标”的同时,德国的(Telefunke)也在进行着一个类似的项目。这家公司设计出了一种球形的机制(和日后的机械鼠标类似),而非X-Y轴双轮系统。虽然这个名叫Rollkugel的装置和斯坦福研究院的型号类似,但实际上是独立研发的。
施乐在自己的帕克研究中心开发出了世界首批“台式”计算机Alto,并在1973年将其推向市场。虽然这些个人工作站从未真正成为商业产品——主要被研究机构和大学所使用——它们的确采纳了斯坦福研究院独特的界面系统。Alto的用户很快就习惯了鼠标的使用,并验证了它的市场潜力。
虽然许多鼠标采用的是球形机制,但进灰是这类鼠标都会遭遇到的一大问题。在1981年,Steven Kirsch和施乐的Richard Lyon都各自开发出了光学鼠标系统。这类鼠标并没有滚动球,而是使用了光线来进行运动追踪。但当时的光学鼠标在使用时也存在一个小麻烦,那就是需要特制的鼠标垫才能工作。
乔布斯在1979年曾经参观了施乐帕克研究中心,并对首次看到的鼠标界面感到兴奋不已。这也启发他在1983年的Apple Lisa当中加入了相似的装置,而Lisa也因此成了首款具备鼠标的商业计算机之一。而第二年问世的Macintosh当中,苹果又带来了相似的鼠标装置。
在鼠标问世的多年之后,滚轮开始出现在它们的身上。1996年的微软IntelliMouse就是最为流行的滚轮鼠标之一。到了1999年,微软把这支鼠标的滚动球换成了光学(LED)系统。虽然光学鼠标在几十年前就已出现,但IntelliMouse是第一款无需使用特殊鼠标垫就能正常工作的光学鼠标。
轨迹球是鼠标的另一种形式。这类鼠标都配备了一枚暴露在外的球体,可通过旋转来控制屏幕内的光标。虽然看上去现代感十足,但早在上世纪50年代,加拿大军方的DATAR项目就已经尝试过这样的设计。而到了2000年,微软推出的新款Trackball Explorer和Trackball Optical结合了轨迹球技术和光学追踪方面的技术突破。这两支鼠标都配备了显眼的球体,用于精确的位置追踪。此后,Explorer逐渐变成了一件收藏品。如果你愿意承受如今它超高的价格,这支鼠标依然是可以在网上买到的。
苹果同样也在研发着自己的鼠标控制器,但更加注重设计本身。在1998年,苹果随着iMac系列发布了首款USB鼠标,但大多数用户都无法适应其圆形的设计。到了2000年,苹果又推出了Apple Pro鼠标,它放弃了可见的按键机制,整个机身都可识别点击操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