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一家叫“吹米”的个性化旅游平台公司火了起来,从美国硅谷一下子火到了中国。不是因为它像Facebook、Uber、Airbnb等公司所卷起的改变世界的风暴,而是因为,它成了被批判的对象,成了众矢之的。
问题就出在吹米的深度游产品线之一,“硅谷科技公司游”上。Facebook的一名华人员工因通过吹米平台收费带人来公司参观、蹭饭而被公司炒了鱿鱼。该事件持续发酵,Facebook开始严查此事,很多员工被卷入,乃至被解雇或停职,其他公司诸如苹果、Uber、Airbnb、LinkedIn等也纷纷清查自家公司,此事在当地华人圈里也引起了不小震动。
吹米今年四五月份在硅谷创业之初,创始人刘畅似在向来人推介吹米(中间红衣者为刘畅) 吹米的创始人刘畅,今年四五月从腾讯离职后在硅谷创业,当时她也曾借助知名朋友的力量在国内为她站台做宣传,比如财经作家吴晓波、《罗辑思维》罗胖、央视财经频道主持人陈伟鸿等,然而吹米并没有获得多少关注。而这次通过这种特别的方式火起来之后,刘畅看上似乎还很开心。因为她在微信中说:“虽然我很寒心被自己同胞黑,但还是很感谢你们能让我们数据飙升,这几天的UV、PV和注册用户都达到历史新高!What doesn’t kill me, make me stronger”呵呵。顺便说一句,这个刘畅,又名刘isa,曾是腾讯副总裁,五年前3Q大战正酣之时,正是她在发布会上声泪俱下地控诉360,并代表腾讯宣布封杀360这一“惨烈行动”。 其实听刘畅在创业之初讲自己的创业思路,你若有一颗放纵不羁爱自由、又渴望深度旅行的心,你或许也会很激动。刘畅说自己到过50多个国家旅行,却总是发现无法真正了解所去地方的当地文化、当地生活及当地居民的真实情况,她突然有一天恍然大悟,如果自己人脉足够的话,就能在当地认识朋友,一起喝咖啡、聊天,还能被领着去听听音乐会,知道一些当地生活的具体信息。这就是解决旅行中痛点的办法,也是后来伴米的商业模式。 平心而论,这个创意虽然不能算作原创(这跟Airbnb很相似),但也挺不错。可是,谁知道,操作过程中,却出了大问题。 然而了解的信息多了之后,再去想这家公司,至少在“硅谷科技公司游”这一产品线上是多么不靠谱,甚至从一开始就错了。确切点说,开发这一产品线本身就是在钻空子。 它实质上并不是它自己所宣称的“共享经济模式”,而是一种赤裸裸的违背最基本商业道德的行为。刘畅拿吹米跟Uber相比,但是,Uber司机用的是自己的时间和私家车。如果司机在工作时间开着老板的车接活儿,那就不叫共享经济。Airbnb房主用自己的房子短租给游客,并分享自己的经历,这叫共享经济,但若有人拿你家的房子偷偷出租,这恐怕也不能叫共享经济。同样的道理,Facebook的员工利用上班时间偷偷领人来公司参观,进入公司禁止外人进入的工作间和用餐区,还收取别人的费用,这怎么看都是违反商业道德的行为,完全跟共享经济无关。 (说到这儿,倒是有个小建议,就是吹米可以以公司的名义跟各大硅谷科技公司光明正大地谈此种业务,则这些公司也可能在特定时间提供开发特定区域让游客进行观览。这种观览行为必须出自该公司的官方许可,在其控制之内。这不仅满足了大众的好奇心,也能很好地传达硅谷科技公司的文化和理念。) 而现在这种偷偷进行的观览和蹭饭,则早晚会在被访公司和吹米之间产生不信任感,乃至那种对峙行为。因为这被视为对硅谷科技公司的极大冒犯是自然的事。 最后再来说说那些作为“伴米”的华人工程师们,他们自然也不是完全无辜的。但吹米如何获得这些“伴米”呢?他们年薪十数万美金的高薪资会因那小小的数十美元而冒险吗?大概不会。据说上演的是用美女“套取”硅谷年轻华人理工男成为注册“伴米”用户的老套路,理工男出身的工程师们不好意思拒绝美女,并且还可以在当“伴米”时交交朋友什么的,于是就这样中招了。另外,还利用名人的影响力来赢得“伴米”,比如大约20天前,陈伟鸿在硅谷举举办见面活动,“吹米”的招数是想要参加见面会,首先得注册成为“伴米”,见名人心切,于是乎他们就注册了。认真想来,这何尝不是一种对用户的“绑架”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