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种草小钢炮机型,过完年后看上了华擎的Deskmini 310,终于在三月下旬趁着秒杀价999上车,用了30的券,实际到手价969。
隔天机器就到了,不多说,上图
按照随机附件可分为WiFi模块和COM接口两种,随机发货,这次运气貌似不太好,拿到了几乎不可能用得上的COM接口版本。
开箱,放在最上面的是说明书保修卡等纸质文档和一片驱动光盘,除外大致分为两部分,左边的主机部分和右边的附件部分。
各类附件
主机外观
拿其它东西和主机对比一下,发现这机器是真的迷你
开始装机了,只需要拆掉背面的四颗螺丝就可以把主板连着托盘一起拉出,再卸下主板四角的螺丝把主板从托盘上分离。这部分图没拍好,就懒得上了。
考虑到将来可能有装黑苹果的需求,无线网卡选用了苹果94360CS2,双天线,性能和94352HMB大致相同,300+867+BT4.0。由于主板的M.2网卡插槽和NVMe硬盘插槽是上下排列的,网卡带有转接板的话厚度增加了,因此可能会面临装上了网卡就装不上NVMe固态的问题。在装之前,还是先装上NVMe硬盘预判一下高度。NVMe硬盘选用SK海力士PC300-256G,XPS15-9550原配硬盘。
看了下安装效果,目测高度足够,就尝试把转接板和网卡装一下。先装转接板,紧挨着2230螺丝孔的一个螺柱是用不上的,可以用钳子卸掉,不过手上没钳子,就用胶布盖起来以免与网卡接触造成短路。
装网卡测试高度的时候忘了拍图,用后面补拍的图吧,高度刚刚好,如果固态硬盘背面也有贴片元件或者散热马甲的话,显然就无法安装了。
CPU使用英特尔8700 ES版,2.9G,6C12T,12M三级缓存,TDP65W,正好是这台机器支持CPU的TDP极限。TB参考价:1250。
锁上插槽前,先在CPU盖子与锁扣接触部分垫上纸片,这样的话即使CPU上过机,也不会留下上过机的痕迹,以后要转卖,完全可以当准新的卖。最早用这招是两年前帮别人装一台炒股电脑的时候,当时G4560出来没多久,看了技嘉发布了支持7代处理器的BIOS,于是满心欢喜的买了片技嘉的H110,回来后装上G4560居然点不亮,感觉那块板的BIOS可能没更新,就当然不支持最新的7代处理器了。所以我在JD又搞了块G3900,在CPU两边垫上纸片后装机,进去BIOS一看,果然没更新。刷好了BIOS以后,把G3900拆下来,发现毫无装机痕迹,第二天让JD过来直接退掉了。当然现在JD的CPU拆封后就不支持七天无理由了。遇上这种情况这招也不好使了,带着主板去电脑城刷BIOS吧。
当然,现在我用的是ES不显版,也就不存在全新的概念,不过出于肌肉记忆还是垫上吧。
内存方面,选用了SK海力士DDR4 2666 16G,X鱼入手的个人拆机条,550包邮。装机时内存还没到货,所以装机时暂用镁光DDR4 2133 16G代替。
这个机器体积很小,所以带来了另一个问题,就是散热器的选择空间太小了,上网看了一遍用这个机器的人选用的散热器,无非就那几款:Intel原装,猫头鹰NH-L9i,乔思伯HP400和ID-COOLING的IS40,最后我选了L9i,JD300块,用了20的券,实际到手价280。
内包装:说明书,散热器主体,一根减速线,一管硅脂,四颗螺钉,底部还有四颗风扇螺钉,装加厚风扇用的。我就只拿出了风扇和螺钉,风扇转速本来不高,减速线就用不上了,硅脂方面我用了上次装机剩下的的暴力熊。
安装散热器也非常简单,CPU涂好硅脂,散热器先放上去,对好位置,背面拧螺丝就可以了,螺丝比较粗,边缘也加工了防滑纹。所以免工具安装,用手拧紧即可。但是建议不需要拧的太紧,以免造成主板变形翘起,虽然不会损坏主板,但可能会使主板后面的接口无法和挡板上的接口开孔完美对准。另外,为了验证内置读卡器能否引导系统,还从手机拆了闪迪64G TF卡并安装到主板上。
主板上大体安装的差不多了,接着就是对机箱进行加工了。对于标配COM接口的机器,要用无线网卡必须自行购买天线套件。此外,这个型号还有个问题就是USB接口太少了,后置USB3.0和USB2.0各一,前置USB3.0和USB Type-C各一。但是主板上预留了一组两个USB2.0的插针,机箱一侧也预留了两个USB接口的开孔。TB入了相应的USB2.0套件,另外到华强北买了三组天线,开始对机箱进行改造。USB接口安装难度不大,主要是处理好线可能会干扰散热风扇的问题。无线网卡天线方面,最优走线方法是经过托盘左侧两个螺柱和挡板之间的缝隙,再从主板下方出来,多余的线可以绕着NVMe硬盘的固定螺柱盘起来,最后装上NVMe硬盘完成固定。
USB2.0模组
天线走线效果
后来发现了一个比较扯淡的问题:三个网卡天线接口挨的太近了,如果需要安装5db或以上的高增益天线,则只能装两根,中间的那根由于两边的太粗了而塞不下,需要安装三天线的话,则只能选用直径小一些的2db小天线。换言之,就是高增益和三天线二选一。我选了前者,因为目前的网卡也就只有两根天线。
硬盘方面,我选择坚守最后的阵线:MLC固态搭配PMR机械,固态系统盘前面提过了,海力士PC300 256G,数据仓库盘选用了HGST的5K1500,3碟装,单碟500G,厚度9.5毫米,5400转32M缓存。早在五年前高中毕业时就入手过同型号的硬盘,到今天通电接近3W小时仍旧完美使用中。而英特尔180G固态盘则是作为软件安装盘和网络共享分区使用。收自本坛认证交易区,180包邮等于1元1G。三块硬盘加内存卡共同组成接近2TB的总容量。
零通电的库存机械硬盘
机械盘装在T50里扫坏道
硬盘的安装位置比较奇葩,因此哪个位置装什么硬盘也就变得非常讲究。靠近机器后侧的硬盘位,由背板四个螺丝位的螺丝固定(蓝色箭头),而靠近机器前面板的硬盘位,则是由两颗螺丝固定硬盘一边,另一侧由背板加工出来的凸条穿入硬盘另一侧的螺丝固定孔实现固定(红圈标出)。相对而言蓝色箭头标记的硬盘位固定的更为稳妥,因此,机械硬盘就安装在蓝色箭头标记的硬盘位,另一个硬盘位则安装固态硬盘。同理,如果安装的都是机械硬盘,则把需要经常读写的硬盘优先安装在蓝色箭头标记的硬盘位,如果安装的都是固态硬盘,则可以任意安装。
装好硬盘,插好数据线的效果,位置很紧凑,3碟装硬盘可是发热大户,同样的英特尔硬盘也以发热大著称,另一侧还有英特尔8700加持……嗯,做梦都能想到整机满载温度绝逼感人。
最后装好主板,简直就是一件艺术品啊。接好各种线,可以把主板托盘推入机箱。
至此,装机全部完成,先发运行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