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于701C终于S30,701C和S30在 IBM thinkpad的历史上都是曾留有过浓墨重彩的一笔,但其命运也是较为相似,发行时间极短,整体数量不多,同样都被人称过蝴蝶,可能都是键盘两侧伸出了机体吧,并且两机都是10.4”的小型机,701C是将键盘做到了极致,而S30是将小型化做到了极致。 自去年9月中将701C的改造想法付诸实践以来,直至今年9月中旬完成S30验证机的改造,历时1年时间,将手上以前收集的小机器都该得差不错了,从701C-535-530-230-240-S30一共6种机型的方案,除了230Cs采用的是4-5代平台难以复制,其他都采用10代平台。一共12台机器,都是采用重新打印和设计D壳,也尝试过不同的材料,采用过不同的工艺方案,也是不断的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从90年代初的古老机型到跨世纪的轻薄化机型,在配合10代平台的基础上使普通工作情景下的温度控制在较好的范围。 S30做完应该会暂停了吧,因为一直希望有一台好用的小机器,从最开始R50P开始,就是那厚重的机器,到后来的15寸T62,再到14寸T62,后来X60,第一次拿到X60真的很小,但其不低的温度,在夏天使用简直就是折磨。其中还用过一段时间X302后来也挂了,到后来X60变成了X62,温度似乎是降了许多,但用久了还是感觉发热比较严重,但还是能忍受,重点加着8芯电池是背久了还是感觉有点重。一直想着有一天能有台10寸的机器会不会好一些。 701C之后的535用过很长一段时间,重量是不错的,最低降到1.25Kg,但其非全尺寸的键盘使用上还是有些别扭,但小机器的优势还是很好的发挥出来了。 之后530Cs改好之后,就改用530Cs,由于530Cs尺寸更小更易携带。到后来的230Cs,虽然只是5代的U,但便携性是无敌了。 其实S30计划早在240之前,但由于重来没有做过薄的机型,S30内部实在太紧凑了,于是一直拖着,反倒240到先于S30诞生了,240的全尺寸的键盘真的可以无视其他很多缺点,但由于240走的也就是低端的路线,外壳破损还是比较严重的,主要还是材料问题,另外也是之前有过失败的改造。 到主角S30,不得不说S30在当年的设计制造工艺那都还是相当的哇塞。第一次拆S30的A壳发现其竟然是阳极氧化代替的喷漆,所以不会像其他铝外壳的年久生锈。B壳历经20年还是很强韧。 在S30上由于要运用很多新的方案,也是主要拖了蛮久的原因。 由于S30的屏幕更加薄,所以屏线的制作要求更加高,于是需要重新制定方案买工具,制作屏线,在屏线方案测试好了,却第一个用在了240上。 屏幕上有了Thinklight,这个方案的选择还是较为麻烦的,最后还是选择了独立操作的小夜灯,触摸S30标志时灯亮或关灯,并且长按可以调亮度。 屏幕上还有两盏指示灯,重点是正反两侧都要亮,由于不想对主板有改动,一个灯只能有一颗灯珠,所以花费了点时间找到了点一颗灯珠亮两侧的方案,效果还是较为满意的。 屏幕两侧的耳朵贴上两张高增益的天线,估计信号不会不好了。 重点是键盘由于有了多功能键采用了新的主控,在多此测试了解其功能后,还是取消了数字小键盘功能,但增加亮度加减功能。由于厚度问题,拆除了原来的排线及红点,重新做了排线和红点模块,整体厚度更加薄。在240诞生时是之前有台被改为3键的红点,使用要舒适很多,S30是原生三键而且是大三键,更不在话下,日文键盘换贴纸改英文布局。这也是试用很久觉得比较合适的日改英布局。键盘上依旧是5盏灯,还是硬盘改为运行灯了。 电池采用了两块6000mA电池在掌托之下,还是前电池后主板的布局,掌托下就不会有太明显的高温。 掌托的喇叭还是采用了原本的接触式触电,这样也使得拆卸掌托下6颗螺丝即可打开键盘,拆卸后部一个端子即可卸下键盘,更换硬盘更加方便,硬盘是一块2242,也是6个型号机器最容易维护的一台。 右侧USB3.0,miniHDMI,TPYEC 后侧电源口,TF槽,USB3.0,耳机口 左侧只有一个进风口,但在240上使用的底部进风口是很不错的,所以后期模型改为增加底部进风口+侧面进风口对压制i7等U可能会比较好。 但即使在没有底部进风口的情况下,温度控制也是十分不错的,夏天也是可以上腿使用的。 其实装好后最让我感到和其他机器不一样的,是有了更加便携的感觉,第一是小,第二是薄,做主要的是轻,整体重量只有1.2Kg,比230Cs的1.3Kg还轻100g,拿在手里的时候发现100g的差别了。 由于整体结构设计较之前机型要复杂蛮多,所以没办法保留电池的旋转支架部分。但整体还是保留了轻微的斜度,和原机不提升的斜度是差不多的。 这台机器的A壳喷涂上了磨砂颗粒面,摸上去还不错,看起来也还过得去。 好了,至此改造机器也告一段落了。以后可能也就偶尔弄弄了。 可以说也是从粗制滥造到精益求精的一个过程吧,每一个零件每一个部分都是一个人制作也算是一种享受吧。将埋葬的经典重新挖出来在赋予新的生命的过程。 在此纪念一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