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IBMRED 于 2016-5-20 13:39 编辑
如果说索尼的VAIO让人可以联想到笔记本电脑?那么也有那么一个品牌创造的笔电昵称,经过了许多年的演变,仍旧可以让人想起,那就是“ThinkPad”。约在10年前IBM将其转让给了Lenovo,从此成了国货。
原先隶属于X系列的X1代号,在2012年被Lenovo单独提出作为一个全新的系列,集合了ThinkPad全部优点和先进技术为一身,设计超轻超薄,到了2016年推出了最新的4代目。
机器是在香港闲逛的时候,发现2016款的X1C已经上架了,在和店员哈啦后决定败入。除了机器本身一眼就可察觉的轻薄设计外,Lenovo的LOGO新机型淡化处理的改善?也是决定收入的原因之一,对其产品的外观细节处理还是比较纠结,有时候眼缘满重要。
外包装箱是个牛皮纸盒,很简单明了的标注了“X1”,让人一看就明白。
紧接着开始开箱,整体包装还是比较严实。
X1C设计方正,保留了ThinkPad的一贯特色,够黑够正。整体框架采用独有专利技术“超级镁”材质,是全球最轻最坚固的金属结构材料,与屏幕外壳的材质“碳纤维”,实现了完美结合,增强了机身强度,更让整机进一步轻薄至重量仅1.17KG。
机盖一侧Lenovo LOGO采用淡化处理,文初有提及,目的皆为强化ThinkPad的存在感。难道是这些年,联想经历过的风风雨雨之后,有所顿悟?貌似之前看过一个关于定制的笑话,戏说是否定制可以去掉Lenovo LOGO的机盖?
打开机器,可以看到键盘位左下角,贴了CPU型号及超级本的标注,选择的是零售版的中配。具体配置:CPUi7 6500U,板载内存8G DDR3 2133MHz,硬盘256G M.2 PCIe NVMe,屏幕为14寸IPS 1080P。
右边的ThinkPad采用了拉丝工艺,看起来格外的显眼,一看就能知晓他的身份。
新一代的X1C,采用了全新的one-touch 指纹识别传感器,类似于iPhone的指纹系统,只要轻轻一点即可登入,而以往旧款是采用划动手指方式,实质使用感受比旧款在识别及易用性上来讲方便。指纹识别的上方有个绿色横条的指示灯。
X1 Carbon 4th的转轴,下沉式取消了,换成了类似Yoga的180度铰链!也就是说,90度打开16款X1C的时候,转轴是45度,紧紧连结屏幕和底座,支持最大可以180度开启。
屏幕左下侧采用了Lenovo最新的LOGO设计,感受比之前简单粗暴的镀铬感优雅不少,更显国际范。
屏幕右下侧,则标注了机器的型号“X1 Carbon ”。
电源键的设计为圆形,表面有金属纹理质感,看似别致,指示灯点亮为绿色。
ThinkPad还有一个经典的设计,一定不能忘,那就是“小红点”,至今依旧有部分用户习惯使用它来进行鼠标的运动轨迹操控。
X1 Carbon配置了键盘背光系统,在夜色来临的时候开启,可以起到渲染科技感的氛围,同时也杜绝了某些键位的误操作。
机器配备的接口,3个USB3.0,HDMI,Mini DisplayPort,OneLink+扩展坞接口,与New MacBook 12寸缩减到仅有1个Tpye-C接口的极简理念不同,一切是为了可以应对工作中所需的场景,而实用的设计。
传统的3.5mm音频输出口当然也是配置的,听闻新一代水果机要取消?那以后他家的本子是否也会取消呢?笑~
机器的后部,有个较为难察觉的地方,打开槽里面竟然还隐藏了microSD读卡器和sim卡槽。其中sim需要自行购买通讯模块安装到机器内部,支持4G+网络扩展。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代X1 Carbon所配置的屏幕显示效果,比之前的好了不少,采用了IPS,并且显色较为准确,色温适中没有发现偏黄的现象。
intel的HD520显卡播放4K视频也十分的流畅,没有什么压力。
屏幕的可视角度更是无须担心,斜侧视角都不会出现泛白以及偏色的问题。
开箱到现在,如果最想要吐槽的,就是机身材质表面处理和屏幕,太容易粘指纹了,所以为了唯美的拍照,只得边拍边擦!那个清洁套装是香港店家送的,只能说店家有“先见之明”。
拖出来和MacBook Pro 13做个尺寸对比,整体宽度相当,长度会修长一点。
厚度也差不多,X1 Carbon算是14寸中最为薄的商务机型了吧?
X1 Carbon新版的充电器更为小巧,下方是T450S配置的旧款充电器做比较。
所以,新版的充电器,用尾巴家的收纳包刚好可以放进去,这要赞一个。
把X1 Carbon放进去之前分享过的ELECOM offtoco系列DGB-S023摄影包也没什么问题。DGB-S023原来可收纳的官方尺寸介绍是13寸,起初还有点担心放不进去。
X1 Carbon 4th在一些细节上的改善,是败入它最大的原因,毕竟在产品日趋同质化的年代,精益求精已经成了决定成败的一个重要指标。14寸的屏幕加上轻薄的重量,确实能给出行带来更多的便利性。
“ThinkPad”下次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