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用全球通、动感地带和神州行来区分使用者的方式对中国移动还有多大价值?
在2G的时代,在两家运营商的竞争中,移动完胜了联通。除了“全球最好的2G网络”因素外,通过全球通,神州行和动感地带的品牌和用户细分,很成功的达到了下面一些效果:1. 歧视定价,成功的给“全球通”用户打上了高大上的标签,配合“139,138”号码,以至于到现在还有大把用户有“139,138”网络质量要高于“135,136,137”号段网络质量的错觉,同时,“全球通”的资费也是稍高于另外两个品牌的资费,
2. 用户“tag”,在动感地带品牌的塑造上,利用周杰伦代言,之后大把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各种活动,演唱会,单曲首发等等,加上大的“VPN",短号互拨,虚拟网内一定时长的免费拨打方式,在校园用户市场(主要是高校,延展到高中和大学后),获取了85%以上的市场份额;
3. 葛优代言的”神州行”,也就是预付费业务,也达到了非常理想的效果,
不能不说,在移动的市场和品牌策略上,原来的”全球通“,”动感地带“和”神州行“上,可以算是国企中很成功的经典案例了。甚至在市场和品牌塑造角度,是可以和跨国企业PK的。
但是,在3G的时代,或者后3G的时代,在基础网络严重落后其他竞争对手,新的运营商(中国电信)依靠捆绑,政企用户资源和低价,以及联通的”全国统一资费“策略的竞争环境下,仅仅依靠品牌的细分,已经不足以在市场上保持原有的竞争优势,造成了高端用户不断流失的现状(只要看看这两三年有多少换号的短信就可以了)。
市场的竞争,三个维度
1. Product Leadership
2. Customer Intimacy
3. Operational Excellence
在这三个维度上,如果能在一个维度上超过竞争对手,另外两个维度上不输给竞争对手的条件下,是可以获得优势的,如果能在两个维度上超过竞争对手,另外一个不输给竞争对手的条件下,就可以获得超过市场平均水平的”超额利润“。
具体到移动通信市场是来看
1. Product Leadership:网络覆盖,网络能力,资费套餐,终端种类
2. Customer Intimacy:品牌,服务能力(营业厅-实体和网厅,代理渠道)
3. Operational Excellence:建网成本,运维成本,终端采购成本等
2G,移动和联通同样是GSM,几乎是同质竞争,移动在各个环节都领先,所以,完胜联通也就可以解释了。
而在同质竞争的条件下,品牌的权重就会变得比较重要。
提一点,在移动开始做终端+资费套餐时,销量排名前10的终端类型都被移动签了独家了,大的销售渠道也被移动签了独家。
在从2G到3G过程中,联通和电信在第2点上,已经逐渐减少了和移动的差距,举几个例子
1. 大的分销渠道开始陆续转到联通和电信,打破了了移动独家的渠道
2. 联通的电子渠道已经超过了移动
3. 随着虚拟运营商合作的开展,更多的会看到虚拟运营商开始转售电信联通的产品,而且,移动在三个运营商中,是最忌惮虚拟运营商或者说最保守的;
在第3点上,终端采购成本应该还是联通电信占优吧。网络建设的成本,大家差别不会太大,运营成本见仁见智。
3G的竞争不是同质竞争。
4G的竞争,也不完全是同质竞争,至少在终端和产业链成熟程度上,在国际漫游能力上,移动还是稍处劣势的,只不过是不像3G差距这么大了。
在这样的条件下,品牌的权重就会变得相对小些。
另外,在移动用户渗透率达到80%以上的条件下,再加上用户的关系链从以手机号码为唯一中心,逐渐被OTT(比如微信)撕开一个口子,号码的重要性也不如以前重要了。
所以,我的看法是品牌区隔的作用,不会像2G下那么明显了。
再说,”全球通“4G下也不可能”全球通“,搞不好还被另外两家打。
移动现在的广告不是说”全球主流制式“吗?明摆着是忽悠。
— 完 —
本文作者:老小聂 移动一家独大的场面做短期还难改变的 移不动了 看看 现在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