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扩展坞和主机连接的接口是什么技术标准?每家都不一样吗?
不懂就问。比如thinkpad,dell和hp等都有扩展坞(或者底座),能支持若干个usb,dp,dvi,hdmi等等。而能支持若干个这些高速接口的“总接口”,能力也一定不低。那么问题来了,这几家的”总接口“是什么传输标准?是业界通用的吗?还是各自搞出来的?
这个”总接口“通向笔记本的什么位置?与笔记本的什么线路进行数据交换?这一个“总接口”能支持这么多种复杂的协议,看样子很牛逼的样子,也从来没听哪个主机厂宣传过自己接口多牛逼,甚至把这个接口技术推广成业界标准。
据我理解,像主板内部的数据交换都是intel这样的芯片级供应商才能定义和开发的,或者业界通用的如usb等也都是一个行业协会的共同聪明才智的结果,那么扩展坞上的那个“总接口”又是什么性质,什么来历?
唯一能推论的是,这个“总接口”速度比不上雷电3(甚至雷电2)。理由是有了雷电3之后,好像这几家都不做扩展坞了,而是做雷电3接口的“高级集线器了”(比喻),不是那种主机可以坐下去的造型了,放弃了传统的”总接口“造型。
还是喜欢老式的扩展坞 14209 发表于 2020-12-15 15:07
不懂就问。比如thinkpad,dell和hp等都有扩展坞(或者底座),能支持若干个usb,dp,dvi,hdmi等等。而能支 ...
是个不错的问题和话题,感觉扩展坞总接口应该不是业界通用的标准,不然早应该出现第三方配件了。 LZ这组问题挺有意思
但是其实也挺简单
1
扩展坞插槽是若干组不同的接口在物理上的简单集成 每个接口都依然遵守原接口的标准
类似于去买了一锅串串 然后丸子还是丸子 鱼豆腐还是鱼豆腐 鸭肠还是鸭肠 就是给你绑一起了 举着方便
2
不是通用的 各家的针脚定义不同 就是ThinkPad的 不同时代的也不同
就像各家串串香的签字都是有长有短的
3
就是各自搞的
马路边边的是马路边边的 小郡肝的是小郡肝的
4
既然是各个接口的简单集合那内部线路就通向主板的各个位置
比如 USB的通向南桥 显示器的通向显卡 RJ45通向网卡 3.5mm Audio Jack通向声卡
5
扩展坞能传递的数字信号不过是USB和DP/DVI/HDMI 分别由南桥和显卡吞吐数据
再老的扩展坞有串/并口 接在IO芯片上 也是数字信号接口 其他的接口都是模拟的 传输模拟电平信号
6
扩展坞的接口就是把一堆接口的线束在印制板上汇总到了一起 为的是便于连接而已 就像台式机主板背后的IO面板一样
好比点了一把串 各式各样的 但你要把串都给妹纸 所以就把签子都要握在手里 这一把签子绑上皮筋就是扩展坞接口
7
设计扩展坞这东西是为了弥补笔记本机身尺寸有限 无法满足多种外设设备的不足
在USB出现之前 各种设备都需要各自不同的接口来连接 鼠标、猫要串口 打印机要并口 显示器要VGA 键盘要大圆口
到后来一些接口虽然统一到USB上了 但又限制于机身尺寸 USB接口不足 以及各种其他外接设备插拔不便 影响用户体验 就扩展了好多USB口
到雷电时代所有的东西包括显示器都在物理形态上统一到雷电上了 类似于你有了一个纸筒 可以把串串都放里面端着 就没有必要保留这一大把线束 它就淘汰了 刚买了个4337扩展坞,白菜价65元包邮,几乎是全新的,卖家说是高级版的,有1个USB3.0接口,收货后看确实有一个。普通版的45元包邮。不懂为什么两种配置的都用一个型号编码。 现在的所谓扩展坞都要打引号了, 和10多年前的USB口扩展坞一个德行, 无非就是借口变雷电或Type C, 真心怀念以前底部dock的输出, 完全纯底层硬件级别, 在办公室就本子就是台式机机箱一样.
现在扩展坞乍一看都是C口, 但是大部分是USB C口, 少量是雷电口, 后者价格贵的很, 没性价比.
TP总算有一款是传统dock造型的扩展坞, 只不过是左侧雷电输出的, 权当弥补了.
D.Wee 发表于 2020-12-16 01:09
现在的所谓扩展坞都要打引号了, 和10多年前的USB口扩展坞一个德行, 无非就是借口变雷电或Type C, 真心怀念 ...
是的,所以这个纯底层硬件级别的技术到底是什么技术,什么协议,什么标准?这几家都搞出来了貌似各自还不同。希望有了解的人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现在雷电口的扩展坞,戴尔TB16不错,200元的洋垃圾,成色很好很稳定。因为是雷电3,其他机型也通用。但是造型和DOCK或者BASE就差很远了,像个小机箱一样,占地方。 todayhigh 发表于 2020-12-15 23:10
LZ这组问题挺有意思
但是其实也挺简单
1
感谢回答。这些比喻很形象,哈哈。
我看了一下底座和D面的接口,数据线上下两排,每排几十个线,很密集。从形态上看符合你的分析,把这些接口都扎起来集中起来。这么来说,D面接口通到主板的地方,主板也要特殊设计一下了,然后再分出去。说明主板的设计上还是有一些技术含量的,和没有扩展坞接口的主板应该有所不同吧。
最后你提到雷电接口,这个接口出来后,各家的扎口(绑法)都可以采用统一的雷电3“纸筒”了,于是各家的扩展坞都不用自己设计扎口(绑法)了。但是遗憾的是物理形态上也不做成主机可以一屁股坐下去的dock形式,这太遗憾了。难度降低了,反而姿势变了,唉。 14209 发表于 2020-12-16 11:05
感谢回答。这些比喻很形象,哈哈。
我看了一下底座和D面的接口,数据线上下两排,每排几十个线,很密集 ...
现在统一的C口扩展,通用性好啊。
其实C口扩展也可以做成以前的dock样式。
只要笔记本D面留一个C口,扩展坞上对应一个C插头就行。
不过这样又会带来其他问题。
比如一个系列的笔记本D面都要保留统一的C口,限制了设计,增加了设计走线成本。
防水性能极度减弱。
在目前海量外设的市场里,有多少客户?又能有多少利润?
无利不起早的。 wjwhhb 发表于 2020-12-15 23:25
刚买了个4337扩展坞,白菜价65元包邮,几乎是全新的,卖家说是高级版的,有1个USB3.0接口,收货后看确实有 ...
请PM链接,谢谢,我也买一个 14209 发表于 2020-12-16 10:51
是的,所以这个纯底层硬件级别的技术到底是什么技术,什么协议,什么标准?这几家都搞出来了貌似各自还不 ...
5楼已经回答你了,没有什么特殊协议和标准,就是把USB,DP,网口,声卡,串并口(早期机型)等线路集中到一起而已。 之前装上扩展底座的TP,有种变形金刚的感觉 D.Wee 发表于 2020-12-16 01:09
现在的所谓扩展坞都要打引号了, 和10多年前的USB口扩展坞一个德行, 无非就是借口变雷电或Type C, 真心怀念 ...
雷电3直接走pcie通道还不底层? 你还想要啥? biandou000 发表于 2020-12-16 11:27
现在统一的C口扩展,通用性好啊。
其实C口扩展也可以做成以前的dock样式。
只要笔记本D面留一个C口,扩 ...
tp现在有机械式扩展坞 还是老扩展坞的形式 只不过用的是左侧雷电3和mini rj45 wxch111 发表于 2020-12-16 15:49
tp现在有机械式扩展坞 还是老扩展坞的形式 只不过用的是左侧雷电3和mini rj45
https://item.jd.com/70692911248.html?cu=true
应该是这款吧?笔记本放上去还要用手推一下插入侧面C口?
别小看多出来这推一下的动作,放上去和放上去再推一下差别还是很大的。
而且这样也跟其他扩展hub没太大差别,关键支持的机型也不太多,还贵的要死。 所谓“扩展”。单独看这个的内涵,从计算机的角度,主要是两个个层面:性能和I/O
若把以芯片组为核心的总线看做内部总线,则外部扩展的连接可视作外部总线。广义的外部总线范围挺广,还包含工控领域的很多标准,这里就不展开聊了。就计算机,或者再限定小一些,笔记本电脑而言,各个厂商,从技术、产品生态角度,其产品发展的历程中,都有各种外部扩展的子系统。主要涉及传输协议和接口协议。这其中分为两种:厂家自有标准和通用标准。自有的诸如IBM时代沿袭而来的TP的底部扩展接口和扩展坞底座。这个话题在51NB是历久不衰,反正老的好使就对了....从这几年的趋势看,外部扩展以采用通用接口为主流了。通用接口,历史上有火线、USB-A、雷电等,火线现在是没有了,从雷电3开始,其接口协议遵从了Type-C的物理接口,未来一段时间Type-C及其后继发展的协议接口应该是主流了。
大家日常聊的扩展坞,以I/O扩展为主,兼具部分性能的扩展。也有专用的性能扩展坞,诸如外置显卡、外置存储控制器等等。就特定的用户而言,除非是玩家和发烧友,一般人不太可能遍历很多扩展坞来玩的。 biandou000 发表于 2020-12-16 11:27
现在统一的C口扩展,通用性好啊。
其实C口扩展也可以做成以前的dock样式。
只要笔记本D面留一个C口,扩 ...
嗯,明白你的意思。
不在D面预留雷电口(C口)也行,还是传统的底座扩展坞的造型,在扩展坞的侧面预留一个C口,它和主机的C口直接用C口的双头数据线链接(这些接口是雷电3级别的才不会有速度损失)。大部分主机的C口也都在侧面,这样安排起来比较灵活,就是有飞线的感觉,可能有点丑。放在D面上好看,但是如同你说的那样,设计起来需要一一对应,成本高。 一般都是USB3的C口扩展坞,有些支持PD充电,有些支持雷电 D面预留老式的扩展坞底座已经不可能啦
现在机器变薄了很多
比如X13 整个下半身的高度和原来的4337扩展坞凸起差不多
要是在D壳上设计一个能坐进雷电口的接头 那就把键盘都顶漏了 tang2001163 发表于 2020-12-16 11:47
请PM链接,谢谢,我也买一个
某鱼上搜“X220扩展坞”,能搜出一大把,慢慢挑吧。 biandou000 发表于 2020-12-16 16:11
https://item.jd.com/70692911248.html?cu=true
应该是这款吧?笔记本放上去还要用手推一下插入侧面C口 ...
不然机子怎么做薄? 你以为人人都喜欢大砖头? wxch111 发表于 2020-12-17 08:25
不然机子怎么做薄? 你以为人人都喜欢大砖头?
也是,超薄也容纳不下插头、接口了。
个人预测,成熟、方便的扩展底座,需要成熟高速的近场通讯来实现了。
比如NFC后续发展带宽足够,或者毫米波,或者Lifi成熟。
未来,无线充电,高速无线通讯,磁吸,光线通讯更便利。 23L的想法已经实现了一大半
NFC距离太近了实用性其实有限
无线扩展坞很早很早以前已经可用了 T460那一代有WiGig网卡
只是带宽7G 而且60GHz几乎没有啥穿透力 用户体验不佳 到T470就又淘汰了^y^
Intel黑科技,WiGig无线扩展坞使用评测 todayhigh 发表于 2020-12-16 20:53
D面预留老式的扩展坞底座已经不可能啦
现在机器变薄了很多
比如X13 整个下半身的高度和原来的4337扩展坞 ...
D面预留扩展坞接口以后是越来越难,但是放到侧面,用两头C口的线把主机和底座型扩展坞连起来也行啊。
老式的底座型扩展坞和独立扩展坞(称呼为高级集线器更合适)相比,优点就是不会额外占用桌面空间,而且有倾斜角度,打字办公很舒服。
我的意见是不管以后什么接口,这种底座型扩展坞的物理形态很好,希望不要被小主机或者大字典尺寸的东西所替代。 14209 发表于 2020-12-17 12:04
D面预留扩展坞接口以后是越来越难,但是放到侧面,用两头C口的线把主机和底座型扩展坞连起来也行啊。
老 ...
懂你的意思,用过X230和X1C 2016的扩展坞,X230可以往底座上一放,外接键盘鼠标显示器,网线U盘打印机,笔记本根本不用打开屏幕,就跟台式机一样使用,要出门时按一下键笔记本弹出来,揣上就走,真的很方便。
到X1C,虽然还是可以一样外接,但已经不是底座形式了,要另外占据一块地方,桌面不大的时候就觉得没那么方便
后面的type-c扩展坞,但很多连X1C那种扩展坞上开机键都没有了,还得打开笔记本开机,从扩展坞使用的方便性来说,真的是退步 这得往上古时代捋,然后就知道现在和将来是什么样子了。
上古时代,电子器件不能小型化微型化,同时对设备的能力还有需求,所以设计一个接口,能够更多地扩展设备。这东西最夸张的是TP当年的一个底座,体积是一个全尺寸台式机,当然了,从PCI插槽到光驱软驱一应俱全。后世的2877同样如此。
至于接口呢,由于当时各大厂普遍具有较高的设计能力,这个总线并不是什么标准总线,而是混杂着各种总线的集合体,其实可以理解为就是把一坨一坨的线路,从机器的主板上引出到了外置的设备上,除了USB这类可能有次级HUB的,其他更像是直接接入了机器主板。以2877为例,因为扩展坞上有PCI,所以做了接线直接引入北桥,而UltraBay设备则是接入了南桥。所以总体说,不能是某种总线技术,而是各种总线集中在一个接口与底座互通。
再往近代,由于这种东西设计复杂(主板走线),轻薄概念和快速产品迭代的市场需求,以及一批造本新厂商,和USB的通用性,D面开始趋于净洁,但笔记本本身接口又是不足的,那就用USB往上凑,速度跟不上,就修订USB标准,从USB1.1-2.0到USB-3.0(SS)乃至现在的USB3.2GEN2(20Gbps)。但是在USB-3.0的中前期,迎合传统扩展坞概念,有的大厂一方面定义了自己新的接口,典型的如ThinkPad的OneLink和OneLink+(其实还是包装了多种接口协议的一体化接口),同时还有较为通用的定名为“端口复制器”的USB扩展设备。
然后走到现代,诞生于苹果和英特尔的雷电接口,一股脑开放授权,于是TB3借用Type-C型接口,以较高的带宽速率,一统接口和协议,使得扩展坞的概念延续。而与当年扩展坞的接口形式相比,已经完全不同:机器本机通过标准协议接入更加接近CPU的位置,扩展坞设置次级总线控制器与核心的总线控制器交互——等于是真外接了一个外接所有设备的设备。这种状态下,外置的扩展坞又可以继续恢弘起来:通过TB3与外置显卡坞连接,进而实现了更大规模的扩展。
最后展望未来,刚才说到的TB3由于带宽的限制,虽然外接了PCIE显卡,但是能力卡在PCIE4X上,所以带宽还是硬需求,TB4、USB4等,接口形态肯定是type-c,而带宽能力进一步增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