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星移动工作站WS63/WS65对比评测下篇:有强有弱!
本帖最后由 song_1118 于 2021-1-25 19:29 编辑续言
在上篇中,了解了WS63和WS65的外观,也对两者进行了拆解,还强行加入了ThinkPad P1 Gen 3,三者进行了跨三年度机型之间的对比。
笔者发现,WS63和WS65两者机体尺寸,虽然和ThinkPad P1 Gen 3相近,但在机身厚度还稍薄的情形下,其重量反而要重,或者换句话说,就是两者内部用料比ThinkPad P1 Gen 3更密集。
由此推测,WS63和WS65的定位似乎是这样的:在追求轻薄的同时还想主打性能!
这样一来,2018年和2019年的两者,和2020年追求轻薄、性能有所妥协的ThinkPad P1 Gen 3相比,在整机性能上应该更强。
是否真的如此?
俗话说有所得必有失,WS63和WS65有为此付出什么代价否?
笔者开始步步深入,一一道来。
机体
上篇所言,WS63和W65机体比ThinkPad P1 Gen 3还薄一点,而重量反而要重200克左右,所以其纤薄机体的强度,笔者第一个关注点。
在两者合上上盖之时,拿着手里把玩,并不觉松垮,也没有发生变形或异响。在打开屏幕上盖之后,单手握持掌托一角移动时,就感觉不如ThinkPad P1 Gen 3那样踏实了,一是WS63/WS65的机体相对要重,二是两者机体造型比较方正,握持手感没有ThinkPad P1 Gen 3的底部收缩的锥形舒适;
在彻底展开两者屏幕上盖之后,这种感觉更为明显。
因为两者的屏轴,和ThinkPad P1 Gen 3比较,相对要脆弱松垮:
两者的屏幕上盖的强度和ThinkPad P1 Gen 3倒差不多,对角线双手用力扭曲之下,屏幕变形显示出现水纹波的现象不太严重。
WS63的底部贴有一层黑色绒布,这点手感倒是不错,但不知道对于机体散热是否有副作用;WS65则取消了上代的绒布覆盖,比较常规的设计。
从上篇拆解中,也可以看到两者的内部结构,底盖较单薄无加强结构:
C面下方才有金属加强版起到机体强度加固作用,主板直接在CD面之间,再没有其他强化保护设计,可以说是直接的三层汉堡设计。
笔者没有查询到WS63是否有通过MIL-STD相关测试认证,但WS65官方明确有表明通过了MIL-STD 810G认证。
综上,在机体强度、坚固性和做工上,笔者认为WS63、WS65、ThinkPad P1 Gen 3三者,呈依次更好的排列。
端口
在这方面WS63和WS65,和ThinkPad P1 Gen 3比较,虽然机身后方一样没有任何端口,但由于机体造成比较方正的缘故,两者两侧端口密布、种类丰富,数量和种类上有着明显优势,只是雷电3端口数量只有1个,少于ThinkPad P1 Gen 3。
需要注意的是:2018年上市带有数字小键盘的WS63,机体横向尺寸要大,所以比2019年的WS65,机身右侧还多了1个USB-A端口和1个SD读卡器。
而2019年上市的WS65,其3个USB-A端口全部升级为USB 3.2 Gen 2,WS63是3个USB 3.1 Gen2加1个 USB 2.0。
有得必有失,端口密布也带来缺点,那就是:两者由于两侧还带有散热窗口,所以端口都在靠近用户的前部,特别是WS63的左侧更为突出。由此,相比ThinkPad P1 Gen 3的两侧,WS63/WS65在同时连接多个设备或线缆时,发生冲突的几率相对要高。
键鼠
WS63的键盘带有数字小键盘,WS65机体放弃了数字小键盘,从而获得了和ThinkPad P1 Gen 3相似的机体尺寸。
笔者实际使用两者键盘进行文字输入的时间不多,由于个人习惯问题,自然是感觉不如ThinkPad P1 Gen 3的键盘,但也不是不能用。
WS65的触摸板相比WS63加宽很多,面积多了35%,并宣称其玻璃触摸板比之前所有单击、滚动和多点触摸手势相应快30%,响应速度更快。
笔者实测感觉确实比WS63要好。
屏幕
WS63官方可选16:9-15.6英寸4K和FHD屏幕,本次测试的WS63使用的屏幕面板型号是CMN15D6,奇美电子(CMN) 群创 (Innolux)出品,厂家编号为N156HGA-EAL。
WS65同样可选16:9-15.6英寸4K和FHD 屏幕,本次测试的WS65使用的屏幕面板型号是CMN15E8,同样是奇美电子(CMN)群创 (Innolux)出品,厂家编号为N156HCE-EN1。
和WS63使用的屏幕面板相比,亮度和对比度略好,但色域略低。
WS63和WS65预装了微星的屏幕设置软件True Color程序,预制多个屏幕颜色配置文件,并可调整色温。
True Color程序工具页面有不少实用功能,还支持连接3种色度计进行校准。True Color程序可以按Fn+Z组合键启动,启动之后使用Fn+A来切换配置文件。
笔者使用的色度计是SpyderXElite,并不在支持之列。
针对WS63屏幕的测试,笔者关闭了True Color程序不加载任何配置文件,然后使用SpyderXElite进行校准,校准之后再对屏幕进行测试。
针对WS65屏幕的测试,笔者使用True Color程序加载了SRGB配置文件,然后进行测试。
两者实测结果如下,左边为WS63,右边为WS65。
色域对比:WS63好于WS65。
WS63为100% sRGB,86% AdobeRGB,92% P3,82% NTSC;
WS65为93% sRGB,72% AdobeRGB,74% P3,68% NTSC。
色调响应对比:两者的光度都存在偏差,而且W63的灰阶非常奇怪
亮度和对比度对比:WS63不如WS65
WS63最高亮度为219.8 nits,对比度为420:1;
WS65最高亮度为249.4 nits,对比度为1100:1,笔者肯定这个对比度测试结果不对,但时间关系来不及重测,仅供参考。
均匀性对比:WS63好于WS65
WS63最高亮度时,色彩亮度最高Delta E值为3.5,亮度最大差异为18%;
WS65最高亮度时,色彩亮度最高Delta E值为7.0,亮度最大差异为24%;
色彩精确度对比:WS63稍好于WS65,
WS63测试的48种颜色的Delta E均值为1.10,最大值为6H 3.33;
WS65测试的48种颜色的Delta E均值为0.96,最大值为1F 7.39,WS65的1F Delta E值偏高,据说Spyder 对于1F色彩测量误差较大。
综上测试结果, 笔者认为:此次测试的WS63和WS65配备的屏幕,亮度和均匀性很一般,但考虑色准还不错、色域还行,整体素质算是能划入良好之列。
特别提示:必须要校准、或使用True Color程序调用官方配置文件,才能得到以上成绩,否则其色准成绩可能很难看。
配置
本次评测的机型是WS63-8SK和WS65-9TM,两者的主要硬件配置如下:
两者笔者都安装了Windows 10 20H2,安装了官方驱动,显卡驱动则是NVIDIA当时的最新企业版457.09。使用LatencyMon检测两者驱动延时,都状态良好一片绿色,毕竟两者都上市快满2-3年了,驱动相对比较成熟。
CPU
本次评测的WS63采用的CPU是intel Core i7-8850H,而作为其接班人的、本次评测的WS65采用的则是晚出一代的intel Core i7-9750H,两者理论性能差距不会很大。
使用AIDA64的查看CPUID,显示两者TDP都是45瓦,PL2也都是90瓦2.44毫秒,但是PL1不同:WS63为45瓦28.00秒,WS65为55瓦28.00秒,看来WS65的CPU性能发挥应该更好。
笔者实测结果如下:
在Cinebench R15多核性能测试中:
WS63上的 i7-8850H的得分为1062,WS65上的i7-9750H得分为1165;
比对比机型 ThinkPad P73上的Intel Xeon E-2276M、ThinkPad P1 Gen 3上的i9-10885H和ThinkPad P15 Gen 1上的W-10885M的得分都要低。
单核得分分别为180和183,对比同上情形。
在Cinebench R20测试中:
WS63上的 i7-8850H的多核得分为2482,单核为436;
WS65上的i7-9750H多核得分为2524,单核为440;
对比和结果和上面R15时一致。
使用Cinebench R15多核性能50次持续循环测试,在得到的得分曲线比较中:
WS63上的 i7-8850H得分峰值为1118.94、均值为1019.67、谷值为975.68;
WS65上的 i7-9750H得分峰值为1133、均值为1266.99、谷值为1121.08;
WS65的得分曲线变化,和ThinkPad P73上的Intel Xeon E-2276M类似,波动较少比较平缓,而WS63起伏明显波动较大。这样看来,WS65的CPU性能发挥比WS63要平稳。
在下面的压力测试环节,笔者会对此进一步研究。
GPU
WS63和WS65都是双显卡机型,由于测试时间比较冲忙,笔者此次没有测试两者在独显状态下的性能。不过在BIOS中查看时,发现WS63还可以设置为IGFX,只使用intel集显运行,这可能是因为WS63内置电池容量不高,官方留下的补偿方案。
两者的集显都是Intel CPU集成的UHD 630,性能差别几乎为0可以忽略。
WS63配备的独显是NVIDIA Quadro P4200,256bit 8GB GDDR6显存,如下图左边所示;
WS65配备的独显是NVIDIA Quadro RTX 5000 Max-Q,256bit 16GB GDDR6显存,下图右边所示。
两者的理论性能,在当下NBC移动显卡综合性能排行榜中,如下图蓝色方框标注所示。
WS63配备的Quadro P4200,综合性能位于GeForce RTX 2060 Max-Q和GeForce1660 Ti移动版之间。
WS65配备的RTX 5000 Max-Q,综合性能低于全速的Quadro RTX 5000笔电版,位于RTX 2080 Super Max-Q和RTX 2080 Max-Q之间。
使用3DMark基准测试软件对两者进行测试,得到显卡图形得分对比如下图:
WS65的得分,总分为同是RTX 5000的ThinkPad P73和ThinkPad P15 Gen 1的97%多一点,是ThinkPad P1 Gen 3的223.4%。
WS63的P4200得分,距离RTX 5000就很远了,总分只有WS65的71.7%,但比ThinkPad P1 Gen 3好多了,总分是P1 Gen 3的160%。
在3DMark的Port Royal基准测试:
对比中,WS65的得分,总分为同是RTX 5000的ThinkPad P73和ThinkPad P15 Gen 1的95%左右;
WS63的P4200的得分就差得很远了,只有WS65的22.4%;不过,和WT75上面功耗高达150瓦的P5200比较,也有其70.8%。
WS63和WS65都移动工作站,都是专业显卡,自然少不了专业图形性能测试。
使用SPECgpcViewperf 13基准测试软件,对两者双显卡模式下的性能分别进行测试,得到成绩对比如下图:
W65双显卡模式下的总分,稍稍高于ThinkPad P73双显卡模式为其101.5%,但低于ThinPad P15 Gen 1的双显卡模式为其97.4%。
W63双显卡模式下的总分,为WS65的78.7%,但高于ThinkPad P1 Gen 3独显模式不少,为其120.6%。
使用SPECgpcViewperf 2020基准测试软件,对两者双显卡模式下的性能分别进行测试,得到成绩对比如下图:
W65双显卡模式下的总分,稍高于ThinPad P15 Gen 1的双显卡模式为其101.7%,但低于P15 Gen 1的独显模式很多为其80.8%;
W63双显卡模式下的总分,为WS65的76.6%;高于ThinkPad P1 Gen 3独显模式很多,为其165.8%。
存储
在内存方面,WS63是两条金士顿8GB DDR4-2400,WS65则是2条16GB 三星DDR4-2666内存。
使用AIDA64的缓存和内存基准测试模块,对两者在双显模式下进行了测试,得到的结果如下图所示,左边是W63双显模式,右边是W65双显模式,可见WS65的DDR4-2666的速率和延时成绩,都要好于WS63的DDR4-2400。
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对两者预装硬盘性能进行测试。
综合
接下来看看WS63和WS65的整机综合性能。
使用PCMark 8对两者双显模式下,进行整机综合性能测试,得到的结果对比如下图:
WS65双显模式下总分,为ThinkPad P15 Gen 1双显模式的94.7%、独显模式的82.8%;为ThinkPad P1 Gen 3独显模式的94%。
WS65双显模式下总分,为WS65的95.9%,为ThinkPad P1 Gen 3独显模式的90.1%。
明显可见WS63和W65,在和P15 Gen 1/P1 Gen 3进行综合性能比较时,由于CPU代差造成的劣势。
使用PCMark 10对两者双显模式下,进行整机综合性能测试,得到的结果对比如下图:
WS65双显模式下总分,为ThinkPad P15 Gen 1双显模式的85.3%、独显模式的77.2%;为ThinkPad P1 Gen 3独显模式的87.1%。
WS63双显模式下总分,为WS65的94.4%,为ThinkPad P1 Gen 3独显模式的82.2%。
可见在PCMark 10的基准测试中,CPU代差造成的劣势进一步扩大。
使用了UserBenchmark基准测试软件,分别对两者在双显模式下的性能进行测试,得到的结果如下。
UserBenchmark对WS63的P4200显卡评价非常低:Gaming16%、Desktop 85%和Workstation 16%。
UserBenchmark对WS65的评价还可以,毕竟其搭载的RTX 5000,依然是当下移动版专业显卡的头部型号:Gaming 85%、Desktop 97%和Workstation 76%。
使用专业图形综合性能基准测试软件SPECwpc 2.1进行测试,得到的结果和对比如下图:
WS65双显模式下总分,为ThinkPad P15 Gen 1双显模式的88.1%、独显模式的81.2%;为ThinkPad P1 Gen 3独显模式的91.6%。
WS63双显模式下总分,为WS65的50.8%,为ThinkPad P1 Gen 3独显模式的46.5%。
同样是由于CPU代差造成明显劣势,当然内存也是一个因素。
使用专业图形综合性能基准测试软件SPECworkstation 3.04进行测试,得到的结果和对比如下图:
WS65双显模式下总分,为ThinkPad P15 Gen 1双显模式的80.2%、独显模式的79.4%;为ThinkPad P1 Gen 3独显模式的100.8%。
WS63双显模式下总分,为WS65的57.8%,为ThinkPad P1 Gen 3独显模式的58.3%。
同样原因同样劣势。
最后是PassMark PerformanceTest 10.0对两者的测试。
由于时间匆忙,笔者这次没有对两者在独显状态下的性能进行测试,所以特意在PassMark基准测试数据库中,选取了一台CPU和显卡配置一样的、确认是独显状态的WS65的成绩,作为对比。在下面5张图片中,第一个数据就是这台独显状态的WS65的成绩。
PassMark CPU得分对比如下图:三者得分几乎一样,都在12000+,笔者测试的WS65发挥稍好为12900+。
PassMark 2D得分对比如下图:作为对比的独显WS65得分为1002,笔者测试的WS63和WS65的成绩差了一大截,仅为355和411。
PassMark 3D得分对比如下图: 作为对比的独显WS65得分为16819,笔者测试的WS63和WS65的成绩仅为11024和13280。
PassMark 内存得分对比如下图:三者得分几乎一样,笔者测试的WS65发挥稍好为3608。
PassMark 硬盘得分对比如下图:作为对比的独显WS65配备的硬盘是三星PM981 1TB NVMe SSD,所以成绩最好。
最后,PassMark给予的总分对比如下图:作为对比的独显WS65总分为6856,笔者测试的双显状态的WS63为3511,而双显状态的WS65为4186,只有作为对比的独显WS65的61.1%。
WS63和WS65,在独显状态下的性能发挥绝对可以更好,这是毫无疑问的。只不过可惜,笔者时间来不及测试。
功耗
在上文CPU测试环节,使用AIDA64的查看CPUID,两者TDP都是45瓦,PL2都是90瓦2.44毫秒,但是PL1不同:WS63为45瓦28.00秒,WS65为55瓦28.00秒。
在压力测试时,是否如何?
笔者使用AIDA64的系统稳定性测试模块中的Stress FPU,对WS63的CPU进行了长达95分钟的持续压力测试,得到的结果如下图:
从上图和其他没有发出的连续截图,可以看到WS63在此压力测试中的要点如下:
[*]1.CPU功耗峰值为77.7瓦,在测试开始的瞬间出现,此时温度迅速达到85摄氏度,运行频率此时维持在4.0GHz;
[*]2.30秒左右后,CPU功耗开始迅速下降,之后一直稳定在45瓦左右,温度稳定在75摄氏度左右,运行频率稳定在2.5GHz左右;
[*]3.整个过程中,PL1数值一直保持为45瓦没变;
同样使用AIDA64的系统稳定性测试模块中的Stress FPU,对WS65的CPU进行了长达95分钟的持续压力测试,得到的结果如下图:
从上图和其他没有发出的连续截图,可以看到WS65在此压力测试中的要点如下:
[*]1.CPU功耗峰值为77.3瓦,在测试开始的瞬间出现,此时温度迅速达到96摄氏度,运行频率此时维持在4.2GHz;
[*]2.30秒左右后,CPU功耗开始迅速下降,之后一直稳定在55瓦左右,温度稳定在90摄氏度左右,运行频率稳定在3.0GHz左右;
[*]3.整个过程中,PL1数值一直保持为55瓦没变;
这样一来,完全实证了WS63和WS65,确实做到了CPU在长时间单压力测试下,可以一直保持45瓦和55瓦的底气。
接下来看看对GPU进行压力测试,又将如何。
使用FurMark对双显状态下的WS63的GPU进行92分钟的压力测试,结果如下图:
WS63在此压力测试中的要点如下:
[*]1.GPU功耗峰值为91.2瓦,温度峰值为66摄氏度;
[*]2.此后GPU功耗稳定在80瓦左右,而显示的均值为64.5瓦的缘故,是因为在双显卡状态下,刚开始一段时间内,独显没有被激活功耗为0瓦。
[*]3.GPU温度稳定为65摄氏度左右,显示的均值为57摄氏度,原因同上。
同样使用FurMark,对双显状态下的WS63的GPU进行75分钟的压力测试,结果如下图:
WS65在此压力测试中的要点如下:
[*]1.GPU功耗峰值为82.2瓦,温度峰值为65摄氏度;
[*]2.此后GPU功耗稳定在80瓦左右,均值为79.2瓦;
[*]3.GPU温度稳定为63摄氏度左右,均值为63摄氏度。
以上可见,两者的独显功耗一致都为80瓦,但WS65的独显在双显卡状态下,响应更为及时,温度表现也稍好。
最后使用Stress FPU+FurMark,对WS63进行了长达206分钟的双压力测试,得到的结果如下图所示:
WS63在此压力测试中的要点如下:
[*]1.CPU功耗峰值为77瓦,在测试开始的瞬间出现,此时达到温度达到87摄氏度,运行频率此时维持在4.1GHz左右;
[*]2.10秒左右后,CPU功耗迅速下降,之后一直稳定在45瓦左右,并开始出现了温度峰值为92摄氏度,随之温度稳定在90摄氏度左右,运行频率稳定在2.7GHz左右;
[*]3.整个过程中,PL1数值一直保持为45瓦没有变动;
[*]4.GPU功耗峰值为83.9瓦,功耗均值为77.9瓦;
[*]5.GPU温度峰值为79摄氏度,温度均值为68摄氏度。
同样使用Stress FPU+FurMark,对WS65进行了长达142分钟的双压力测试,得到的结果如下图所示:
WS65在此压力测试中的要点如下:
[*]1.CPU功耗峰值为70.3瓦,在测试开始的瞬间出现,此时出现温度峰值为97摄氏度,运行频率此时维持在4.0GHz左右;
[*]2.10秒左右后,CPU功耗迅速下降,之后一直稳定在45瓦左右,温度稳定在95摄氏度左右,运行频率稳定在2.7GHz左右;
[*]3.整个过程中,PL1数值一直保持为55瓦没有变动;
[*]4.GPU功耗峰值为82瓦,功耗均值为79.9瓦;
[*]5.GPU温度峰值为70摄氏度,温度均值为69摄氏度。
如果纯看数字的话,在此双压力测试中,WS63的CPU温度表现好于WS65,而且WS65还似乎刻意压制了CPU的功耗,比单CPU压力测试时低了整整10瓦。
以上可见,长时间双压力负载之下,双显状态的WS65和 WS63,都一样维持着CPU 45瓦+GPU 80瓦的效能。这功耗表现,远好于机体尺寸近似的ThinkPad P1 Gen 3。这也是在上篇中,出现WS63和WS65使用的两个230瓦电源的意义所在。
温度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进行以上压力测试时,环境温度较低,约在6~8摄氏度左右,比笔者对ThinkPad P1 Gen 3进行同样的测试时,环境温度还低了3摄氏度左右。
在这样的环境下,长时间双压力测试下,如下图所示,左边WS63使用的电源表面温度不到40摄氏度,右边WS65的还不到35摄氏度。
C面温度如下如图所示:
左边的WS63键盘所在面(C面)掌托都在21摄氏度左右,键盘区域在30摄氏度左右,温度最高点在靠近屏幕中央偏右,达到40摄氏度。
右边的WS65表现类似,只不过最高温度点要高5摄氏度。
D面温度如下如图所示:
左边的WS63的底部(D面)温度掌托下方在20~26摄氏度之间,中部在27~39摄氏度之间,温度最高点高达57摄氏度,其所在部位和C面最高部位对应,在靠近机身后方的中部偏左处。
由于使用的是红外测温仪,这个温度最高处的测量值,是直接穿透了D面的散热格栅,直接测量到了WS63内部主板上的温度,所以WS63底部机身外表的温度,应该低于这个数值。
右边的WS65底部温度整体表现比WS63要低,其最高温度点也只有48摄氏度。笔者认为,这是因为WS65底部没有使用WS63那样的绒布覆盖处理,其散热效果要好的缘故。
噪音
WS63和WS65都使用了三风扇,但笔者忘记测试散热噪音了……
凭记忆,感觉在持续高负荷运行下,WS63和WS65散热风扇发出噪音,似乎和ThinkPad P1 Gen 3类似,都不属于舒适范畴。
续航
WS63虽然机体横向寸尺比WS65多2厘米,但由于内置2.5英寸硬盘电池空间受抑制,其内置电池仅为52.4Wh,WS65的电池容量就高了很多,为 80.25Wh。
使用PCMark 10电池续航基准进行测试,笔者对5种情景模式运行时的相关设置,分别如下:
[*]现代办公(Modem Office):屏幕亮度50% +电池性能均衡;
[*]应用程序(Applications):同上;
[*]视频播放(Video):屏幕亮度100% +扬声器音量100% +电池性能最佳;
[*]游戏(Gaming):屏幕亮度100% +电池性能最佳;
[*]闲置(Idle):屏幕亮度0% +电池性能节能;
测试得到的成绩,对比如下图:
[*]续航时间最短的是游戏情景,双显WS63差一点点一小时,双显WS65也就是1.5小时;
[*]视频播放情景,因时间关系,两者均未测试;
[*]现代办公情景,双显WS63续航时间为4小时11分,双显WS65为5小时31分;
[*]应用程序情景,双显WS63续航时间为3小时24分,双显WS65为5小时43分钟;
[*]续航时间最长的是闲置情景,双显WS63续航时间为8小时55分,双显WS65为11小时23分;
可见,WS65在缩小机身、舍弃小键盘之后,不再使用2.5英寸硬盘,加大内置电池容量的设计,是无比正确的。
评价
以上对WS63和WS65进行的测试,是笔者在去年12月中旬10天时间内完成的,由于时间比较不充分,没有对两者的独显模式进行测试,一些测试项目也没进行。而且,本文的写作时间是在一个多月之后的现在、依靠记录数据、截图和记忆来完成,所以恐怕难免有所错误遗漏之处。
尽管这样,微星WS63和WS65,还是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原因就是:
作为2018年和2019年上市的移动工作站,其在尺寸重量相类似的情形下,图形性能全面压制当下上市的ThinkPad P1 Gen 3!
在整机性能上,也不太落后于采用当下最高配新款CPU的ThinkPad P1 Gen 3;在端口数量和种类上,也比ThinkPad P1 Gen 3要丰富,只是没有内置WWAN卡。
当然,微星战略方针造成的弱点也同样存在,那就是:
作为移动工作站的WS63和WS65,和同门电竞本GS63和GS65,是共模同体设计。其带来的后果,就是迎合了快消品的品质要求,而使得WS63和WS65的机体耐用度和做工,不如ThinkPad P1 Gen 3那样坚固可靠。
如果对品质和耐用度要求不是很高的话,2018年上市的WS63、2019年上市的WS65,现在的性价比非常好,远高于新上市不久的ThinkPad P1 Gen 3。
精彩,侧面看着和gs65神似。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