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430散热器加铜管如何固定
我买了一台T430,加了铜管,是用散热胶粘的。铜管外面也抹了散热胶,感觉有气味,想都去掉。请问加的铜管与原来的铜管如何粘在一起。最好不用胶或用好的胶,没有味道。 用低温锡浆 用低温锡浆 多谢回复。 焊接在一起可行? 本帖最后由 风雨同舟 于 2024-5-20 16:09 编辑低温锡焊接 本帖最后由 风雨同舟 于 2025-3-16 10:08 编辑
kav2000 发表于 2023-2-26 22:32
我买了一台T430,加了铜管,是用散热胶粘的。铜管外面也抹了散热胶,感觉有气味,想都去掉。请问加的 ...
第一,用低温焊锡焊接扁铜管,金属焊接后的热量传导是最快速的。安装位置要考虑放置和造型,要非常平整,避免压防滚架,如果压就对防滚架做裁剪,铜管在CPU散热位置尽量压扁到1.5MM高度以下,尽量和原来没改装时候的散热处于一个水平高度上或者接近,否则键盘会被顶高,影响使用感受,焊接前用书本夹固定好,包括原来自带的铜管上也要夹紧。
第二,键盘123WE按键下放的塑料膜撕掉,底部开孔,键盘下方和底部上方加入细腻防尘网,上下进冷风并加大进风量,中间鳍片出热风。加速热量交换。
第三,使用相变片,相变片散热传导效果好,而且稳定时间长,对于高性能高发热的CPU GPU效果尤其明显,仅次于液金散热。
所有改造后,I7 3820QM 42瓦输出,能压在84度,正好在功耗墙附近,一旦过86度CPU就会降频降功率。相变硅脂有一个磨合时间。35瓦输出能压在75度,全速基本碰不到功耗墙。(这个功耗是最常用的场景模式下)。 多谢回复,说的很详细。 https://www.ibmnb.com/thread-2037841-2-4.html
具体烤机测试,之前弄1080P屏幕有漏光,带电池拔插屏线,烧了电容和保险,无背光。尝试着修复。问了转接板卖家,原来原先自带的高分屏屏线和改1080P转接屏线线序是有区别的,乱插就会烧主板的保险。 8楼xd牛,直接吹进键盘,不怕灰进去吗^q^ 如果只是觉得cpu 不够用,这样折腾那是玩技术,
本帖最后由 风雨同舟 于 2024-7-9 21:13 编辑
jackmacc 发表于 2024-5-21 16:20
如果只是觉得cpu 不够用,这样折腾那是玩技术,
换成I7 后,CPU基本够用了,散热的优化调整,大热天也不惧怕,还是相变片有效,以前86-96度的,现在基本是压在75度以下,待机40多度,主要是丢不掉T430,用着太舒服了。
改动散热也没什么技术可言,有手就行。成本也不高。3根铜管加点低温焊锡而已。
最上面的那个键盘顶键盘了,最好的是中间一圆管,2头压扁,最下面的一个扁条,不用破坏防滚架,联想原设计更根本就没有想着让用户4核CPU, 加2个热管就不用改任何东西了。同时代的T430S就是双热管,不需要改动! 本帖最后由 风雨同舟 于 2025-3-16 00:36 编辑
做完平整后,压键盘是微乎其微,基本可以忽略,而这样改动优化散热,可以让I7-3820QM 中等使用场景下风扇2000多转左右(无声)乖乖的压在48度--63度。即便是看腾讯视频4K下,不卡顿,4000转能把温度稳定控制在69--73度,之前早就到90--100度了。这种性能状态完全碾压T430S,不输T480等机型,而且需要的软件使用,娱乐等没有啥拖沓卡顿感。 风雨同舟 发表于 2025-3-14 09:26
做完平整后,压键盘是微乎其微,基本可以忽略,而这样改动优化散热,可以让I7-3820QM 中等使用场景下风扇20 ...
这样作散热改进,效果不错,但看相不佳。原来的单管散热器不作任何改进,能稳压3632,已经比双核3540的T430S强了。我是后来在单铜管旁边加了一根小铜管,锡焊接包住,对散热有若干好处,感觉并不需要这些铜片或者铜管都焊接到散热器罩盖上,能运行45W的3630QM,工作频率比3632QM高0.2GHZ。看曾经的CPU天梯图,八代低压U8250, 位置与三代U3610QM相当,如果不考虑CPU集成显卡,多媒体指令等的改进,INTEL的三,四代标压U, 并不弱。 我目前的方案是不破坏现有的任何结构,不顶键盘,改动如图。
FPU烤机测试打开键盘是80~90,盖上键盘是90~100度。功耗43w左右不降频,反正我只要不降低频率。实际使用不会有烤机这么严苛的。 本帖最后由 风雨同舟 于 2025-3-16 10:39 编辑
zhonghua2673 发表于 2025-3-14 13:02
我目前的方案是不破坏现有的任何结构,不顶键盘,改动如图。
FPU烤机测试打开键盘是80~90,盖上键盘是90~1 ...
T430内部本来就有防滚架结构,比X240--X280单手拿都会蓝屏的机器是好太多了,为了加强散热,圆铜管加粗,做一个小边角的裁剪是不得不为之,但不影响整体的强度,键盘不顶,基本保持平整,而且优化都在内部,不影响外观,一系列优化散热后的效果,确实是让人非常满意的。在同等的运行温度状态下,性能比I5 3320QM提升一倍,比I7-3632QM提升20%以上。但你这样靠散热胶粘合的,之前我也尝试过,用处不大。即便是集成显卡模式下打开腾讯4k卡顿,而且分分钟上90度-100度。根本压不住,长期的高温,对主板的元器件会加速老化,因为喜欢T430这个机型,和多年的习惯,尝试过其他新机器,高性能机器,都感觉不舒服,所以不得不想办法让它使用完美些。最近做了一次清灰,底部打的散热孔用的防尘网换了更细腻的,键盘撕膜区域同样粘贴了细腻的防尘网,这样风扇里积灰量就降低了些,GPU和CPU上都上了相变片,BIOS调整到独立显卡模式(之前是集成模式或者混合模式),显卡做显示,CPU只管计算。进一步释放CPU性能。双烤,单考CPU,GPU,温度在70--84度范围里。压的死死的。喜欢用T430的这个屏幕1080P改了才完美。还有一个情况单集成显示模式是不能外接显示器的,必须独立显卡参与才行。 其实我感兴趣的是,W540或者W541的散热器模组改良,如图所示,掏的联想配件店的便宜Q1散热器模组,改一下插头,换为Q3模组。然后在大管(CPU)与小管(K2100显卡)贴近散热器鳍片处,焊接一根2MM厚的导热片,长度为60MM,这样作的好处是尽快让CPU热量传到鳍片中,相当于给了两根导热管,且与显卡散热互补。用AID64测试4900MQ,单烤FPU能给出50余W的散热功率,开始是57W,CPU频率3.4G,温度在一分钟内不超过80,然后BIOS自动降频,这就不是我们能修改的了。自始至终测试8分钟,CPU温度不到80,风扇转速2600左右,温度基本在70左右徘徊,所以结论是,W540或者W541的散热器完全能够压住47W的顶配U4910MQ,你得自己修补。 W系列的机器本就做了散热强化,铜管之间的铜片相连就是这种设计。主
要是强化GPU散热。而你加的铜管是双层加强热量传导。即便你不加,温度也能压在86度以下。
热量传导加强,后面就是风扇功率加强如果这个固定死了,就是加强进风量,出风量。
所以散热加强不是单一的去加铜管,需要综合考虑。 还是有区别的,单烤FPU时,不加这根铜片,另外一台4910MQ,在3分钟时,温度到了80,而这台测试用的机器(去了整个屏上半身,为了换散热器方便,外接显示器)6分钟才到80度,此时那台4910MQ,温度已到85,风扇转速上升到3000,而这台测试机,风扇转速一直是2500。
功率曲线是在最初的57W,30秒后下降,一分钟左右后在52与45之间跳动,3分钟后在47与42之间跳动。
设想将主铜管加粗,应该能达到类似戴尔4800的散热器效果。 可以用你买铜管送的胶,也可以用锡焊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