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品社会中,概念引导营销是企业必须做也是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 自从20多年前,几乎与大哥大同期进入国内市场的笔记本电脑,多年来一直像传教士一样传播着一个概念,高端人士移动办公的必备品,身份认同感让在那个年代达到天价级别的笔记本电脑同样出现了一机难求的景象。 这就是概念营销的魔力,鉴于此IT厂商多年来总是乐此不疲的延续着出产品——造概念——找人群的流水线,而概念营销的高峰则来自于苹果2007年推出的iPhone手机以及2008年推出的Macbook Air笔记本电脑。 ![点击进入下一页 点击进入下一页](http://www.ibmnb.com/attachments/2013/11/339505_201311251047381Kz5n.jpeg)
触控与智能相结合的宣传标语,从牛皮纸袋里将笔记本抽出的细致动作分别传达两个概念,不用iPhone你就不智能,不选Air你就无法体味何为极致,对于新模式、新概念完美的诠释,让这两款产品甚至成为了历史上最为热销的电子消费品。 看到苹果的成功,整个PC行业都开始热衷于造概念,上游厂商和OEM厂商不再仅仅将关注点放到如何将产品的成本杀的更低,而是推出了UMPC、上网本概念,但与传统笔记本分化特点不明显、缺乏关键点创新,让这两个概念都遭受到了半路夭折的命运。 ![点击进入下一页 点击进入下一页](http://www.ibmnb.com/attachments/2013/11/339505_201311251047382h19z.jpeg)
牛皮纸袋效应让Macbook Air成为一次相当出色的概念营销 UMPC和上网本的失败并没有让行业失去信心,在酝酿了大概两年的时间后,英特尔在2011年的台北电脑展上正式推出了超极本概念,时任英特尔移动计算产品高级副总裁的邓慕理表示:“你绝不能将超极本看成是更薄且低功耗的笔记本电脑,它是一种全新的产品形态。” 根据英特尔官方的说法,在第二个阶段超极本会同时配有键盘和触摸屏,你把屏幕竖起来,它就是一台带键盘的笔记本电脑,如果合上屏幕就会变身为一台平板电脑;而在进入到终极阶段后,键盘可以随意卸下来,在有需要的时候再装回去。 ![点击进入下一页 点击进入下一页](http://www.ibmnb.com/attachments/2013/11/339505_201311251047383245i.jpeg)
英特尔提出的超极本概念最终的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 如今的超极本已经完成了三个阶段的蜕变,它还首次将大众期待多年的轻薄和性能进行了完美的结合,但从市场端的反馈来看,超极本并没有达到厂商的预期。这似乎预示着PC产品造概念的时代已经终结。 为什么消费者不再热衷于“买概念”,这个似乎违背了传统营销法则同时又困扰着厂商的问题的确值得深思,在编辑来看,概念营销的真正内涵在于变革,无论是iPhone、Macbook Air还是iPad都是产品模式或者是体验模式真正发生了变革,而并不是现有产品简简单单的延伸。 整体销量的暴跌外加利润率的走低,迫使IT厂商必须要重振旗鼓进行二次创业,而对于IT厂商的来说,机会到底在哪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