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从去年夏普发布了一款无边框手机,无边框的概念便开始流传开来。而今乐视三款新机的发布,再加上OPPO、努比亚等厂商纷纷为无边框新机造势,无边框的概念被炒上了高潮。的确,从一些无边框手机的宣传片来看,用炫酷一词形容不足为过。然而,目前所谓的无边框准确的说是窄边框,进而通过折射原理模拟出无边框的视觉效果。当无边框手机的风潮即将吹起的时候,营销需要比技术本身似乎更有价值。
技术难实现,无边框还很远 无边框的出现从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手机产品在工艺设计上的进步,而真正的实现无边框却存在很大的技术难度。国内厂商所谓的无边框机型,不过是得益于夏普等屏幕生产商的技术改良,无边框的最大难题还在于屏幕本身。 目前来看,无论是PC、平板还是手机,依然离不开液晶屏幕的限制。无边框手机难以炼成的原因在于“液晶”的流动性,必须要用一定界限空间来限制液晶的流动。只要是液晶屏幕,那么边缘必定不能少,哪怕是把边框收窄到近乎无边框的效果,边框依然存在,纵使是零点几毫米。 此外,虽然不同品牌的智能手机采用了一系列的触摸屏技术,但是从本质上来说都是通过内置电容器,通过电荷改变来实现触摸操作。目前的触摸屏技术采用的是多层设计,在两个电容层中间需要放置一层绝缘材料,一旦手机做成了无边框便会造成很多问题。 当然对于手机厂商来讲,成本问题也不容小觑,如何防止屏幕漏光,如何解决易碎问题,如何从软件设计上解决用户的误触问题。可以肯定的说,只要手机屏幕仍然是液晶材质,真正的无边框几乎不可能实现。 模拟无边框,抹不去的缺点 从审美上来说,窄边框的视觉效果更加惊艳,从实用角度来讲,窄边框意味着更好的单手操作体验。当手机边框越来越窄的时候,无边框便成了必然趋势,虽然在技术上难以实现,通过屏幕电路改造或者光的折射原理来模拟出无边框的效果。 虽然手机边框被做到了1mm以下,屏幕黑边问题也得到了有效的改善,而无边框的缺点却依然亟待解决。首先是漏光问题,由于手机的边框宽度变窄,这就对光源和屏幕之间的密封性有着更大的要求。就目前的工艺水准以及品控,要实现对光源的完全密封是不可能的,漏光问题也就难以避免。其次就是屏幕易碎,失去边框保护的屏幕玻璃极易在磕碰中碎裂,不少采用2.5D突起设计的手机已经验证了这个问题。最应该解决的的还是误触问题,由于屏幕边缘过窄,手指在操作过程中,手掌部分可能会接触到屏幕边缘。目前安卓厂商对边缘防误触的机制还不是很完善。 如果曲面屏幕能够大规模应用,边框的有和无便不再那么重要,因为在视觉效果上弧面完全可以模拟无边框的效果。不过基于成本控制和营销效果,手机厂商们更乐意去宣传无边框的概念。鼓吹概念,不过是营销需要 由于手机屏幕尺寸的不断加大,单手握持手机已经变得非常不易。而窄边框技术恰好可以解决单手可操作性的问题,因此被广大厂商应用或作为宣传噱头,鼓吹无边框概念更多的在于营销需要。 在这个手机厂商之间的竞争早已白热化的时代,各家在营销上的投入似乎毫不吝啬,大型发布会比比皆是,各种电视、互联网广告屡见不鲜,能够深入人心的产品营销更是不可或缺,无边框便是一个契机。第一,如果价格合适,几乎没有人能够阻挡无边框的视觉诱惑,日本民众对于无边框手机AQUOS Crystal的疯抢已是事实。第二,走过了那个死拼性价比的时代,工业设计和情怀成了国产手机发布会的常见说辞,无边框无疑占领了工业设计的制高点。第三,当手机硬件同质化严重、手机硬件参数早已开诚布公的大环境下,谁最先拿出无边框的牌,无疑在差异化的道路上先行了一步。 如果哪家的无边框手机率先实现量产,在价格定位上面向大众消费群体,其影响力恐不输于早先主打性价比的小米手机。国产手机的水早已被一批批黑马搅浑,抓住无边框机遇,哪怕只是在营销上的优势,都将在新一轮智能手机洗牌中赢得更多的机会。 虽然带了几分营销的意味,无边框手机离市场却越来越近,但愿在这场营销大戏过后,无边框会从概念成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