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15年小米公司最后一场发布会上(红米Note3),小米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首席执行官)雷军(微博)哽咽的场景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甚至其风头盖过发布的红米Note3本身。那么一向以理性著称的雷军为何在今年小米最后的收场戏上变得如此感性?这背后又有何难言之隐?
转播到腾讯微博
开门见山,也许外媒最新的一篇报道才是切中雷军真正哽咽的原因。即由于小米无法兑现其去年定下的今年年销售1亿部手机的目标,其450亿美元的估值将可能在未来被减记,而减记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未来小米融资额的减少,但众所周知的事实是,小米为了打造自己心目中的那个所谓“生态”,不仅背离了目前仍是其业务和生态核心“为发烧而生”的手机(产品)理念,以成本价销售手机,还以所谓构建“生态”之名,涉足诸多产品,例如路由器、智能电视、小米盒子,空气净化器、甚至电源插座,并由此被业内喻为“百货公司”。尽管这种说法有夸张之嫌,但即便是我们去竭力理解雷军所言的“生态”也很难找到这些产品间彼此间的联系,至少给我们的感觉是点远远多于面。而给市场和用户惟一留下较深的印象的就是小米的这些产品在同类产品中价格的低廉。 在此我们不想说“便宜没好货”,毕竟在我们国内还有一种“物美价廉”的说法,但从我们亲身用过的小米这些产品看,确实不敢恭维。例如曾经遭到业内吐槽的小米路由器。不知道其他用户,本来我们购买的初衷就是看中它的性价比(例如内含1TB的存储),但不幸的是,使用小米路由器后,网速明显变慢,找来装宽带的师傅,人家只说了一句不要用小米的路由,这是普遍现象,至于原因,人家只是呵呵,后来换回原来的TP—Link,一切如初,现在我们的小米路由器已弃之不用。 再看小米盒子,刚开始使用时感觉还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其中应用的升级,很快提示存储空间不足,让卸载一些应用,这无疑让我们进退两难,毕竟安装的应用和升级及新的应用是必须的,如果只是让用户二选一,我们也只能表示无奈了,还有就是小米盒子的遥控器开始发“涩”,要使劲按,且反应迟钝,现在只能凑合着用。 最后就是小米空气净化器,除了轰轰的噪声外,至少我们主观感觉上室内空气并未有何改善,也许真的要用专用仪器才能测算出来,但我们只是普通用户,主观感觉应该是第一位的吧?需要提醒雷军的是,一位经常上我家做保洁师傅的一句话解除了我们的困惑,人家有的空气净化器卖到上万,至少也给几千吧,您这个几百元的净化器能净化空气,我不信。我们在此再问雷军,如果连一个做保洁(没有歧视人家的意思)都能看出的道理,难道估值450亿美元的小米看不出来吗?现在小米空气净化器也被弃之不用,至少没有了噪声的干扰。 当然上述只是我们使用过的小米非核心产品的主观体验,不具代表性,但至少从我们的角度认为小米非核心产品更多给我们的是“便宜没好货”的感觉。其实细想起来,如果连核心的小米手机都从之前为“发烧而生”变成以价格夺取市场份额,且增速还减缓的话,非核心产品就可想而知了。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很少就产品本身说什么,只是通过我们的亲身体验来提醒小米,不要说这些非核心产品与小米的“生态”有多少关联性,就算关联密切,如果产品本身的质量和体验不能让用户信服的话,咱们的这个“生态”最终也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回到小米核心产品所处的智能手机产业中。我们丝毫不否认小米开创的中国智能手机产业独特的营销模式,且这种模式确实促进了中国智能手机产业的发展,但不幸的是,当对手纷纷效仿,且超越之时,小米采取的对策不是持续创新(包括营销模式和产品),而是不断以价格作为杠杆,再持续拉低手机产业价值的同时,自己也成为该竞争模式的受害者,即从商业竞争的角度,不断走低的价格未能与销量的上升成正比。相比之下,曾经被喻为追赶者的友商不仅在销量上超越了自己,其对于手机产业和用户的价值也通过价格的上涨得到了充分体现。而从产业生态循环的角度,这才是有利于产业、市场和用户的正循环。 聪明的小米自然意识到了目前其在市场中弱势的表现,尤其是当其营销模式被证明门槛极低之时,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更重要的是淡化自身主要靠短暂营销起家的形象,近日小米总裁林斌高调声称小米是靠创新而不是营销取得的阶段性成功,并大秀其专利的积累和增长。不过我们在此想问雷军的是,专利的积累直至发挥出应有的价值是需要一个企业长时间保持长期投入和创新的结果,这点想必雷军应该有很好的对标对象。至于价值,既然像林斌所言小米专利不仅是数量增长迅猛,更多还是发明专利的话,怎么没有在自己的主业手机上体现呢?即利用创新的专利提升手机的价值,并最终反映到价格上,相反,我们看到的事实是,小米仍在以近乎于成本价销售手机,且引以为傲,这不是相当矛盾吗?因为又是小米的友商,以事实证明了创新及专利给自身产品带来的增值。 不知是巧合还是刻意安排,同样是中国手机产业的代表,小米是以更低价格的红米Note3收场,而华为则以高端的Mate8压轴,从而为这一年中国智能手机产业两种截然不同的发展模式的PK画上了句号,结果也是不言自明。但却应引发业内(包括雷军)深深的思考,即当一个产业和企业前行时,是逞一时的英豪(想起了当时估值450亿美元的小米),还是坚持数载?是被时代同化(小米放弃自己的理念),还是创造时代不凡?是做浪漫的造梦者(小米的所谓生态),还是做真正上路的践行者?有怎样的你我,就有怎样的世界,当小米像业内所言处在发展转折点时,身为小米掌门人的雷军真应该和自己好好谈一谈。 文/孙永杰(微信公众号:班门弄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