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337调查”大棒再度挥起,这次还是因为专利。不禁让我们想起企业圈流传的一句话,“三流企业卖苦力,二流企业卖产品,一流企业做专利。” 一家企业手握一项重要专利技术,如果成为躲不开的技术路径,基本上可以坐地收钱了。 此次调查对象,指向在美国销售智能手机的几乎全部厂商。手机企业作为通信企业下游,往往被站在高处的巨头炮火俯冲打击,几乎毫无招架之力。而在专利技术愈发被拿到台面说话的趋势下,在手机企业群体内部,互相防备一场专利诉讼已经是必修功课。 记者从各手机厂商了解到,手机厂商专利申请已经进入数量为王、大干快上的节奏。“没办法抵抗爱立信、诺基亚,但至少要在未来华为、中兴下手的时候,拿得出能有效对抗的称手货。”手机中国秘书长王艳辉表示。
国产品牌必有专利大战? 在通信行业输在起跑线上,让中国企业在全球专利战场上比较被动。 以手机产业为例,王艳辉认为,除了华为、OPPO、VIVO,大部分中国手机公司利润低于5%,如果按照高通、爱立信等通信巨头以及带有“吸血”性质的专利运营公司全部要求缴纳专利费用,那么大部分手机企业将陷入亏损状态。 2016年开始,苹果开始根据最新签署的专利授权协议给爱立信支付专利费用,据投资银行ABG Sundal Collier评估,预计爱立信将在iPad和iPhone营收中收取大约0.5%的专利费。2015年财年iPad和iPhone营收超过1千亿美元,意味着专利费用在5亿美元以上。华为自2016年起也将基于实际销售向爱立信支付许可费,具体金额双方没有透露。据业内人士推算,华为可能需要向爱立信累计支付30亿美元以上专利费用。 此外,爱立信在印度与小米的专利诉讼还在僵持之中。目前,印度法院授予小米临时许可,小米每向印度出口一台基于高通芯片的手机,需要预缴100印度卢比给印度法院做提存前提。爱立信在印度诉讼的企业还包括在印度出货量达到国内手机第一的金立。 国内手机巨头华为、中兴也曾试图向中国手机厂商收取专利费用。王艳辉表示,“2015年华为、中兴曾各列出十几项不等的专利技术尝试向其他品牌收取授权费,但据我们了解没有手机企业支付。” “主要是目前国内专利保护环境没有彻底转换。从政策角度出发,如果严格要求手机企业向专利技术买单,那么最终结果可能是华为、中兴从手机企业每部拿走10块钱,爱立信、高通拿走50块钱。华为和中兴乐意对外宣传自己为专利掏出巨额费用,因为他们自身有诉求。虽然目前很难影响这一局面的改观,但从趋势上,中国手机厂商未来必然有一场专利大战。”王艳辉表示。 专利储备“数量为王” 在战火还没有被点燃之前,国内手机企业在努力囤积专利技术,相关专利数字直线飙升。 最近,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了“2015年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在备受瞩目的电子通信行业的专利排名中,排名前四位的分别是:中兴、OPPO、小米、华为,申请专利数量分别为3516件、3338件、3216件、3183件,联想1826件排名第七。 除了中兴、华为在原有基数上继续保持着专利技术快速增长之外,OPPO、小米出现在前四名成为新亮点。 在总的专利数量上爱立信、华为仍然占据绝对数量优势。PatSnap智慧芽专利数据库检索数据显示,目前在专利申请上,华为共有11.39万件、爱立信14.5万件、中兴通讯8.1万件、苹果4.2万件、联想2.22万件、小米6919件。 王艳辉分析认为,“国产手机在专利储备上进入数量为王阶段。从一个追赶者的角度,华为也走过类似的路径。但是现在华为研发费用高企而数量并非遥遥领先,其专利申请也进入重视质量的阶段。” 手机企业专利储备,除了自身研发,收购取得专利也被日常使用。小米在2013年将专利运营公司智谷收入旗下,这家企业继续从事专利运营工作,2015年截至7月份,据IAM杂志的报道,智谷只是在半年时间内就在海外并购了70项专利。今年2月份,小米公司成功从Intel公司购买了332件美国专利。 美国专利服务机构IFI Claims发布的2015年度美国专利授权量统计报告显示,华为以800件专利授权量排44位,而中兴则以417件专利授权量居第85名,小米2015年10月从博通收购了31件专利加上Intel的332件专利,在美国拥有的专利数量也有了一定筹码。 “手机企业没有办法抵抗爱立信、华为、诺基亚这种拥有大量专利技术的通信企业,但随着中国市场专利技术被逐渐拿到台面上,至少要在未来国内手机品牌的‘友商’发起诉讼的时候,拿得出能有效对抗的手段。”王艳辉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