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考验的是中国企业全球化的决心
即然专利问题是影响国产手机出海的最大障碍,我们该如何打破这个僵局呢?最正确的方法当然是中国手机品牌将精力和资金投入到技术的研发和真正的创新上面,补足自己在专利储备上的不足。 华为就是榜样。统计数据显示,华为在2015年投入新技术和新产品研发的费用高达92亿美元,占全年销售额的15%,要知道苹果2015年的研发投入也不过85亿美元。而任正非对于研发的投入依然感到不满足,表示未来将把原来只占研发费用10%的基础研究逐步增加到20%甚至30%。
华为历年来的研发投入
截至2015年12月31日,华为累计申请中国专利52550件,外国专利申请累计30613件,获得专利授权50377件,而去年华为消费者BG共申请专利9000件,其中,中国申请6200件,境外申请2800件。有了这个量级的专利储备,华为才有底气在全球市场大踏步的向前进,不用担心潜在的专利威胁。 如果说华为起步较早,用他来做比较不是很公平,那么我们就看一下禁售事件的两个主角专利积累情况。 vivo做手机早于OPPO约4年时间,笔者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检索中国专利公布公告后发现,截止到2016年11月,OPPO的专利申请共计9345项,已授权专利共2000项;而vivo的专利申请共计1217项,已授权专利共189项。什么叫已授权专利?就是获得了专利证书的专利,这其中又以发明专利最难获得和通过! 对比后我们可以看到,同样是段永平系的vivo和OPPO,其渠道类同、宣传手法类同、市场费用基本相同、供应链接近相同,但已授权专利数量,早4年做手机的vivo却只有OPPO的10%不到!
OPPO、vivo专利对比
这样的技术积累,即便是获得了高通的专利授权,vivo在海外也很难不会再次成为被告。vivo的底气在哪?难道是要借助OPPO的专利优势扩展海外以规避法律风险? 再回到专利上来。诚然,因为在通信行业我们已经输在起跑线,追赶需要较长时间,这导致在全球专利战场上比较被动,怎么办? 有志气的品牌,会将赚取的利润更多的放在研发上,比如华为、中兴。如果在行业沉淀时间不够,还可以考虑通过收购来快速积累一批有价值的核心专利。联想、TCL、小米均是通过此方法,加强了自己的竞争优势。小米在2013年将专利运营公司智谷收入旗下,开始了全球专利的收购之旅。在过去的2015年,小米通过智谷在半年时间就在海外并购了70项专利,今年2月份更是成功从Intel公司购买了332件美国专利,为以后进军欧美积累了一定的筹码。
联想收购摩托罗拉也是为了专利
总之,国产手机厂商在解决了生存问题,并有足够的利润时,应该加大技术研发投入与专利收购投入,而不是一味的大肆撒钱,用快消品的方式提振销量。 写在最后: 截止发稿之时,vivo、OPPO印度被起诉一事,已经有了阶段性进展。根据法治周末报道,OPPO已经提交了相关资料以证明没有侵权,并向法院帐户交了保证金,这样OPPO并没有形成实际处罚,并一直正常销售,从未禁售过。而vivo品牌总监邓力对此事件的回应则是,“只负责中国品牌,不清楚海外情况。” 同样的事情、同样以本份为企业文化的两家企业,OPPO在面对媒体时选择的是开放的心态,将事情的来龙去脉更多的还原,将事情的结果及时的公布。反观vivo,从事发到现在一直躲闪,从未正面回应,这难免会引发猜测,同时也让本份的文化难以得到信服。
法治周末报道
而抛开事件,作为国人,一定会为中国企业不被世界认可而愤慨,也一定会为中国企业被世界认可而感到荣耀。中国手机厂商应该真正的将所获得的利润,更多的用在核心技术的研发上,只有这样才能让基业长青、才能获得尊敬、才能可持续性发展。少一些嘴上功夫,多一些实际行动,才能让中国企业获得更广泛的尊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