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camio 于 2018-8-24 14:20 编辑
多年以前,雷军在798喊出1999的时候,全场炸裂。
我们感慨,国际大牌都卖出四五千元的高价,国产手机却只需要他们一半的价格。然而8年过去了,国产手机也如国际大牌一般卖出了四五千元的价格。
我们对这一切却已经坦然,甚至还有窃喜——国产手机终于站起来了。
涨价静悄悄走来,把熟睡的人晃醒,等人真正睁开眼才发现,身边已经白茫茫一片。
我们已经见不到1999元的小米,已经见到了价格在5000元以上的国产旗舰。1999的草莽依旧是很多人青春年代汗毛倒竖的一刹那。1999的年代可以重读,却已经无法重返。
即将破万的新机皇相信很快就能见到1万元一台的苹果和三星。
在现代市场经济学中,价格是由供给与需求之间的互相影响、平衡产生的。劳动价值论学派认为,商品价格决定于生产商品的代价(如生产成本、劳动、社会必要劳动等)。
手机行业正在迎来一轮涨价。这恰恰是在告诉我们,你需要为购买一台手机付出更高的“代价”。随着贸易战、通货膨胀、原材料、供应链的影响,预计接下来的1-2年内智能手机价格上涨预期明显。
虽说这一系列因素会因为库存、市场的蓄水池作用有一定滞后性。这种滞后终究还是会传导到普通用户的荷包里,国产手机今年上半年的普遍涨价已经让人看到了这一趋势。
苹果爆料专业户、凯基证券分析师郭明池在今年的研究报告中提到,苹果将在会提前停产iPhone X手机,转而将精力全部投入到九月份与用户见面的三款全新iPhone。
这份报告中最重要的一则消息是,今年9月即将发布的iPhone X Plus价格将会突破1万元。
回想8年前,中国人追捧的iPhone4顶配版价格也不过是5000元出头。8年之后,iPhone已经从5000元时代悄悄走到了万元时代。价格上涨不过是个普遍现象。
纵观国际品牌,8月10日刚刚发布的三星Note 9顶配版价格达到了9499元——以至于有人吐槽,骁龙845旗舰机最高的价格卖到了9499元,最低不过2600元,中间差了近7000块。
去年的iPhone X价格也达到了8800元以上。要知道iPhone6和iPhone7的时代,顶配iPhone价格不过是7000元出头。
回到国内来看,华为P、M系列在2015年的时候,价格不过是2000元出头,但到了2016年价格瞬间拉到了3000元,今年的P系列顶配价格已经超过5000元。
2015年公众印象中的OPPO不过是2500-3000元。不过,最新的OPPO Find X顶配版价格超过5000,R15系列价格同样越过了3000元。过去和OPPO R系列定位接近的vivo X系列售价超过3000元,NEX系列则是接近5000元。
连小米之前死守的1999元“生死线”如今都达到了2699元这个档位。当年走性价比、互联网路线的手机,诸如魅族、360都已经把1999元的心理线放到了2500元以上。
普遍涨价的现象外媒CNET在今年8月撰文进行了报道:
三星Galaxy系列手机从2016年的S7到2018年的S9,在美国售价飙升15.1%,华为P系列的售价自2016年以来已经上涨了33%。但价格上涨最多的是一加,自2016年以来,一加手机在美国和英国的售价分别上涨了32.6%和42.6%。 随着贸易战、通货膨胀的影响,目前的上涨势头怕是一时半会儿都止不住。
全面涨价的供应链 手机行业价格全面上涨的趋势我们不妨先从供应链的几个关键环节——闪存、屏幕、处理器这三大件开始看起。
1、闪存闪存价格的全面上涨,必然导致手机提价。
从2016年Q2季度算起,内存、闪存芯片涨价已经持续了快2年了,8GB内存条从200多块一路上涨到300多、500多、700多,颠峰时期甚至逼近千元大关,如今的内存价格接近2年前的三四倍。 最典型的案例是美光——太平洋电脑网统计显示,2016年这家闪存公司还处于亏损状态。2017年赶上涨价潮之后,2017年Q1当季运营利润立马提升到22.5亿元了,今年Q1季度运营利润达到了223.9亿元,是一年多前的10倍多。
2、屏幕今年手机显示屏市场进入到5月份后,行业结存库存基本消化完毕,手机显示屏价格也结束了持续下跌的趁势。加上智能手机显示屏往全面屏、in/on-cell触控一体化发展,显示屏的附加价值有所提升,整个行业的手机显示屏价格从6月份起开始加升。
况且,由于采用全面屏技术后,手机显示屏的尺寸与去年相比,平均每片产品增加了0.5~1英寸左右,增加的尺寸其实还是算进了成本之中,毕竟过去同样的面板可以切割出100片手机屏幕,而现在可能只能切割出90片手机屏幕,价格自然会上浮。
可见,消费者在享受视觉盛宴的时候,还是要为更宽阔的全面屏付出代价。
3、处理器SUMCO CEO指出,全球半导体行业对300mm硅晶圆的需求目前为每月560万块,预计到2020年将增至每月660万块。在硅晶圆需求日益增长的情况下,产量却很难提升。
CPU的主要原料是硅晶圆,硅晶圆越来越供不应求。排名全球第二和第四的两大硅晶圆厂日本SUMCO、韩国SK Siltron都在2018年将报价提高了20%。这导致下游的处理器厂商也不得不涨价。
除此之外,CPU制造设备光刻机,也在涨价。光刻机、硅晶圆都处理器厂商带来的成本压力最后还是给了处理器厂商,处理器厂商转嫁给了手机厂商,最终再传导给消费者。
当然,除了原材料价格上涨外,垄断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要知道手机行业真正稳定的处理器厂商真正能用的只有“一家半”——高通是一家,联发科是半家,旗舰处理器几乎只能从高通手中进货,其他别无选择。拿到闪存行业看,能用的只有三星、美光、SK Hynix这几家。
半导体产业供应链厂商话语权太大,“爱用就用不用拉倒”往往是半导体企业的态度。手机厂商议价能力并不强,往往只能顺着涨价的趋势往下走。
更致命的是,闪存、屏幕、处理器还仅仅只是几个大头的部分,大头涨价往往会带来其他零配件的同步哄抬式涨价心态——“别人都涨了,我为什么不能涨”,全面涨价因此成为趋势。
军备竞赛的新时代供应链涨价还仅仅只是一个维度的问题,国产手机厂商技术军备竞赛正在使得新技术、新做工不断被加入到新旗舰上来——这本身就带来了国产手机技术、体验、品牌等综合维度的价值提升。
从技术上看,线形马达、升降式摄像头、屏下指纹、3D人脸识别一系列新技术都在被投入运用。新技术必然会带来成本上升。iPhone7上那颗线性马达的成本大概是10美元,但是一般的马达成本却只有1美元,仅仅是一个震动马达的成本就差出了10倍。
国产千元机的摄像头成本一般在10美元左右。但双摄像头模组价格已经是智能手机常规相机模组的4倍多。iPhone7的单摄像头成本是36美元,三星S9+的摄像头成本为48美元。OPPO Find X的潜望式双摄像头,有供应商透露,OPPO为确保确保手机机身能够容纳数码变焦的潜望式双镜头模组成本大概在60美元左右。
国内手机厂商的研发投入也在不断增加,这部分价格必然要算进成本之中。小米招股书中,研发投入成本历年都在提高。2015年小米研发成本是2.3%,2016年这个数据则是提高到了3.1%,虽然说这个数据增长并不快,但足以见得国产手机在技术研发路径上已经在下功夫。
OPPO沈义人之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OPPO Find X没有研发预算上限,设计上不计成本,很多零部件都是专门找供应商进行定制。有消息称,OPPO为潜望式双摄像头这个项目花了几亿元研发费用,因为照相模组成本实在太高,OPPO内部此前对产品是否在今年下半年上市也有巨大的争议。
此外,vivo X21有背部指纹和屏幕指纹两个版本,相差400元。这个价格差,不仅仅在采购成本上,还在长达两年的研发成本上, 台湾的IC、算法,韩国的屏幕,国内组装,一整套流程比传统的背部指纹识别多出了一系列运输、技术成本。
国产手机用户对用料的要求也更加挑剔了,对很多零部件基础要求就在提高。这几年来,随着应用体积增大,用户对存储需求越来越高,手机标准闪存空间从16G涨到了64G再涨到了128G乃至256G,这必然会造成手机价格的整体上浮。
DRAM内存从最早的4G标配,涨到了6G、8G,LPDDR3内存的需求都已经满足不了用户需求,旗舰机早就标配LPDDR3内存。但是供应链长期供不应求,LPDDR3内存就连绩八季走高,遑论已经成为标配的LPDDR4。不涨价几乎是个不现实的问题。
当然,国内手机品牌正在不断升级,过去走不出国门,如今却可以在海外市场和苹果、三星一较高下,品牌附加值自然也带来了价格提升。国外市场的自信最终传导到了国内市场,手机价格自然会有所提升。
2016年年末,黄海对岸半岛上的一次意外让大厂不得不“找补”利润。垄断者此举为其带来了从未尝过的甜头,也带动整个半岛上半导体厂商集体寻找甜头,一场上游对下游的截流由此开始。
几乎在同一个时间,国内巨头格局形成,巨头们在军备竞赛间不断武装自己,一场技术革新正在缓缓拉开序幕。几个巨头在博弈间悄然发现,它们已经合力杀死了外敌,甚至海外远征海外。如果足够幸运的话,多年以后在半导体领域也能看到它们再次杀死外敌。
手机涨价这事,有偶然也有必然。你很难说幸运也很难说不幸。两条奔腾的河流最终汇聚在了一起,推动中国手机行业的浪潮滚滚向前。1999元的时代可以重读却无法重返。
我怀念1999元那个年轻莽撞、朝气蓬勃的感觉,但更期待中国手机角力国际赛场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