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Gemazon 于 2019-9-8 19:16 编辑
一篇迟到的文章,本来年初已完成大半,奈何一直琐事缠身,只能断断续续利用空闲整理成文。现在新一代移动工作站已全面发售,内容稍显落伍,但中心思想跟十几年前写过的一篇文章一样《暗黑破坏神2-数学分析》,重点在于思考问题的方法而非拘泥于数据细节。
移动工作站,作为笔记本电脑里的高端产品线,近年来受到愈来愈多消费者的青睐,在PC市场整体低迷的大环境下,移动工作站销量逆势增长,成为不可多得的蓝海市场。纵观各大品牌厂商纷纷发力,未来发展极具潜力。遂萌生想法构思一篇分析文章,虽然主要内容早已有了眉目,笔者站在市场一定距离而非技术角度,与各位电脑爱好者分享、讨论。
早期,笔记本电脑与台式机机能相差甚远,但因为具备移动性,从而成为商务人士移动办公的利器。随着硬件性能快速进步,笔记本逐渐向不同方向进化,从早期差异化的影音本,上网本,到后来的游戏本,轻薄本等等不一而足。近年来,随着移动硬件尤其是计算核心原件CPU和GPU性能大增,中高端笔记本性能已不输主流台式机。对于大众消费者,心理期待往往并非要求笔记本机能必须超过台式机,拥有顶级性能,而是满足正常功能需求的同时兼顾移动性。通俗一点,笔记本从原来的可用慢慢到现在的好用。随着非固定地点工作人士数量逐渐增多,工程、设计、媒体(包含平面、影音和3D)、科学计算等从业人员流动性越来越强,未来拥有强劲性能的移动工作站需求将会更加强烈。
现搜罗市场上常见几大主流品牌的移动工作站产品,简单梳理成表,以横向和纵向方式比较,直观展现品牌特点和发展思路,对使用者和消费者起到抛砖引玉作用。
|
屏幕尺寸
| DELL 戴尔
| THINKPAD 联想
| HP 惠普
| CPU
| 备注
| 1
| 17"
| 7730
| P72
| ZBOOK 17
| 标压
| 顶级款
| 2
| 15"
| 5530 (XPS 15)
| P1 (X1 Extreme)
| ZBOOK STUDIO
| 标压
| 轻薄本
| 3
| 15"
| 5530 二合一
(XPS 15 2-in-1)
|
| ZBOOK STUDIO x360
(Elitebook 1050)
| 标压
| 平板+变形本
| 4
| 15"
| 7530
| P52
| ZBOOK 15
| 标压
| 主流款
| 5
| 15"
| 3530 (5591)
|
| ZBOOK 15v (战99 )
| 标压
| 入门款
| 6
| 15"
|
| P52s (T580)
| ZBOOK 15U (G850)
| 低压
| 超极本
| 7
| 14"
|
| P40 YOGA (已退市)
| ZBOOK x2
| 低压
| 变形本
| 8
| 14"
|
|
| ZBOOK 14U
| 低压
| 超极本
|
Dell,HP,Lenovo(ThinkPad)三大品牌移动工作站产品矩阵
先说纵向,从高端至低端。为便于整体把握,以传统17、15寸移动标压工作站为标杆叙述。
1、17寸:王者重器 作为笔记本电脑里的最高端产品线,17寸移动工作站无疑拥有最强综合素质,标压U+顶级专业显卡,提供不亚于台式机的硬件性能,位于移动电脑金字塔顶端而傲视群雄。唯一的遗憾是人们对性能永不满足,对于真正需要性能,又有移动要求人士来说,它值得投入,绝对的生产力工具,真正体现厂商技术实力。
2、15寸标准款:中流砥柱 作为移动工作站主流产品,15寸兼顾性能、散热、移动性和价格,从而成为各大品牌的中坚力量。在大多数场景下,能够提供不逊于17寸顶级货的性能,移动性和便利性则大大增加,因而成为大多数专业人士的首选。毕竟绝对顶级性能并非人人需要,移动性和价格也是重要参考因素。除了GPU档次差一点,屏幕面积稍小(可通过外接屏幕解决),综合而言,15寸移动工作站作为当家花旦,标尺性产品,更考察厂商综合功力。
3、15寸入门款:第一部生产力工具 近年来,为了拉低移动工作站门槛,各个厂家相继推出入门级产品。一方面,更多人可以享受移动工作站的生产力效率,另一方面,扩大潜在用户,培育消费升级市场。以往移动工作站高高在上的价格常常令在校学生、初创企业、独立设计师望而却步,如今有了入门级产品,标压U+入门专业显卡,虽说性能未必达到理想水准,(甚至有些老玩家不认为其是真正的工作站),但毕竟有专业软件认证加持,在稳定性和效率方面比游戏本提供更好体验。对于某些专业应用而言,速度慢一点可接受,倘若程序崩溃前功尽弃则得不偿失。某些情况下,时间成本造成的损失不可估量。入门移动工作站先提供良好用户体验,未来随着专业需求不断升级,品牌忠诚度自然会成为潜在销售的有利保证。这里面大有文章,后面另加叙述。
4、15寸轻薄款:高端商务本 以往商务电脑总给人傻大黑粗印象,虽然坚固稳定,但缺乏时尚元素。按照当前货币购买力计算,商务本已无法给人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气场。随着Dell XPS系列横空出世,打破了传统个人电脑市场上苹果电脑设计一枝独秀之局面,令人耳目一新,PC机也终于有了性能与时尚兼顾的物种。戴尔一直以来宣传的“总裁本”概念,终于让商务人士能够找到以往优越感。作为目前商务本的最高形态,标压U+主流显卡虽然未必能够长时间火力全开,不过who cares,高配置加高逼格,想想就让人信心满满。同理,戴尔5530或联想X1、P1作为各自商务/专业版本的同胞兄弟,配备了主流移动工作站相似硬件,高负荷应用虽勉为其难,但对于办公为主,非重度3D应用,而又非常在意便携性和设计感人士,如设计师、媒体行业,15寸轻薄移动工作站无疑是理想选择。随之衍生出来的2-in-1版本,尤为此种需求提供更大便捷。
5、14/15寸超极本/变形本:入门初体验 超极本版本的轻薄移动工作站采用了低压U+入门专业显卡,与15寸入门移动工作站类似,提供入门级专业性能。虽然干不了重活,但是移动便利大大增加。再加上外观设计往往现代时尚,可以看做标压轻薄本的简化版,对于平面设计等light user而言,展示效果很适合。 联想推出的P40 Yoga算是一个另类,理念超前,也许前几年硬件设计无法满足性能上的苛刻要求,市场反响低于预期,机身既不够轻薄、性能也不够强劲,导致后继无人。8代CPU之后低压U性能暴增,期待更多厂商大胆尝试,耐心等待开花结果的一天。 现在移动工作站种类越来越多,其实还有很大发展空间。参考汽车车系演变,随着市场细分,未来移动工作站兴许发展成为独立而庞大的系列也未可知。
纵向市场发展潜力畅谈 1、bigger than bigger:19+寸移动工作站,比大更大 日常情景,相当一部分人固定使用大尺寸移动工作站,否则天天移动17寸笔记本将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情。那么,若不存在为移动性产生妥协,有什么理由拒绝机能的进一步提升呢。大胆建议厂家推出19寸甚至更大尺寸的移动工作站,没错,堆砌硬件是简单粗暴却有效的手段。更大空间带来更好的散热效果,让i9甚至更多核处理器能够愉快地玩耍。否则硬将法拉利的发动机装在夏利车身上,恐怕也跑不过Golf R。有了合适底盘,4+硬盘位、蓝光DVD、校色仪、手机网卡等各种硬件机能将得到满足。加多几个端口,相当于自带扩展坞,甚至多路显卡交火不是梦。想想在一部笔记本上能够实现对pc的全部期待,将是一件如何惬意而美妙的事情。(苹果已在考虑16寸大屏笔记本,说明笔记本体积已制约硬件性能发挥,PC厂商应及时跟进)
2、 小钢炮:11-13寸 往大里做其实容易,面多加水,水多加面,堆料就好,小而精却不容易实现。对于越来越多移动应用需求,首要便携,其次性能强劲,那么小尺寸移动工作站将是完美结合。11-13寸屏幕,不用太轻薄,做好散热,随时连上大屏幕显示器或投影仪,在几个相对固定场所间移动办公,简直是多场所专业应用利器。
横向:各大品牌异同比较
惠普HP
老牌工作站厂商,对市场把握能力相当出色,目前拥有最多、最完善的移动工作站系列。惠普对市场变化和导向十分敏锐,从轻薄本到17寸传统移动工作站,产品几乎覆盖了各个细分市场。尤其是套娃玩出新花样,利用游戏本底子打造入门级移动工作站思路清奇(ZBOOK 15v和战99 )。不过细细想来,还是有充分理论根据,游戏本原本追求强大性能,与工作站理念吻合,再加上不俗的散热能力,只要稍微加持专业显卡和软件认证,(早些年不是还有游戏卡刷专业卡驱动的神操作么),能够以极低成本打造同款移动工作站,不失为很好的商业策略。但是,HP入门移动工作站热管设计不如同款游戏本,阉割散热差评。
目前惠普在工作站领域竞争力仍十分强大,软硬件结合的功力更是超出其他厂家,未来不断加强整套解决方案,打出差异化,可以获得更多利润。国外很多公司采用惠普工作站,目前中国市场似乎售价不太给力,期待更加实惠的价格策略和销售渠道。
戴尔DELL 产品广受好评,性能不俗,质量过硬、更重要的是价格亲民,很对国内消费者胃口。无论官网还是渠道,都有相当实惠价格。甚至某些款式,同样配置国内比美国官网还要便宜(集团采购除外)。相比之下,某良心厂商的价格歧视被消费者吐槽绝对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戴尔将移动工作站/商务本的套娃策略玩得炉火纯青,站在商业角度,同款模具多款机型,能够大大降低研发费用,摊薄成本,反馈到终端市场自然是更有竞争力的售价,消费者得到实惠。如果戴尔把外星人和游戏本的一些元素传递到移动工作站,例如用戴尔电脑玩某些游戏可以获得独家道具或额外加成,也是一种乐趣。
联系Lenovo
51nb创立的缘起,让人又爱又恨的品牌。承接过IBM衣钵,试问ThinkPad的精神,还有多少可以挥霍?商务本时代巨大成功,联想继承最大的品牌遗产。在比商务本更加高端的移动工作站领域,联想却需要依赖价格战攫取市场份额,讽刺还是幽默。如果吸收商务本各种细心设计,兴许会吸引价格不敏感的专业客户。其实很多人真的会为一个简单设计,而成为忠实客户。联想不断做减法,又未掌握less is more的真髓,当光荣传统不敌成本控制,过度依赖收购兼并维持市场份额,不断透支品牌信用。
Y530/Y7000起售价不过区区700美金,是一个值得联想产品经理深入思考和挖掘的机型。其实,联想有很多牌可打,(最近X395广受追捧就是一个好现象),入门级移动工作站的市场潜力还没有充分释放。看了国内外论坛留言,不少购买者使用Y530从事设计用途,包括平面和三维。据NBC测评,此款机型散热过硬,i7+1050 Ti性能发挥很好,GPU最高到GTX 1060,(新款Y540可以上RTX 2060,而且扩展出电竞型号甚至17寸机型)。之前P52折扣的时候到过1000美金左右价位,与其疯狂打折自降身价,倒不如将Y530换马甲,A面升级为金属增强抗打击能力,然后游戏卡换装专业显卡(P600起步到P3200),阉割Xeon处理器,CPU i5、i7,内存最大32GB,华丽变身为P530,价格涨个300美金,1000美金起步,相比其他几家入门级产品,P530无论从性能、价格、做工等方面都具备优势,很可能成为爆款。这样,P52/P53的压力会小很多,一方面与P530拉开档次,另一方面不用降维打击,堆足料做工再精细些,从而获得更大利润空间。
未来展望 中国现在很多学校开设了设计相关专业,未来计算机辅助设计将成为流行工具和产业升级的软实力。期待更多国产厂家关注移动工作站市场,拿出具有诚意和创新的产品。笔者会继续关注移动工作站市场,今年晚些将推出新一代产品市场分析,看看流行趋势走势如何。欢迎资深人士和爱好者指教批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