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战场越来越激烈,各厂商招数不断,对于智能手机爱好者来说这是一个美好的年代。“中端机”快被手机厂商们消灭了。_
定义的模糊当我们说手机是“中端”时,那意味着什么?它的规格是否总体上处于一定水平?是否基于特定的缺失功能?还是纯粹由价格定义?中端机这个概念现在已经模糊不清了。 我不确定中端机这个说法是如何或何时出现,但是由于某些原因,技术爱好者渴望将手机归为这么几类:入门机、中端机、旗舰机。问题是,这些虚构类别之间的界限因人而异,并且只会变得越来越模糊。 出于某种原因,我们渴望将手机分为几类,但这没有任何意义。 “旗舰机”很好理解,因为它总是代表着最好的和最昂贵的手机。但是现在有人对此提出质疑:新的可折叠手机比我们通常认为的旗舰手机更昂贵,但它们通常规格较低,也有很多妥协。但是,如果我们说旗舰手机是高于特定规格或功能水平的手机,而不是价格,那么事情就变得复杂起来,在2020年之前,国产旗舰手机还在3000档,这些手机跟6000元档的旗舰机区别又有多大呢? 中端手机间的差异越来越明显随着高端手机的价格越来越昂贵,并且许多厂商开始打磨中间市场,同规格下价格一步步下探,所以中端机的范围也越来越广。在美国市场,400美元的Pixel 3a算是一部中端产品, 700美元的一加 8也可以算是,但是的差距太大,几乎没有可比性。当我们看具有高端规格但没有额外功能或材料主打性价比的 “轻旗舰”型手机时,事情变得更加复杂。比如 POCO F2 Pro拥有旗舰配置但只有中端手机的售价。 你不能仅仅根据规格、价格或尺寸来比较手机,这是一个产品策略组合。 智能手机的“后浪”规律数码产品具有生命周期,智能手机也是一样。手机厂商每年都会发布新品,这时老款手机会降价促销,去年高端旗舰的价格现在就变成“中端”了。Pixel 4 XL曾经是“旗舰”,然后降价至600美元,现在比我们所谓的“中端”手机还要便宜,尽管Pixel 5并没有发布,但是友商已经更新了产品线。 消费者觉悟作为消费者怎么办呢?根据它们的优缺点和当前价格进行对比,选出最适合自己的手机。 不同的人会在各种规格中的每一个上施加不同的权重,例如屏幕大小,处理器,内存,存储设备,相机布置,防水性,电池大小,充电速度,无线充电等。然后是主观类别,例如材料,设计,按钮位置,扬声器质量,屏幕质量和摄像头质量。每个人在这些类别中的每个类别上(有意识地,最无意识地)施加不同的权重,并得出他们对手机的喜爱程度的结论。然后,当然,将其与其价格进行比较。这也是评测文章存在的意义。 对于很多人来说,价格,设计,相机和电池寿命等基本要素都需要脱颖而出。但是,如果一部手机某方面很优秀,但缺点也很明显,那么它可能不会带来大量销售。 所以说,制造手机需要追求平衡。目标售价是1000元、2000元或者5000元的手机差距肯定很大,但手机厂商需要在特定售价下进行成本控制的同时能做到最优组合,以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