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开始,屏幕高刷新率就成为手机厂商宣传的卖点,而引领这个趋势的一加也确实吃到不少甜头。于是,我们可以看到今年的大多数旗舰手机以及中端机都用上了90Hz甚至120Hz的高刷新率。刷新率越高无疑能给用户带来更流畅的体验,但所谓的刷新率原理是什么?它是不是越高越好以及高刷新率会带来哪些问题?这些都要求我们对刷新率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首先,当我们使用智能手机的时候,其显示屏一直处在工作的状态,每当有新的画面要呈现时,显示屏上的每个像素都必须更新,更新方式是从上到下,整排像素同时刷新。当所有的像素从上到下更新完时,意味着显示屏已经刷新了一次,因此,显示屏的刷新率指的就是显示屏刷新或更新的频率。 大多数电视、PC和智能手机显示屏的典型刷新率是60Hz,它表示显示器每秒刷新60次,换句话说,显示器上的图像每16.67毫秒更新一次。一个画面或图像占据显示屏的这段时间称为刷新时间,而刷新时间与刷新率总是成反比。 同理,90Hz刷新率每秒刷新90次,120Hz刷新率每秒刷新120次。因此,90Hz和120Hz显示屏的刷新时间较短,分别为11.11毫秒和8.33毫秒。但同时,具有较高刷新率的智能手机必须承受每秒推送更多像素带来的额外负担。 那么,60Hz到90Hz、120Hz以及144Hz它们的差别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答案是动画中,虽然我们无法看清单一的刷新帧,但可以感受到智能手机显示屏上的连续帧数。在播放同样的动画时,90Hz刷新率的显示屏与60Hz刷新率的显示屏相比,帧数要多出1.5倍。而这些额外的帧数,让整个动画的运动会更加流畅。 尽管高刷新率对UI流畅性有很多明显的好处,但更高的刷新率有一个明显的缺点,那就是会增加功耗。与60Hz相比,当显示刷新率设置为90Hz时,手机会消耗更多的电量,因为每个动画要渲染更多的帧数,需要做额外的工作。而120Hz、144Hz刷新率自然将带来更快的电池消耗。 考虑到高刷新率带来的功耗问题,许多手机厂商在其定制的安卓系统中提供了一个“自动刷新率”的模式。通常情况下,“自动模式”会根据应用、亮度、电量或其他因素,在设定值之间改变显示器的刷新率。例如,在支持90Hz刷新率的屏幕上,系统会自动在60Hz和90Hz之间进行切换。这种自动切换的方式可以在保证用户有良好体验的同时,确保电池不会消耗的太快。 在一加7Pro推出后,智能手机行业出现了对更高刷新率显示屏的需求热潮,努比亚红魔3、Realme X2 Pro和OPPO Reno 3 Pro等都争先恐后的用上了90Hz刷新率的屏幕,而华硕ROG Phone 2更进一步,将刷新率提升到了120Hz。 而到2020年,国内的众多手机厂商比如小米、华为等都在旗舰机型上开始标配90Hz刷新率。同时,一加和OPPO更是在今年的旗舰产品一加8Pro和OPPO Find x2 Pro上用上了120Hz刷新率屏幕。作为最大高刷新率屏幕面板供应商的三星也是在今年凭借Galaxy S20进入高刷俱乐部。而华硕今年又是抢先一步,推出了配备144Hz刷新率并可超频至160Hz的华硕ROG Phone 3,这是迄今为止我们在商用智能手机上能看到的最高刷新率。 屏幕的高刷新率已经成为许多智能手机厂商在宣传手机时的重要卖点。虽然高于60Hz的刷新率被认为可以获得更流畅的使用体验,但同时它也越来越多地被视为是更高显示质量的指标。然而,90Hz、120Hz或更高的刷新率并不一定意味着屏幕的显示质量很高。屏幕的质量主要是取决于显示器背后的技术、校准以及软硬件层面的优化。所以,单靠刷新率一个参数并不能直接代表屏幕的质量,而我们也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