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现在的笔记本电脑,无非两个走向,极致轻薄→性能至上。往性能上说呢,已经不考虑电池、重量这些限制了,就是堆件堆料,空间狭小散热不好那就恨不得上水冷。个人认为,这种情况更像是体积缩小了的台式机(工作站)而已,已经不怎么移动了(难道扛着两袋面到处溜达么),索性不如直接搞一个台式机(工作站),堆件可以更轻松。所以我的观点,
笔记本电脑还是应该以轻薄便携和一定的续航能力为主,性能是第二要素;或者在保持一定基础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做到最大化便携和续航,而需要取舍的时候,要舍弃性能。至于便携这个点,也许是年龄大了肩上扛了更多的东西而再也扛不住多的几百克,也许是性格更想轻装上阵,反正越轻越好。
经常会拿来跟X1 Carbon进行比较。你说非要把潘长江和姚明一起打篮球,打得过么?从CPU看上,一个UP3一个UP4,完全是两个性能级别么。至于普遍吐槽的没有USB-A口,我的观点,有没有A口我现在优盘用的都少了,什么文件都是微信传来传去,实在不行还有NAS、SAMBA等网络文件传输协议,除非必须,轻易不插USB-A。所以有没有A就别要了,那么平chang,C也挺好的(有人怀疑我开车么?)。对了48Wh的电池,这个机器做到了EVO认证。
平板形态,我坚持认为这个新系列机型,其实就是X1 Tablet的后续系列,祖宗是X1 Helix。X1T 2016和X1T 2017还凑合,但是感觉X1 Tablet Evo好像遭遇了滑铁卢,不清楚是定价问题还是机型本身的问题。于是这一代,tablet机型从X1系列下放到了X系列,刚开始还叫Detachable,估计是想跟以前的X1 Tablet保持点距离吧,但随着国内上市,联想改名部显然还是比微软强一些,硬改X12 Tablet。但我估计将会国内国外两套命名,美国那边似乎仍叫Detachable。但总之,这个产品系列的下放,那么这次下放,下放的不仅是型号,下放的是对市场的预期和产品形态——微软的Surface都搞了几代Laptop了。
其实从机型的Spec和HMM看,两个机器基本没什么区别,夸张点说,除了外形问题,主板可以直接换用。而不同的地方主要是屏幕及触摸和电池。屏幕方面,由于不是旗舰X1系列,X1D并没有像它的前任以及现在的X1系列那样使用高分,但保持着3/2,而X1N则有2160*1350上2k了这个分辨率,改进到了16/10。虽然屏幕尺寸一个12一个13,但是别忘了X1D的航母边框,最后两型机器外形上基本无差。重量和电池容量,X1N绝对胜出,轻200g还多了6Wh的电池(基本一个小时的持续时间),质量上的节省应该主要在外壳材质、布局方式等。主板上,核心没有区别,主要区别就是位置,一个趴在键盘下边,一个躲在屏幕后边,导致了散热后果上是热键盘还是热屏幕,反正我一般情况下摸的都是键盘,屏幕热无所谓。另外有一点我觉得值得想一想,天线:以往的TP,天线都穿过屏轴安排在屏幕上边缘和两侧,后来屏幕越来越薄,天线放不下了,于是就布在键盘侧了,并在主板周围,但是天线这个东西吧,总觉得竖起来(放在屏幕端)是不是好一点,没有人体(手)遮挡是不是好一点?心理,纯心理。最后一点,触摸上,X12D的标配,还有电磁笔,4096级;但X1N有相应版本,但是好像不支持电磁笔。关于触摸我觉得是这样的,首先说
触摸是人机交互的一个本能,鼠标和键盘是一个不得已为之的东西;其次真实案例,某次我用PS修图,拿鼠标一点一点勾,最后直接上笔,真TM好用,想想那大几千块钱的WACOM数位板,不就是这么干么?
价格么,美八一直在变,我下单之后,还涨了五十来刀。但总体上,现在国行的价格可以参考美八带邮带税后价格。比如我这台折合最终价格在8700左右,而国行发布价格8999。i7 1160那款折合价格在9200左右,猜测国行价格9999,或者9499。现在美国“水货”跟国行的价格差不是那么大了。当然了,如果不带邮不带税纯美八的价格还真是便宜不少的。
自家的竞品,X1N算是一个,X13也勉强算是,但是总体上机器的形态不一样。而最大的竞品当然是田字格品牌的苏菲婆。本文加下来会有跟苏菲婆4的简单对比。在11代CPU下,正经竞品是7+。两者的对比,个人认为就两点,质量和价格。SP7+的丐版价格很便宜,¥5988起,但那可真是丐中丐啊,如果等同1130/16G/512G带键盘和笔,那可就过万了。然后质量么,呵呵,田字格牌,只能用呵呵了。
键盘么,我现在认为买笔记本电脑,不挑配置不挑尺寸,第一要挑选的是键盘,甚至是买键盘送主板电池显示屏。小黑的键盘始终是行业标杆——即便他被阉割的不成样,套用黎明的那句话,在座的都是垃圾。这一代X12D应该是1.35mm键盘,但是初次触摸,好像比应当同样是1.35mm的X1T键盘要硬一些,当然也可能有新旧因素。键帽间距、红点等方面,两款基本雷同。
顺便再说一个有关楔形结构的。当年小黑甚至是一众笔记本厂商在做C壳下边缘(手腕处),会做成圆弧,同时屏幕B壳顶端则圆弧突出。我这么一说大家绝对能想到那个结构。然后大家考虑一下,这个边缘结构割手腕么?不知何时,不知哪个厂商,追求什么美学,我K,那C壳下边缘直角哦,然后最夸张的那个信封里拿出来的机器,那个地方不知道当刀好不好使。而tablet型机器,键盘可以很薄,而在楔形结构下,就不那么割手腕了。再次呼吁放弃什么楔形结构,追求美没错,但别钻牛角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