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6-5-15 19:10:37| 字数 3,725| - 中国–香港 电讯盈科有限公司
|
显示全部楼层
目前笔记型计算机用的屏幕色饱和度大约40~50%NTSC
桌上型液晶屏幕大多作到60%~65%NTSC
当然各大厂都有持续开发高色饱和度显示器的计划或已有量产
请不要拿来和我抬杠
我说的是"目前"和"大多"
选购的时候
把喜欢的两台monitor摆在一起
点相同的画面
通常就可以看出谁的色饱和度比较好
☆ 亮度
亮度是指显示器在白色画面之下明亮的程度
单位是cd/m^2, 或是nit
亮度是直接影响画面品质的重要因素
在实验室里面我们常讲一句话:
「一亮遮三丑」
一个明亮的显示器即使色饱和度比较差或颜色偏黄等其它不利因素
还是有可能看起来画面会比较漂亮
目前市售的monitor一般亮度规格大约是250nits
Notebook亮度规格大约是150nits
当然更亮规格的产品各厂都有在开发当中或已量产
如果是液晶电视
亮度通常会有400nits
这是因为看电视时不像使用监视器时距离那么近
并且会考虑摆电视的环境会比较明亮
液晶显示器会发光是因为它的背光模块藏有灯管
就像你现在抬头可以看到的照明用萤光灯管是很像的东西
只不过小了一点
Notebook里面会摆一支
Monitor会摆上两到六支或以上
目前灯管厂商都会保证灯管寿命在三万小时或五万小时以上
也就是使用三五万小时之后亮度会掉到一半
所以其实液晶显示器还算蛮长寿的
没有其它破坏性动作造成故障的话
应该可以活到你想淘汰它的时候
显示器的亮度是使用者可以调整的
调到你觉得舒服的亮度就可以
调得太亮除了可能不舒服外
也会损耗灯管寿命
☆ 视角(一)
液晶显示器由于天生的物理特性,
使得使用者从不同角度去看时画面品质会
有所变化. 与正看时相比, 斜看的时候,
转到当画面品质已经变化到无法接
受的临界角度时, 称之为该显示器之视角.
视角的定义有三种
1. 对比
从斜的方向去看液晶显示器, 与正看时相比,
白色部分会变暗, 黑色部分
会变亮, 因此对比会下降.
一般定义当对比下降到10的时候的角度为该显
示器的视角.
也就是定义大于此视角的时候黑白已经不易分辨.
一般面板厂商与监视器厂商规格书上对于视角的定义最常使用这一条.
2. 灰阶反转
理论上显示器从零灰阶(黑色)到二五五灰阶(白色)应该是灰阶数越高则越亮.
但是液晶显示器在某个大角度的时候有可能看到低灰阶反而比高灰阶还亮,
也就是看到类似黑白反转的现象,
这种现象称之为灰阶反转.
定义不会产生灰阶反转现象的最大角度为视角,
也就是超过这个角度就有
可能看到灰阶反转, 而灰阶反转是无法接受的影像品质.
这个定义和第一个定义的差别在于用对比定义只考虑零灰阶和二五五灰阶,
而灰阶反转是考虑所有的灰阶.
3. 色差
从不同角度去看液晶显示器,
会发现颜色会随着角度而变化, 比如说本来是
白色画面变得比较黄或比较蓝, 或是颜色变得比较淡等等.
随着角度变大,
当颜色的变化已经大到无法接受的临界点时, 定义该角度为
视角.
关于色差, 我说过颜色可以量化,
所以颜色的差异可以用数字表示, 但什么
叫做无法接受的色差目前并没有一定标准,
所以写规格的时候没有人用这个
定义, 但是在实验室里面,
我们在比较两种显示器的时候还是会care相同角
度时谁的色差比较大,
这是使用者会直接感觉到的品味问题.
最早的TFT-LCD所使用的是一种叫做TN的液晶模式,
这种技术最大的缺点就是
视角很小, 以对比来定义,
目前大概都是作到左右视角各45~50度, 上视角
15~20度, 下视角35~40度.
为了解决视角的问题, 有几种广视角技术就发展出来,
目前市面上的主流广视角
技术有三种: TN+film, MVA, IPS
目前市售的notebook LCD通常不会应用广视角技术,
因为考量notebook是个人
使用, 广视角效益不大, 而monitor通常会使用广视角,
考量使用monitor时可能
会秀一些资料或画面给在旁边的人看.
☆ 视角(二)
1. TN+film
所谓TN+film就是在原来的TN型TFT-LCD上贴上一种广视角补偿膜.
这种广视角补偿膜是FujiFilm (没错,
就是作底片的那一家) 的独家专利技术
称为Fuji Wide View Film
一旦贴上这种补偿膜
以对比为定义
原本大约左右视角100度, 上下视角60度
立刻增加到左右140度, 上下120度
但是TN+film还是没有解决灰阶反转的问题
2. MVA
MVA是Fujitsu所开发出来的独家专利技术
除Fujitsu之外
台湾尚有奇美电子与友达光电获得授权生产
MVA可以做到上下视角与左右视角都超过160度
(但不是每个方位有有这样的视角)
并且解决了大部分灰阶反转的问题
除非是从很特殊的方位并且很大的角度去看才有可能看到灰阶反转
3. IPS
IPS最早由Hitachi所发展
另外IBM Japan, NEC, Toshiba等也拥有IPS技术
国内则有瀚宇彩晶获得Hitachi的授权生产
IPS上下视角与左右视角号称到170度
(但不是每个方位都有这样的视角)
并解决大部分灰阶反转问题
160度与170度的差异其实没有意义
有兴趣的话拿起量角器来看看80度是多大的视角
基本上超过这个视角, 一个平面已经快变成一条缝了
根本没有办法进行量测
他敢写170度(两边各85度)
是在80度的时候可能量到对比二三十
所以有把握85度时对比仍可以超过十
其实MVA也可以
除了以上三项广视角技术
比较有名的广视角技术
另有Sharp拥有独家专利ASV
韩国的Samsung有一种MVA的变形叫做PVA的
韩国的Hydis
(原Hyundai的TFT-LCD部门)则拥有IPS的变形FFS等
☆ 视角(三)
Notebook的液晶屏幕不使用广视角技术有几个理由
除了之前说过的notebook是个人使用的之外
最主要的原因是notebook讲求轻薄省电
所以背光板只能摆一根灯管而且必须做很薄(也就是天生作不亮)
为了得到比较好的光使用效率
所以采用穿透率最高的TN型设计而比较少使用MVA, IPS,
ASV等等等技术
而TN+film技术除了穿透率有比TN低一些之外,
多了两张广视角补偿膜也会增加厚度与重量
而notebook用面板对厚度重量的要求一向是机构工程师的恶梦
判断monitor是不是使用TN+film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去看灰阶反转
下视角是最容易看到灰阶反转的角度
把monitor随便切到一个有不同颜色与亮度的图案
把脸贴到monitor下方然后眼睛往上看
如果看到灰阶反转的现象(就是亮的地方变暗,
暗的地方变亮)
就可以肯定这是TN+film型monitor了
如果是notebook液晶屏幕, 连左右视角都很容易看到
TN+film的左右视角依设计可能有120度或140~150度(以对比为定义)
这是因为FujiFilm又有推出新一代的广视角补偿膜
不过有件令我印象非常深刻的事
有一次拿到某社的TN+film面板
规格写左右typical各75度, 但是没有写minimun值
实际一量发现只有60度
这才发现敝公司在写视角规格时实在稍嫌老实了一点
不但都typical value老实写而且还保证minimum value
人家大笔一挥技术立刻日进千里
难怪卖得那么好
MVA和IPS的判断
像我们靠这一行吃饭的其实就是把显微镜拿起来去看面板的画素设计
一般使用者则可以从规格书看出一点端倪
除了视角规格>160与170的差别之外
MVA的响应时间规格是25ms
IPS的响应时间大约是40ms
如果是Sharp的面板规格又写上下左右视角超过160度
那一定就是ASV
MVA和IPS各有优缺点
比如说MVA的响应速度比IPS快, 但色差也比IPS大等等
针对各自的缺点
厂商都有持续开发改进的研究甚至已经量产
而TN+film也不会有消失的一天
因为它容易作得亮
而且对面板厂商而言不须要特别的制程
是低价monitor非常适合的选择
☆ 响应时间(一)
响应时间的定义就是在面板的同一点上面
从黑色变到白色所需时间加上从白色变到黑色所需时间
LCD有响应时间的问题是因为
LCD是以液晶分子的旋转角度来控制光线的灰阶亮暗
而液晶分子旋转时需要时间.
一般monitor使用的目的是文书处理与网页浏览
一般情况之下就是monitor会持续显示同一个画面很久一段时间
然后才切换到另一个不同的画面
这样的使用状况下
其实反应时间多快多慢对使用者而言是没有影响的
但是如果要使用monitor来看动画或影片
因为画面会持续变化没有停
这时候响应时间就会影响画面品质.
响应时间分为rise time和fall time
对TN型面板来说
驱动电压从低电压变成高电压时画面会从白色变成黑色(电压rise)
因此白色变成黑色所需时间就是rise tieme
而驱动电压从高电压变成低电压时画面会从黑色变成白色(电压fall)
因此黑色变成白色就是fall time
MVA和IPS则刚好相反
黑变成白是rise time
白变成黑是fall time
目前市面上量产面板的规格
TN型rise time大约15ms
fall time大约35ms
实际上作到10ms+20ms也不算难.
这里其实有一个陷阱
对LCD面板来说
从全黑变到全白以及从全白变到全黑的响应时间其实是最快的
但是中间灰阶的切换就不能保证这个速度
比如说从128灰阶切换到140灰阶
响应时间都会比规格值大上很多
大于七八十毫秒都是可能的
而你使用monitor时不可能只使用黑色和白色两种颜色. |
|